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40例疗效观察
2018-05-24任振家
任振家
在临床上,颈椎性肩周炎是常见的慢性骨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一般女性多于男性[1]。其症状主要包括滑囊、肩周肌肉、关节囊、肌腱组织炎性症状,临床表现为活动障碍、肩关节疼痛。在患者发病早期,呈阵发性肩关节疼痛,当机体过于劳累、气候寒冷或潮湿时,会诱发甚至加重患者的关节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缓解患者的症状意义重大[2]。该研究为了分析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颈椎性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颈椎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n=40)和针灸组(n=40)。其中,西医组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为(49.7±4.1)岁;针灸组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为(50.6±4.3)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西医组:常规西医治疗,盐酸丁卡因(生产厂家: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124,规格:50 mg)6.0~10.0 ml,泼尼松龙(生产厂家: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7022910,规格:5 ml∶ 125 mg)2.0 ~ 3.0 ml,维生素 B1(生产厂家:江西银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6020647,规格:2 ml∶ 100 mg)1.0 ml,每间隔7 d注射用药1次,共治疗3~5次。
针灸组:针灸治疗,取肩贞穴、穴中穴、曲池穴、肩峰穴、肩髃穴、外关穴、肩髎穴、陵下穴。每次治疗选择2~5个穴位,用0.5寸钢针垂直针刺穴位内敏感点,针刺深度以1~1.5寸,留针30 min,针刺期间每隔10 min刺入1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针刺的次数,一般为2~3次。在治疗期间,适度让患者进行肩部活动,以确保针刺效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肩部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无肩部疼痛感;(2)有效: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肩部关节活动部分缓解,有轻度肩部疼痛感;(3)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未改善,肩部关节活动受限,仍有肩部疼痛感;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疼痛评分应用VAS量表进行判定,评分区间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疼痛评分用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西医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12例为显效,20例为有效,8例为无效),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5.0%(21例为显效,17例为有效,2例为无效),针灸组优于西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西医组VAS评分与针灸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VAS评分优于西医组[(3.5±0.7)分vs.(5.5±0.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肩关节为机体关节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由关节囊、滑囊、韧带、肌腱和肌肉共同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出现退行性改变,再加上日常中高频率地使用肩关节,导致关节囊、肌腱和肌肉等受到严重损伤,进而诱发颈椎性肩周炎[3-4]。颈椎性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疼痛是颈椎性肩周炎最明显的症状,具有持久性、夜间加重等特点,疼痛还会引起持续性的肌肉痉挛,向上可放射到头后部,向下可放射到腕及手指,向前到胸部,向后到肩胛骨区等[5-6]。早期颈椎性肩周炎症状表现为阵发性疼痛,寒冷、潮湿等环境会加重疼痛,当病情严重时甚至导致三角肌萎缩[7]。因此,颈椎性肩周炎患者需尽早进行治疗。从中医角度说,颈椎性肩周炎也叫“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中医认为颈椎性肩周炎的病因以邪寒体虚为主,机体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寒湿之气入肩部所致[8]。相关研究表明,颈椎性肩周炎患者行针灸治疗,可扩张血管、淋巴管,加速血液循环,减少炎性组织渗出[9-10]。本研究对颈椎性肩周炎患者实施针灸治疗,主要对患者的肩贞穴、穴中穴、曲池穴、肩峰穴、肩髃穴、外关穴、肩髎穴、陵下穴进行针灸,针刺以上穴位可有效刺激大脑释放脑啡肽,以达到减轻关节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此外,针灸还可以有效修复受损伤的软组织,从而缓解肩关节的疼痛[11]。
在该研究中,治疗后,西医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12例为显效,20例为有效,8例为无效),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5.0%(21例为显效,17例为有效,2例为无效),针灸组优于西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西医组VAS评分与针灸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VAS评分优于西医组[(3.5±0.7)分vs.(5.5±0.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小红[12]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针灸治疗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尽早恢复。
综上所述,与西医治疗相比,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更佳,患者疼痛减轻。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西医组(n=40) 7.0±0.9 5.5±0.2针灸组(n=40) 7.3±0.5 3.5±0.7 t值 0.472 4.948 P值 >0.05 <0.05
[1] 陈慕远,蒲沁沁,刘申易. 不同刺激方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比较[J].中国针灸,2013,33(2):109-112.
[2] 韩振翔,祁丽丽,禇立希,等. 针灸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分期治疗肩周炎方案的优选[J]. 中国针灸,2014,34(11):1067-1072.
[3] 张嘉玲,陈俊琦,王雪姣,等. 略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理法方穴术 [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2):2965-2967.
[4] 罗晓舟,唐纯志,杨雪捷,等. 针灸治疗肩周炎有效性Meta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4):586-591.
[5] 陈滢如,王亮,高海波,等. 基于调查的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关注问题 [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8): 2475-2478.
[6] 屈建峰,王莹莹,杨金生. 针灸治疗肩周炎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电话调查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5):551-554.
[7] 张红安. 针刺对肩周炎患者三角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14,34(2):152-154.
[8] 李靖,徐欣,王军. 基于析因设计不同选穴法对比针刺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4(10): 2384-2387.
[9] 张彦丽,程甘露,张卫平. 被动运动关节类手法联合温针灸、微波治疗肩周炎远期疗效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718-720.
[10] 周涛,陶醉,邬林泉,等. 针灸与推拿及联合治疗肩周炎疗效对比的 Meta分析 [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2): 373-376.
[11] 杨令湖.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 171,173.
[12] 刘小红. 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40例疗效观察[J]. 国医论坛,2017,32(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