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玉米杂交种‘盛玉688’的选育及应用

2018-05-24肖建红任志强杨慧珍卜华虎

农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杂交种父本母本

肖建红,任志强,2,杨慧珍,卜华虎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太原030031;2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31;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31)

0 引言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料,需求量也逐年增加,玉米也是山西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之一[1-2],2014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170万hm2左右,占到山西省粮食种植面积的51%,总产量在90亿kg,占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3-5]。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几年来玉米单产增加缓慢,从2008年5555.7 kg/hm2,到2015年5892.9 kg/hm2,且随气候条件波动加大,远远低于美国、墨西哥等玉米种植大国。制约这中国玉米大产量。如何提高玉米总产量的关键措施是提高玉米单产,而提高玉米单产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依靠研发与推广优良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6-7]。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单倍体育种、分子辅助育种以及诱变育种成为改良材料和选育优良品种的新途径,选育者以美国引进的PH6WC和PH4CV优良自交系为基础材料,用二环系选育结合分子辅助抗性鉴定等方法,以选育高产、抗旱、抗倒伏、抗病玉米新品种作为选育目标,选育出‘盛玉6888’杂交种‘,盛玉6888’杂交种是以T0725为母本、T0750为父本,2010年冬天在海南组配而成,通过2011年在山西晋中鉴定筛选,进入2012年品比试验,通过品比试验筛选进入2013年山西省种子站组织的品比试验。经过2014—2015年区试,2016年进入生产试验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盛玉688’(审定号:晋审玉20170018)。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母本的来源及特征特性

2008年母本T0725以美国自交系PH6WC与自选材料7922进行杂交选育,(PH6WC×7922)×7922,连续筛选抗倒、抗病优良单株,经8代自交选育而成。母本T0725:株型紧凑,叶片深绿,成株株高189cm,穗位88cm,雄花中等,分枝4~6个,护颖紫色,花粉黄色,花丝红色;穗行14~16行,穗长17.1cm,筒型穗,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穗轴红色,茎杆硬挺,抗倒伏。

1.2 父本的来源及特征特性

2008年父本T0750以美国自交系PH4CV和自选系L371以及PHB1M,(PH4CV×L371)×PHB1M,连续筛选抗倒、抗病优良单株,经7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T0750:株型半紧凑,芽鞘浅紫色,成株株高176cm左右,穗位81cm左右,雄花主枝较长,分枝4~5个,护颖紫色,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行16~18行,穗长16.5cm,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红轴,脱水快,抗倒。

1.3 ‘盛玉6.8 ’选育经过

‘盛玉68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于2008年以T0725为母本、T0750为父本组配成的杂交种。

母本T0725以(PH6WC×7922)×7922为基础材料,连续筛选抗倒、抗病优良单株,经8代自交选育而成。

父本T0750以(PH4CV×L371)×PHB1M为基础材料,连续筛选抗倒、抗病优良单株,经7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亲本系谱见图1。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生育期125天,与对照‘先玉335’相当[9]。幼苗第一叶叶鞘紫色,尖端圆形,叶缘绿色。株形半紧凑,总叶片数21片,株高302cm,穗位103cm,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中,侧枝姿态轻度下弯,一级分枝3~5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15~20cm,花药(新鲜花药)黄色,颖壳绿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长19.6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1粒,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籽粒顶端黄,百粒重35.9 g,出籽率87.1%。

2.2 抗性表现

2014—2015年山西农业大学抗病性接种鉴定,感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中抗穗腐病,感茎腐病,感矮花叶病,中抗粗缩病。

2.3 品质分析

2016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容重735 g/L,粗蛋白10.00%,粗脂肪3.72%,粗淀粉72.56%。

3 产量情况

3.1 品比试验

2011年在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种植鉴定试验,产量:11545 kg/hm2。比对照(CK)增产5.5%,2012—2013年的连续品比试验产量结果12432 kg/hm2。比对照(CK)增产6.5%。

图1 ‘盛玉688’亲本系谱

3.2 区域试验

2014—2015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普密组区试试验,2014年产量13363.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5%,2015年产量12823.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9%,2年平均产量13093.5 kg/hm2,比对照增产5.7%(表1、表2)。

表1 ‘盛玉688’2014年山西省中晚熟区区域试验结果

3.3 生产试验

2016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区生产试验,该品种平均产量11841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9.5%,7个试验点仅1个点减产-1.0%,其余试验点都增产,增产幅度大,平均增产幅度9.5%(表3)。

