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枝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调控出菇试验

2018-05-24高云超肖更生方少钦龙镜池池建伟

农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珍菇桑枝菌袋

高云超,肖更生,方少钦,龙镜池,池建伟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州510610)

0 引言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和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在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的大型真菌[1-2],这2种食用菌栽培简单,产量高,生物学转化效率高[3-6],对出菇温度的敏感性较低[7-8],具有较强的环境耐受性能和抗病虫害能力,具有较广阔的培养基质利用能力,因而成为国内产量较大的2种食用菌,在科学试验中具有典型性。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养蚕栽桑面积最大的国家,桑树除采叶养蚕外,其枝、根、果实和桑叶均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尤其是桑枝产量较高,为蚕桑生产过程中最为丰富的副产物资源[3]。传统上国内蚕区将桑枝作为废弃物,不仅削弱了桑枝的经济价值,还对蚕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开发利用桑枝木屑栽培生产食用菌,不仅是解决蚕区废弃物转化的途径,更主要的是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原料来源,为食用菌的栽培基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10-18]。由于食用菌的供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生产中主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安排种植不同的食用菌类型,以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4-6]。而反季节栽培的主要手段为选择高温和广温品种,并且采用温控空调设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成本和前期投入[7,14,19]。目前,在国内食用菌生产中,应用工厂化设施进行规模化栽培已经成为食用菌生产的主要方式,但是对于中小型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有关调控出菇、二次出菇、间断出菇等调控出菇的方法和技术很少有报道[1,9,19-20]。由于平菇和秀珍菇是一种适应性广、推广面积大的食用菌,生物学效率高,适应性强和栽培技术成熟,口味良好,所以选择平菇和秀珍菇为试验对象,目的在于探讨桑枝食用菌的调控出菇技术和二次出菇技术,提高不同时段食用菌的供应能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研究田间试验于2010年10月开始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花都试验基地进行,室内试验在2011年3月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地下室进行。

1.2 试验材料

试验中所采用的平菇和秀珍菇菌种来源如下:‘平菇803’、‘平菇831’原种引自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秀珍菇195’、‘秀珍菇163’、‘秀珍菇188’、‘平菇009’、‘平菇260’、‘平菇2106’原种引自高邮市科学食用菌研究所。

1.3 试验方法

1.3.1 菌种制备 一级种母种,母种采用PDA培养基保存和繁殖,使用18mm×180mm试管培养。二级种原种,采用桑枝屑培养基培养,按照栽培培养基配方称料,使用750 mL玻璃菌种瓶装料,用棉塞和防水纸包扎,121℃灭菌2 h后接种母种,培养大约1个月后长满,淘汰生长不良和污染菌瓶,选择长势优良的菌瓶为种子。试验全部使用原种为种子进行生产接种。

1.3.2 栽培试验

(1)桑枝处理。使用桑枝专用粉碎机,先通过切片将树木、枝桠等切成一定厚度的木片,再锤式粉碎,从而获得细度较小的木屑。

(2)配料装袋。使用桑枝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桑枝粉77%、细米糠或麦麸20%、过磷酸钙1%、白糖1%、石膏1%。配方时采用总重量为100 kg为单位堆放,称重后使用混合机加水拌料或者人工搅拌,含水率大约为60%左右(可用手握培养料,手指缝有水但不滴落)。拌料后闷大约0.5 h后装袋。装袋选用聚丙烯塑料袋,大小为17cm×38cm×0.05cm,使用人工装袋和装袋机装袋。

(3)灭菌。采用常压灭菌,灭菌炉为购买的低压锅炉和自制的大型保温箱,将装好的料袋及时进箱,装箱时料袋之间要留有空隙,以利蒸汽流通,灭菌锅密封要严实不漏气,灭菌炉燃煤,点火后当保温箱温度升高到100℃后保温16 h后停火。

