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血压健康促进项目计划书
2018-05-21项目提供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
项目提供: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
点评专家:余金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教授)
1 健康促进诊断
1.1 基本情况
闵行区位于上海地域腹部,现有 9个镇、3个街道,1个市级工业区,共有156个村民委员会和343个居民委员会。
1.2 人口学数据
截至201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253.79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有127.26万。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有106.58万,男性53.21万,女性52.14万。居民人口金字塔呈现上下两头小、中间大的形状;65岁及以上人口占 16.68%,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为凸显。人口自然增长率1.4‰。
1.3 社区健康状况
2015年出生人口0.95万人,出生率8.9‰,死亡人口0.80万人,死亡率7.5‰。居民期望寿命83.58岁,其中男性81.37岁,女性85.89岁,近5年期望寿命上升趋势逐渐趋缓。死因顺位排名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和损伤中毒,占全人群死亡的91.33%。传染病发病顺位为手足口病、猩红热、梅毒、肺结核和乙肝。
根据 2013年闵行区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本区15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收缩压为125.88 mmHg,已达血压正常高值水平;高血压患病率为25.81%。男性29.16%,女性22.23%,男性高于女性,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65岁及以上年龄组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居民。
1.4 高血压的行为危险因素
(1)年龄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5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加10%。在35岁以前,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35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升高幅度逐渐超过男性。
(2)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家族史,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系亲属的高;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大;双亲血压都正常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只有3%;双亲血压都高于正常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为45%。
(3)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 2~6倍。体重每增加 10 kg,收缩压升高 2~3 mmHg,舒张压升高1~3 mmHg。闵行区15岁及以上居民中超重和肥胖者分别占 28.99%和8.13%;中心型肥胖率为45.01%,男性和4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群的患病率较高。
(4)高盐、低钾、低钙膳食:食入过多的食盐,可导致高血压。食盐中致血压升高的成分主要为钠,膳食中的钾可以对抗钠的升血压作用,高钠而低钾对血压造成很不利的影响。此外,钙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以及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也是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三天膳食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春季闵行区居民人均食盐摄入量为8.55g,2013年夏季为7.69g,均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6g。
(5)长期过量饮酒:男性饮酒超过 20~30 g/d,女性饮酒超过10~15 g/d,即为过量饮酒。酒能引起高血压,进而造成心、脑血管损害。调查显示,闵行区居民过去 30 d内曾经饮酒率为18.10%,过去 12个月内有一次及以上大量饮酒的者占11.97%。
(6)吸烟:闵行区15岁及以上居民中现在吸烟率为 17.29%,在不吸烟者中,有 29.80%的人为被动吸烟。
(7)缺乏体力活动:正常血压人群中,久坐和体力活动不足者与活跃的同龄对照者相比,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20%~50%。闵行区15岁及以上居民中,无职业性身体活动者的比例为54.14%,身体活动水平处于低水平的占49.69%。
(8)长期精神紧张:长期精神紧张、愤怒、烦恼以及环境的恶性刺激(如噪声),都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劳累、睡眠不足、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也可引起高血压。
1.5 辖区内卫生资源
截至2015年年末,全区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医院22个(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个,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个,三级专科医院1个,二级甲等1个,二级乙等1个,二级专科4个,一级甲等13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712人,核定床位5,073张。
2013年,闵行区13家卫生服务中心共配置全科医生(GP)366名、公共卫生人员300名、GP助理391名,GP与公共卫生人数比为1.22∶1,GP与GP助理人数比为0.94∶1,每个GP人均对应户数约为1,183户。
1.6 辖区居民就医行为及高血压在管情况
全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7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1%。孕产妇死亡率13.46/105,婴幼儿死亡率 2.60‰,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 177.12/105,控制在较低水平。全区共接种疫苗136万针次,网上预约率及付费率分别为32.26%和55.10%。
高血压建卡管理 184,266人,其中新建卡43,599人,随访935,142人次,随访质量符合率为 98.31%。高血压病知晓率为 60.55%,控制率为 20.50%,知晓控制率为 35.61%。高血压建卡管理者中,有17.1%的高血压患者吸烟,11.6%的管理对象发生了靶器官损害,29.4%的管理对象发生了并发症,报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2,728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2,072例。
1.7 项目确定
