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MRI在颅内鞍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2018-05-22刘军伟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鞍区管瘤误诊率

刘军伟

鞍区属于颅内肿瘤较常见发病部位,因组织的起源差异,此部位肿瘤具特定生长形式,但考虑鞍区范围较小,和周边组织关系较复杂,增加临床诊断难度;伴随医学影像技术发展,MRI和CT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但两者实际价值存在争议[1-3]。为此,该文对2014年6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颅内鞍区肿瘤64例患者资料采用CT及MRI辅助加以分析,以寻找更可靠诊断方法,现将该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通过手术病理确诊的颅内鞍区肿瘤6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均自愿签署同意书,患者临床表现为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和恶心呕吐等,且将合并肾、心、肝功能严重不全者排除。其中男女比例35∶29,年龄20~80岁,平均(49.36±1.20)岁。 2 例鞍区动脉瘤,4 例胶质瘤,9 例颅咽管瘤,15例脑膜瘤和34例垂体腺瘤。

1.2 诊断方法 该研究患者分别应用CT和MRI进行诊断。(1)CT。选择飞利浦生产的64排螺旋CT机,C2椎体下缘-颅顶为具体扫描范围,参数设定为5 mm间隔,5~10 mm层厚,首先予以平扫,后借助碘海醇(剂量为 50~80 ml)予增强扫描。 (2)MRI。选择飞利浦3.0T型磁共振扫描仪,借助头颈线圈予矢状位、冠状位和常规轴位扫描,参数设置为5 mm间隙,5 mm 层厚,256×256 矩阵,T2WITE 为 80~100 ms,TR 为 2500 ms,T1WITE 为 20~30 ms,TR 为 400~500 ms,后借助扎喷替酸葡甲胺予增强扫描,剂量为 0.01 mmol/k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CT、MRI诊断价值,包括垂体腺瘤影像学表现、两种方法用于诊断时的(颅咽管瘤、脑膜瘤、垂体腺瘤、鞍区动脉瘤、胶质瘤)检出率及误诊率情况。

1.4 统计学应用 数据借用SPSS 21.0软件分析,借助(±s)反映正态计量资料,用t检验对比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情况,借助例数(n,%)反映正态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对比计数资料情况,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诊断垂体腺瘤影像学表现 通过诊断,垂体腺瘤CT影像学显示,外表类圆形或者圆形,具光滑清晰边缘垂体窝囊实性类肿块,肿瘤通常位于鞍内,且朝鞍上生长,将鞍隔突破或者朝两侧生长,见鞍上池变形,正常垂体的信号消失,于肿瘤出现急性出血时呈现高密度,此外为低密度或者等密度肿块。MRI影像学显示,鞍区内有边缘较光滑软组织肿块存在,为朝鞍旁、鞍下和鞍上生长,且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囊性病变的信号不均匀,对合并出血肿瘤显示T2WI、T1WI均呈现高信号。

2.2 两种方法诊断检出情况比较 CT诊断颅咽管瘤检出率较MRI高,诊断脑膜瘤、垂体腺瘤、鞍区动脉瘤和胶质瘤检出率均较MRI低,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3 两种方法误诊情况比较 CT诊断出现4例误诊,误诊率为6.25%(4/64),其中将1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误诊为垂体瘤,将3例垂体瘤误诊为颅咽管瘤。MRI诊断出现1例误诊,误诊率为1.56%(4/64),其将1例颅咽管瘤诊断为胶质瘤。可知,两种方法误诊率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