(4)接种。灭菌结束后,待料温降至30℃左右时,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接种。本试验接种原种,用镊子和药勺将原种适量接种在栽培培养基料的表面后,立即将袋口封好。接种方法为使用一端开口的折角袋,一端接种,接种后使用无棉盖体封口。

(5)培菌。将接种后的菌袋转入空房间的培养室内堆垛,培养室要遮光,干燥,通风。在自然温度下培养。在春夏秋季节大约需要培养1个月时间满袋,在冬季大约需要培养2~3个月时间满袋。

(6)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菌袋后,继续培养10天左右,使菌丝充分成熟,而后移入出菇室或室外遮阳棚内。排放到出菇架上,或者堆叠横放,或者墙式堆叠,打开或剪掉菌袋一端的无棉盖体、棉花塞或扎口绳,平菇菌袋开口后,先后分化出原基并随之生长子实体,在子实体未充分展开时采收。采收时没有明显的批次,每隔2~3天即可采收,以免老化。

1.3.3 出菇调控试验

(1)贮存。按照上述方法栽培的平菇和秀珍菇,当生长满袋之后,大部分菌棒在冬季和春季开袋直接出菇。而出菇调控试验是每年根据栽培数量的多少,预留300袋左右的菌棒贮存到本研究所的地下室中,菌袋封闭,选择在低温、干燥、通风、黑暗的环境下常温贮存,一般是在每年的5—9月贮存,主要是度过炎热的夏季。

(2)季节调控出菇。2010年秋季开始平菇食用菌的出菇期调控试验,试验品种为‘平菇831’,试验目的在于控制出菇时间,设计的试验处理是:①在春季4月,平菇开袋正常春季出菇;②平菇不开袋常温越夏,8月开袋出菇。也就是说,在菌袋长满以后,在春季4月,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留2000袋开口正常出菇试验,300袋拉回地下室不开袋常温保存,8月出菇。试验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调控试验每个重复约100个菌包,共有300个左右菌包。

2011年秋季开始试验了秀珍菇食用菌的出菇期调控试验,试验设计的试验处理是:①秀珍菇春季2月份开袋正常出菇,②秀珍菇不开袋常温越夏,8月开袋出菇。上述2个处理,即试验方法为在冬季2月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2000袋菌包直接开口出菇,另一部分约300袋菌包转移到地下室不开袋常温保存,8月开袋出菇。试验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

1.3.4 二次出菇和间断出菇试验 试验品种为‘平菇803’,在冬季、春季和秋季当温度低于25℃条件下(食用菌合适的出菇条件)时,把长成满袋的食用菌菌丝菌袋一侧开袋,进行出菇,大约1个月出菇结束后,选择菌袋比较重和颜色白色的菌袋装入塑料编织袋中放于地下室贮存,待气候温度适宜后再出菇称为二次出菇。其中部分菌袋出菇一潮次后中断出菇,这时选择菌袋比较重和颜色白色的菌袋装入塑料编织袋中放于地下室贮存,待气候温度适宜后再出菇称为间断出菇。并采用以下方式摆放出菇。试验处理如下,(1)箱栽,菌袋全拨皮后,掰成碎块,放置于出菇箱内出菇;(2)床栽,菌袋全拨皮后,掰成碎块,放置于出菇床上出菇;(3)全拨皮出菇,菌袋全拨皮后,摆放堆垛,墙式出菇;(4)堆垛出菇,菌袋不剥皮两端开口摆放堆垛,墙式出菇。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每个重复约50个菌包,供试试验共约700个菌包。

1.4 统计分析

试验设置3个重复,记录原始产量数据,根据原始产量数据的菌包数量折算出每百千克干重原料的食用菌鲜菇生产量(生物学效率,通常使用%表示),从而得到标准化或归一化处理数据,再经过Excel 2003方法存储转换数据,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其他统计运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平菇正常出菇的产量情况

2011年秋季试验的平菇品种为‘平菇260’,于2011年11月29日播种,次年2月15日开袋出菇,从年2月22日起开始出菇,产量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桑枝适宜种植平菇类的食用菌,生物学效率可达41.92%。