4 栽培技术要点

5~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适时抢墒播种,播种前要把握土壤的墒情,土壤里的氮、磷、钾每年都需要,复合肥(N 18%:P 18%:K 18%)750 kg/hm2[10-11]。播种前应该用35%克多福或者用7.3%克戊唑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其目的是防治地下害虫以及防治玉米丝黑穗的发生。该品种是喜水喜肥的品种,在种植密度上有所限制,高水肥地的密度7.2万株/hm2,在中等地块的密度6.75万株/hm2,播种深度5~6cm,播种后覆土3~5cm并及时适当镇压。播种结束后,使用苗前除草剂(38%莠去津悬浮剂3000g/hm2对水量在450~750L,或者选用4%烟嘧磺隆1500 mL/hm2,兑水30 kg,在大部分杂草基本出齐后,全田喷雾)[12-14]。玉米浇水分为播种-出苗期、出苗-拔节期、拔节-大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灌浆高峰期几个时期。出苗-拔节期要有一次追肥,尿素600 kg/hm2。生产上一般以乳线消失后半个月为适宜收获期[15-16]。玉米成熟后应该适时晚收获,玉米成熟后推迟收获15~20天,玉米的含水量就会降低,玉米含水量降低以后便于晾晒、脱粒,这样对玉米产量有所增加,也对玉米品质有所提高[17]。

表2 ‘盛玉688’2015年山西省中晚熟区区域试验结果

表3 ‘盛玉688’2016年山西省中晚熟区生产试验结果

5 制种技术要点

制种时应该选择交通便利,出行方便,热源充足,土壤肥沃,灌溉排水比较好的区域,能够安全隔离。杂交种不少于300 m,亲本不少于500 m;父母本同期播种,种植行的比例是1:4或1:5;父母本播期调整,父本分2期播种,一期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二期父本比母本推后5天。母本种植密度75000株/hm2,父本种植密度18750株/hm2。严格去除杂株及弱株,去雄(去母本)摸苞带2~3片叶片。种子一定要纯度98%以上。及时收获晾晒以及烘干,能够保证种子的发芽率[18-19]。

6 总结

采用传统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引进美国玉米优良种质导入中国地方种质,并且在不同的生态区选择压力种植筛选育成‘盛玉688’。‘盛玉688’具有较高的产量、抗旱、抗倒伏、抗病和耐密的优点,能够较好地解决高产和优质的矛盾。该品种淀粉含量72.56%,属高淀粉品种,出籽率87.1%,平均产量达11841 kg/hm2。在推广示范中该品种的产量在16200 kg/hm2。‘盛玉688’延长收获时期,让玉米充分成熟,降低水分的含量,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20]。配套推广和应用栽培技术对促进该地区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合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及周边省份相同生态区应用。

参考文献

[1]安伟,樊智翔,徐澜,等.玉米杂交种‘中地88’的选育及应用研究[J].农学学报,2015,5(2):5-9.

[2]张爱莲,杨慧珍,任志强,等.玉米新品种晋单55号特征特性及推广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8):24-26.

[3]戴景瑞,鄂立柱.中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玉米科学,2010,18(1):1-5.

[4]陈保国,白永新,张润生,等.高产耐密多抗玉米新品种忻黄单8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9):138-139.

[5]樊智翔,安伟,马海林,等.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晋单80的选育及综合栽培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249-1251.

[6]师范生.早熟优质玉米杂交种金玉9号的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4(1):145-146.

[7]杨慧珍,吴建平,肖建红,等.玉米新品种晋单55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08(4):107.

[8]陈宏,郑联寿,陈喜明.玉米品种晋单75号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示范[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10):1067-1069.

[9]任志强,杨慧珍,肖建红,等.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东润88的选育及应用[J].2015,43(12):1567-1569,1581.

[10]李爱军,李作一,袁斌,等.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晋单84号的区域及密度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8):813-815.

[11]赵克明.对中国玉米生产发展几个问题的认识[J].山西农业科学,2004,32(1):9-12.

[12]韩云丽,陈喜明,高克昌,等.玉米新品种晋单71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5):460-462,465.

[13]徐青松,徐劲松,车星星,等.玉米新品种晋单73号的选育育高效栽培[J].2013,41(2):119-121.

[14]席先梅,姜才,车秀芬.烟嘧磺隆·莠去津防除春玉米田杂草的效果[J].杂草学报,2009(1):57-59.

[15]马淑文,武海丽,赵鑫,等.玉米新品种锦绣206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1):4-6.

[16]赵秀萍.玉米的生育期划分及生长发育特性[J].养殖技术顾问,2014(4):85.

[17]刘纪麟.玉米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55-182.

[18]冯国良,刘福虎,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2):1322-1325.

[19]任志强,杨慧珍,肖建红,等.高产玉米杂交种‘晋单77’选育及应用[J].农学学报,2016,6(4):16-19.

[20]梁小宏.玉米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04.

猜你喜欢

杂交种父本母本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粗皮桉杂交种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生长特点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母本不同种植密度对制种饲用甜高粱大马力效益的影响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