通过对本社区的初步调查发现,无论从患病率还是全人群死亡谱来看,循环系统疾病均为慢性病管理和干预控制的首要任务。首先,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缺乏,对疾病本身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知识层次较低、经济收入较少的家庭,对疾病的知晓率低,控制率低。其次,高血压病需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而一部分患者只采取药物治疗而不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及改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疾病控制的满意率低。最后,一部分高血压患者不坚持长期治疗,药物忽停忽用,疾病控制满意率低。为此闵行区拟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活动。
2 目标
2.1 总目标
改善居民的血压水平,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具体目标
(1)居民对高血压、高血压的危害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加30%。
(2)提高目标人群对高血压及其危害的认识,科学定期量血压,高血压病知晓率提高5%。
(3)提高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坚持长期科学治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控制率和知晓控制率分别提高3%。
3 目标人群
上海市闵行区各社区居民。一级目标人群: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二级目标人群:社高血压患者家属,社区医务人员;三级目标人群:街道、社区干部,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
4 干预措施
4.1 干预策略与方法:
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
(1)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了解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定期测量血压,有针对性的进行行为纠正和生活方式指导;加强随访和管理,通过健康教育让病人知道坚持按时服药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良好的保健服务,预防病情恶化,预防复发,促进康复。
(2)高危人群健康教育:了解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纠正和生活方式指导;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消除行为危险因素,减少患病的风险;采取有效监测,定期测量血压,高危人群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使儿童从小树立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小预防高血压;促使“知信行”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矫正不良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危害、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35岁及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年测量1次血压,。
(4)加强对高血压病人最有影响力的人群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家属、亲朋好友、近邻、街道干部、医护人员等去影响病人,监督其从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4.2 干预活动
(1)充分利用传统新闻媒体和移动互联新媒体平台普及高血压相关医学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包括:①《直播闵行(102.7 MHz)》栏目每季度推出1期高血压相关专题栏目;②《闵行健康教育报》每月刊登1期高血压专栏;③微博账号“闵行健康教育 12320”每周推送1条高血压相关知识微博;④微信公众号“闵行疾控”每周推送1条高血压相关知识文章。
(2)利用家庭医生演播室、医院候诊室、健康教育橱窗、公交车站广告、墙报等,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宣传内容每月更新1次。
(3)在每年的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开展主题活动。编印发放预防高血压健康教育资料和画册,开展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举办高血压知识竞赛,举办高血压健身比赛、防治知识讲座等。
(4)对高血压患者建卡管理,由社区医生和GP进行管理,每季度随访 1次;围绕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结合就医对象的健康问题与特点,编写健康教育处方;督促其定期监测血压、坚持按时用药;提供保健服务,预防病情恶化;开展家庭病床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与家庭成员急救、护理、康复技能。
(5)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由社区医生和GP进行管理,每季度随访1次;对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纠正和生活方式指导,消除行为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督促高危人群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教育家属、亲朋好友、近邻、街道干部、医护人员等去影响病人,监督其从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习惯。
5 实施准备
5.1 组织机构
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闵行区中心医院、上海第五人民医院等医院“三位一体”为主体,联合街道、媒体等机构配合实行。
5.2 健康教育材料
宣传海报、条幅、画册、高血压卫生科教片等高血压宣传教育材料。内容包括:什么是高血压、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高危因素、常用检查、基本的治疗原则、常用治疗方法及药物等。
5.3 人员、物资准备
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条线工作人员;13家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条线工作人员包括GP 366名、GP助理391名;闵行中心医院、上海第五人民医院等心血管疾病专家为主,街道工作人员、健康促进志愿者及媒体工作人员为辅,共同开展一系列活动。物质准备见表1。
表1 项目物资准备
6 项目评估
6.1 过程评估
(1)记录各项活动的情况: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参加人数、发放材料数量、花费等。
(2)根据工作人员、目标人群的满意度,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进行改进。
(3)做好会议及相关材料的记录。
6.2 效果评估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查阅卫生统计资料等方法进行评估。
近期效果评估:比较项目实施前后定期测量血压人群数量变化、高血压的知晓率变化和高血压控制率变化。
中期效果评价:比较项目实施前后目标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的改变。
远期效果评价:评估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的变化,进而评估脑卒中、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7 时间进度(见表2)
表2 项目进度表
8 专家点评
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通常应该以健康教育理论为指导。一般情况下,格林模型是最重要的理论模型之一。健康教育诊断的目的是为了制定针对性强的、有效的、可行的干预策略项目计划中的目标、健康教育诊断、干预措施、效果评估等应前后呼应。但本项目执行时间较短,远期效果评估可能难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