表1 2012年‘平菇260’出菇产量表

2013年秋季开始播种试验,平菇品种为‘平菇803’、‘平菇2106’、‘平菇009’,播种日期为2013年10月20日,在播种期一致的情况下,其主要物候期也大致相同,接种物萌发时间为2013年10月22日,接种物定植生长时间为2013年10月23日,生长1/3袋时间为2013年11月7日,1/2时间为11月18日,2/3时间为11月26日,满袋时间为12月25日。由于广东地区冬季温度较高,而且气温波动性较大,适宜种植平菇,平菇产量较其他类食用菌产量高。2013秋季种植并在2014年春季收获的‘平菇803’、‘平菇2106’、‘平菇009’产量如表2。可见‘平菇803’的生物学效率可高达129.10%,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表2 2014年平菇正常出菇产量情况

2.2 秀珍菇的正常出菇及生长情况

2013年秋季进行秀珍菇种植试验,试验品种为‘秀珍菇 195’、‘秀珍菇 163’、‘秀珍菇 188’等 3 个品种。播种日期为2013年10月20日,接种物萌发时间为2013年10月22日,接种物定植生长时间为2013年10月23日,生长1/3袋时间为2013年11月7日,1/2时间为11月18日,2/3时间为11月26日,满袋时间为12月25日。

秀珍菇产量情况见表3。由于广东冬季温度波动性比较大,除适宜种植平菇以外,种植秀珍菇也是良好的选择,因为秀珍菇与平菇类似,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表3 2014年秀珍菇正常出菇产量情况

2.3 平菇季节调控出菇试验

在8月中旬以后,天气渐凉,气温波动较大,日夜温差出现变化以后,把菌棒转移到出菇室中进行调控出菇。试验表明,平菇可以延长出菇,即越夏后在8月开袋,以便于真菌的呼吸作用,9月温度下降后开始出菇,但是出菇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病害为腐烂病、毛霉病,虫害为蚂蚁。从表4可见,调控出菇方法比正常出菇方法生物学效率降低了3.721个百分点,生物学效率降低7.4%。

2.4 秀珍菇季节调控出菇试验

秀珍菇食用菌的出菇期调控试验表明,秀珍菇可以延长出菇,即越夏后在8月开袋,9月温度下降后开始出菇,但是出菇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病害为腐烂病、毛霉病,虫害为蚂蚁。从表5可见,延迟出菇以后,生物学效率大幅度下降,从原来的69.40%直接下降到28.98%,生物学效率下降一半以上,这主要是菌丝体越夏,需要呼吸大量的营养,直接导致了产量的下降。

2.5 食用菌二次出菇和间断出菇试验

所谓二次出菇,就是出了一次菇,然后再出菇,可以是出菇结束后的菌渣再出菇,也可以是调控分期出菇。本试验使用的二次出菇原料是未完全出菇的原料再进行二次出菇。从表6可见,二次出菇的出菇期很短,当条件合适时,立即会出菇。从表7的不同出菇方法上看,薄层箱栽和直接全剥皮出菇是较好的出菇方式,但总体来看,二次出菇由于培养基物料营养降低,

出菇纤细,没有一次出菇的厚实,应用价值较小,产量较低,品质不好。

表4 ‘平菇831’正常出菇和调控出菇的产量

表5 ‘秀珍菇195’正常出菇与调控出菇产量

表6 食用菌二次出菇试验的物候期观察 月-日

3 讨论

3.1 温度是调整菌龄和积温等食用菌生长的重要调控因素

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把培养基质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分解并且被吸收和利用,这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参与,而且酶的活性是受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的,因此调节酶的活性是调控生长的重要过程。所以在栽培过程中,调控好温度对食用菌的每个生育阶段都是极其重要的,在食用菌栽培中,温度直接影响各生育阶段的进程,决定着生产周期的长短和栽培的成效,也是食用菌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的决定因素之一。虽然不同食用菌的种类和不同的菌株,及其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且在栽培上以原基分化的最适温度划分为不同温型,但是通过温度控制生长发育是食用菌栽培和生长发育调节的有效途径。