表1 两种方法诊断检出情况对比

3 讨论

鞍区为颅内占位病变的好发部位,指颅中窝蝶鞍和其邻近结构区,主要包括垂体、蝶鞍、下丘脑、视神经和大脑动脉等结构;鞍区肿瘤是指原发在鞍区邻近组织颅内肿瘤之一,具种类繁多和解剖结构较复杂等特点,且病变影像学表现极为复杂,不同肿瘤有相似影像学表现和同一肿瘤有不同影像学表现,易产生误诊,不利于疾病诊治[4-6]。为寻求颅内鞍区肿瘤临床可靠诊断方法,促进疾病诊断检出率提高,该研究对选取的64例通过手术病理确诊的颅内鞍区肿瘤患者分别应用CT和MRI诊断垂体腺瘤的影像学表现、检出率及误诊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通过分析CT、MRI诊断垂体腺瘤影像学表现情况,显示:垂体腺瘤CT影像学为外表类圆形或者圆形,肿瘤通常位于鞍内,且朝鞍上生长,于肿瘤出现急性出血时呈现高密度,且其余为低密度或者等密度肿块;MRI影像学为鞍区内有边缘较光滑软组织肿块存在,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囊性病变的信号不均匀,且对合并出血肿瘤者T2WI、T1WI均呈现高信号。说明颅内鞍区肿瘤患者应用CT和MRI诊断表现为不同影像资料,临床可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检查方法。该研究结果中:CT诊断颅咽管瘤检出率 77.78%较 MRI55.56%高,诊断脑膜瘤、垂体腺瘤、鞍区动脉瘤和胶质瘤检出率均较MRI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且两种方法误诊率6.25%和1.56%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和索洪祥[7]文献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颅内鞍区肿瘤患者应用CT和MRI诊断均具较高价值,CT对颅咽管瘤检出率较高,MRI对鞍区动脉瘤、脑膜瘤等检出率较高,临床可将两者联合应用。CT对肿瘤边缘形态、大小和位置等判断具积极作用,对钙化和高密度情况有良好成像能力,且因颅咽管瘤中钙化率较高,具典型特征,其边缘呈现弧线型,应用CT诊断能够将其钙化情况清楚显示,有利于提高颅咽管瘤检出概率和减少误诊情况发生[8,9]。而由于颅咽管瘤的成分较复杂,应用MRI诊断缺乏特征性信号,表现出多类信号种类,且难以检出细小钙化情况,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影响,导致颅咽管瘤诊断检出率较CT低。MRI具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特点,有较佳对比度和较高成像清晰度,伪影的干扰较小,能够将肿瘤、瘤旁组织和血管关系清晰显示,且利用增强扫描能够进一步对多数肿瘤和瘤旁组织、血管加以区分,有利于提高鞍区动脉瘤、垂体腺瘤等肿瘤检出概率和降低误诊率[10-12]。基于受样本例数、时间等因素影响,该研究未对患者应用CT、MRI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等进行分析,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临床对颅内鞍区肿瘤患者应用CT和MRI诊断的价值相当,两者各有优势,临床可将两者联合应用,以提高肿瘤检出率和降低误诊率,从而为疾病尽早实施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正义,王增贤.蝶窦间隔CT容积漫游技术重建对经蝶窦鞍区肿瘤切除术的作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10):1875-1878.

[2]殷义明,陈罡,王中.眶上外侧入路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中的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5):1956-1959.

[3]付伟,周赤忠,潘德锐.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大型鞍区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36-37.

[4]杨柳,严耀华,陈建国,等.经颅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临床资料分析和手术入路的选择[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4):274-277.

[5]王强.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鞍区肿瘤的预后探究[J].中外医疗,2016,35(8):43-45.

[6]边媛,张阿萌,康眼训.CT与MRI对鞍区常见肿瘤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12):2076-2078.

[7]索洪祥.鞍区肿瘤采用CT与MRI诊断的价值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96-197.

[8]郭莹莹.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鞍区肿瘤患者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34(12):177-179.

[9]陈春兵,邱毅.鞍区肿瘤的CT与MRI表现及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6):105-106.

[10]王勇.鞍区肿瘤CT与MRI的影像特征及诊断对比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214-216.

[11]李红英,渐楠.鞍区囊性病变的CT、MRI诊断[J].磁共振成像,2014,5(3):170-173.

[12]韩磊,王新岭,张善红.颅内生殖细胞瘤MRI影像表现及诊断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3):331-332.

猜你喜欢

鞍区管瘤误诊率
论著/通过MRI 识别BRAF 基因突变型颅咽管瘤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的相关因素分析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
扭转坏死睾丸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