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再塑生命的人》默读教学的思考
2018-05-23顾红梅
顾红梅
摘要:部编教材对初中学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就默读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实践思考,笔者以为感知型默读和咀嚼性默读是提高学生默读能力和水平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教学实践;感知性默读;咀嚼性默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77-2
《再塑生命的人》一文是初一教材第三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单元目标之一是“学习默读,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
在《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上册》P116页中,对默读方法的总体介绍如下:1.动眼不动嘴。所谓的动眼不动嘴是指在默读中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不要将默读变成“默朗读”。2.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笔记。引导学生在思考型的默读中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3.有速度地默读。引导学生按照规定的速度进行,将本单元的“长文”尽量“读短”。4.整体性地默读课文,在不回读的基础上,能够通过默读从整体上感知、把握和理解全文。
那么,具体到《再塑生命的人》一课的教学,如何通过将默读这一形式很好地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呢?下面是我的教学实践:
一、感知性默读,在训练学生默读速度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1.学生以一分钟不少于300字的要求默默地通读全文。
在学生默读的时间段里,教师观察学生们的默读状态。有的学生始终稳定沉着,有的学生时有游离,有的学生速度跟不上,有的学生默读等于未读。
2.默读完成,可以让学生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将刚才的默读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这个环节既可以尊重学生的阅读初感,也能够让个性化阅读得以实现。
3.整体感知,出示问题:默读全文,回答:A.谁是文章题目中所说的“再塑生命的人”?B.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C.全文按照时间先后写了莎莉文老师和我之间的哪些事情?
学生读罢,就能快速说出“莎莉文老师”是再塑海伦生命的那个人,从文章开头和结尾便可读出;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同样一目了然,“老师安妮 莎莉文来我家的这一天”、“那天下午”、“第二天早晨”、“有一天”、“这天上午”等短语都体现了时间顺序,以上两个问题在学生阅读上是没有障碍的。第三小问需要学生概括,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拥抱我让我感受到爱;莎莉文老师教我doll这个词以及其他单词,让我领悟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莎莉文老师带我到井房教我water,唤醒了而我的求知欲。
二、咀嚼性默读,在训练学生默读效率的基础上,理解人物形象,品味人物心理
1.默读5—10部分内容并思考,说说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具体事例说说。
2.文中第一节说“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请在相关语段或语句边圈点勾画边作些批注:老师来之前我的生活是怎样的?老师来之后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这是检验默读效率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既要快速回到刚才所说的事情上,又要从事情中咀嚼出人物特点。如,有学生说,在莎莉文老师教我doll时,文章写道“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其中的“拉起”“慢慢拼写”两个短语写出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温柔以及耐心。还有学生找到“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片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这个句子,可以读到莎莉文老师是宽容的、是理解并爱我的。还有学生找到井房教我拼写“water”这个单词时的描写语句,可见老师教导有方,注意调整教学方法,循循善诱。
第二个问题,默读与批注结合起来。批注常常是默读的产物。学生可以在第二到第四节的语句边圈划并批注,如在“默默地站在走廊上”“我安静地走到门口”语句边,可以批注:孤单、孤独;可在“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语句边批注:细节描写,写出我的不安、紧张、拘谨、不知所措;可在“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语句边批注:比喻修辞,写出了我的迷茫,生活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在“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边可以批注:三个感叹号,感情强烈!渴求光明,急不可耐!渴求能看到听到,渴求能内心得到温暖与爱。完成这些批注后可以让学生总结: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生活是苦恼愤怒的、是紧张不安的、是迷茫不知方向的,是渴望光明的。
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之后,我的生活是怎样的,学生可以批注可以圈划,文中有相关的语句可以咀嚼:
A老师安妮 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B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C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D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E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F这些词语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G我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新的一天快些来到,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小结: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后,我的生活充满爱,我对生活有了求知的欲望、有了好奇心,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喜悦、幸福。
三、创造性默读,在训练学生默读释疑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见解,获得更新的阅读体验
提问:默读第9节,你会发现,在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日子里,我们有争执,我甚至将布娃娃摔碎,这与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否矛盾了?
学生交流,体会文章这样写的用意。
学生细细读来,不难发现在这段叙写中,我们感受到了“我”是一个很难教懂、很难沟通的孩子,同时也感受到一个很宽容、很耐心、很理解“我”的老师。因此,写“争执”是为了更好地写出莎莉文教我的不易以及老师的耐心、宽容、细心与爱。
教学后的思考:
1.培养默读习惯、提升默读能力,对学生而言,不仅必要而且重要。首先,从功利主义出发,默读与考试接轨,语文考试中就需要孩子的默读能力,不难发现,默读水平低的学生往往考试都来不及。其次,语文教学更广阔的天地在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时,均需要有效的默读。
2.默读彰显阅读的个性化特点,满足人们终生学习需要。是阅读走向常态的自然方式。默读具有调节功能、解悟功能、提速功能,它是独立阅读的主要方式,最能体现个性行为,默是阅读的一項基本功。
3.默读教学重在引导与设计。明确各学段的默读要求,抓好默读的时机确定默读的内容,设计默读的任务与要求。贯穿整个课堂的默读需要遵循教学的规律并循着恰当的脉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