食用菌的菌龄代表食用菌自接种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至生理成熟,进入出菇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不同的食用菌菌龄不同,甚至同一种类食用菌的不同品种的菌龄也不同。因此,利用不同的菌龄时间和控制菌龄时间是重要的生长发育调控因子。但是低温生长由于在不适温度下生长菌丝的养分积累不足,不利子实体形成的代谢物质大量积存,容易造成迟迟不出菇或严重菌袋腐烂问题,由此可见温度也是影响菌龄的一个重要因素,食用菌某个阶段的生理成熟是一个综合因素。

食用菌完成某一个生理阶段和完成某一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积温,目前对食用菌积温的研究不多,例如陶曙光等报道[7],白灵菇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至生理成熟所需活动积温为6.175℃/g,有效积温4.85℃/g;催蕾所需活动积温为1.1925℃/g,有效积温0.6175℃/g;菇蕾发育至成熟的子实体所需的活动积温为1.325℃/g,有效积温0.925℃/g。可见在栽培实践中,综合性地调控温度、菌龄和积温,能够合理地控制出菇时间。在培菌期调节温度培养和积温问题,延长菌龄,调节生理成熟时间,从而调控出菇时间。所以在生产中,一方面利用自然气候进行栽培,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和菌种特性,制定出培菌和出菇时间表,如果在有调控设施的话则可按出菇要求制定出控温和出菇措施。这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商业意义。

3.2 平菇和秀珍菇等侧耳类食用菌能够进行良好的出菇调控管理

作者在2010年秋季开始试验了平菇、秀珍菇、香菇3种食用菌的出菇期调控试验,2011年春季生长满袋并可以出菇,试验目的在于控制出菇时间,同时设计了6个处理:①平菇4月开袋出菇;②秀珍菇4月开袋出菇;③香菇4月开袋出菇;④平菇不开袋高温越夏,8月开袋;⑤秀珍菇不开袋高温越夏,8月开袋;⑥香菇不开袋高温越夏,8月开袋。在试验过程中,平菇和秀珍菇的菌包在炎热的夏季大部分能够越夏留存,而香菇却在越夏过程中完全腐烂,说明香菇不能采用越夏的出菇调控栽培方法。

表7 食用菌二次出菇的产量情况

2012年1月种植了香菇、平菇、秀珍菇、金针菇等品种,春季生长发育完成,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平菇、秀珍菇、香菇和金针菇等,当即出菇效果良好,但是越夏后只有平菇和秀珍菇菌袋保存良好,而其他类型食用菌在夏季腐烂变黑,不能出菇。

2013 秋季种植了‘平菇 009’、‘平菇 268’、‘平菇2106’‘、平菇803’‘、秀珍菇163’‘、秀珍菇188’‘、秀珍菇195’等品种,每个品种大约1000袋,同时选取100袋左右菌袋开展了出菇调控试验和二次出菇试验,试验结果表现良好,表明平菇和秀珍菇能够进行出菇调控试验,而其他食用菌不能良好地越夏出菇。

可见桑枝栽培的平菇和秀珍菇可以通过调控的方法进行出菇时间调控,这对于控制上市时间具有重要作用。

3.3 二次出菇试验的生产意义不大

本试验所提出的二次出菇,就是出了一次菇,然后再调控出菇,可以是出菇结束后的菌渣再出菇,也可以是调控分期出菇。二次出菇贮藏过程和管理过程的因素导致需要大量的人工和劳动投入,而产出并不明显,生物学效率1%~16%,生产应用意义不大。

3.4 平菇和秀珍菇的调控出菇技术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作者在不同年份多次试验了平菇和秀珍菇的桑枝栽培试验,从栽培效果来看,出菇季节主要在冬季、春节和秋季。平菇的生物学效率41.923%~129.1%,相差3倍之多。秀珍菇的生物学效率64.31%~78.77%,相差不大。在出菇调控小型试验中,‘平菇831’的生物学效率从50.312%降低至46.591%,调控出菇方法比正常出菇方法生物学效率降低了3.721个百分点,生物学效率降低7.4%。‘秀珍菇195’的生物学效率从69.4%降低至28.997%,生物学效率降低一半以上。可见贮存时间越长、贮存温度越高,由于菌丝呼吸的消耗导致产量的明显下降。使用平菇品种803试验,二次出菇方法以薄层箱栽和直接全拨皮出菇效果最好,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2.42%和16.08%,而其他出菇方法的生物学效率仅仅为1%左右。本研究表明,平菇和秀珍菇是良好的调控出菇食用菌种类,因此调控出菇技术在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二次出菇技术由于产量低下和用工量较大,在生产上的意义不大。

参考文献

[1]黄年来,林志彬,陈国良.中国食药用菌学(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059-1238.

[2]李传华,曲明清,曹晖等.中国食用菌普通名名录[J].食用菌学报,2013,20(3):50-72.

[3]高云超,廖森泰,肖更生.桑枝生产食(药)用菌栽培技术[J].中国蚕业,33(1):90-93.

[4]Chang Shu-Ting,Philip G Miles.Mushrooms:Cultivation,Nutritional Value,Medicinal Effect,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econd Edition)[M].CRC Press,2004:1-326.

[5]Chang S T,Quimio T H.Tropical Mushrooms:Biological Nature and Cultivation Methods[M].Hong Kong: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1982:277-377.

[6]Chang S T,Hayes W A.The Biology and Cultivation of Edible Mushroom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8:497-554.

[7]陶曙光,邓春海,冀宝营.白灵菇不同发育阶段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J].中国食用菌,2016,35(1):46-49.

[8]钟东秀,钟秀媚.不同菌龄银耳栽培种应用生产试验[J].食用菌,2008(4):26-27.

[9]张纯,晏家友,张锦秀,等.平菇菌糠的营养价值研究[J].中国饲料,2012(3):13-15.

[10]鲍先巡,张彦,凌琳等.桑枝和蚕沙培养基栽培平菇营养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61-20363,20367.

[11]周媛,邓玲姣,叶世玲,等.桑枝屑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比较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2(3):17-19.

[12]高云超,廖森泰,肖更生,等.桑枝栽培平菇的规模化生产示范[J].广东农业科学,2012(21):59-60.

[13]华恩顺,吕建秋.蚕桑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分析[J].中国蚕业,2015,36(1):15-19.

[14]韦贵剑,黎敦涌,侯青光,等.桑枝屑夏季栽培秀珍菇的配方优化[J].南方农业学报,2014,45(12):2225-2229..

[15]吴登,郎宁,陈雪凤,等.桑枝屑栽培秀珍菇高产配方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3):308-310.

[16]高云超,吴娱明,廖森泰,等.桑枝栽培秀珍菇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1(18):1-2.

[17]周媛,邓玲姣,叶世玲,等.桑枝屑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比较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2,31(3):17-19.

[18]何达崇,李发盛,曾维铭,等.以桑枝杆为主原料栽培的秀珍菇鲜菇成分初步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5,34(6):25-27.

[19]何达崇,韦孟娥,韦丽华,等.广西桑枝杆反季节栽培秀珍菇技术[J].食用菌,2014(3):50-51.

[20]王伟科.基质对秀珍菇生长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4):506-508.

猜你喜欢

珍菇桑枝菌袋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不同温度和培养基对秀珍菇木霉共培养的影响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五个秀珍菇菌株在水帘设施大棚中栽培的生长表现
不同桑枝比例基料室外种植羊肚菌试验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秀珍菇种植记
沙豪岗村贫困户喜领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