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酿造“传统佳节”蜜绽放“传统文化”花

2018-05-20朱丽

读写算 2018年29期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断层传统文化

朱丽

摘 要 传统文化在我们的周围已逐渐淡化,我们的孩子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有了断层的现象,用传统文化来补充现代教育生命的元气,帮助我们少年儿童形成与发展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进而发扬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已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此问题,我对本校四年级段队员的传统文化认识进行了调查,对传统文化传承断层现象问题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的意义进行了诠释,并对提升队员传统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特色的实践活动,如结合少先队以“走近传统”为主题,引领队员开展“探传统、话传统、诵传统、庆传统”等一系列活动,让队员们亲身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带来的魅力。

关键词 少先队活动;传统文化;断层

中图分类号:TE3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9-0180-02

“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活动,是全国少工委向全队发出的号召。何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支柱?我认为应是国家观念、文化认同与公民人格,其中文化认同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环节,而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灵魂。那么,我们的孩子对我们民族的文化节日到底了解多少呢?

为此,我对本校的四(1)、四(2)中队的116位队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传统节日知多少?统计结果表明116位队员中只有49位队员答出了全部的传统节日,(有的前后顺序还搞不清楚)而大部分队员只答出了一、二个,问卷上更多的是出现“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和“三八、五一”等国际性节日,甚至有队员说:“端午节这些传统节日有什么意思,不就是吃棕子吗?还是圣诞节过得爽,大街上节日气氛浓,又可以到教堂唱歌、跳舞。”这次调查表明传统节日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多大的魅力,我们的孩子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有了断层的现象。

一、当前的传统文化传承断层现象问题成因

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代一代延续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洗礼,是久经考验后的文化瑰宝,在续写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我们的孩子却没有被熏陶,究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点:

(1)宣传氛围不浓、活动不多。

(2)人们过节意识淡化,漠视了传统。

(3)我们的教育导向有所偏离。

(4)传统节日所带来的乐趣还没真正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

(5)有丰富历史内涵的传统节日没有法定假期。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用传统文化来补充现代教育生命的元气,帮助我们少年儿童形成与发展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进而发扬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已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一个严肃的问题。传统文化节日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如何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节日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我认为:只有让队员们知传统、才能发自内心的喜传统、爱传统、尊传统、颂传统。

为此,我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以“走进传统”为主题,引领队员从“探传统、话传统、诵传统、庆传统”等一系列活动中去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带来的魅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解析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是沉淀、积累、传承和发扬而延续至今的,我们所学习的传统文化是学习历史、掌握古人的思想,见证历史典故,探讨、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精髓,使之能够为当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助力,而事实上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了解和探知的只是冰山一角。探访古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有多少已经无法被发扬和传承的,又有多少被世人所采纳,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各行业发展进步的基石,更是需要我们受教育者自身需要学习和传承乃至发扬光大。诚然,人类进步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分不开的,我们鼓励学生多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掌握关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意在为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情节,感召学生多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将经典历史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从感官上建立和促进学生涵养的提升与升华,如此,对受教育主体本身的素养教育具有长足的深远意义。

三、积极提升传统文化意识,开展特色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我们倡导开展特色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是为了在学生的意识里建立学生探索和学习传统文化精髓,规避学生对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上的漏洞,以及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了解,升华学生的文化学习与探索精神,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寻根问底”探传统节日

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探究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我们队员的民族的自豪感,有利于开阔队员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因此,我带领队员开展了“寻根问底”探传统节日的小课题研究活动。

1.成立“寻根问底”的课题小组

课题组设置调查员、信息员、宣传员、资料保管员等角色,大家分工合作。

2.课题研究的具体实验步骤

(1)利用上网搜索,查找图书资料等方式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来历、习俗。

(2)设计访谈提纲走访长辈、请教专家,了解有关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传奇故事以及各地沿袭至今的风俗习惯。

(3)加工整理信息,制作“传统文化节日”小档案。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讨论,总结经验,依托手抄报、资料卡等形式在强调个性、创造性的基础上统一小档案的基本形式和栏目,以便成果展览。

3.课题总结,举行成果展览

此课题的研究活动,让学生逐步走近传统,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

(二)“七嘴八舌”话传统

“追溯传统节日”我们发现了大多数节日的起源与发展都有一定的历史,何不通过队员们喜欢的讲故事形式让学生走近传统呢?“七嘴八舌故事会”活动在校园里拉开了序幕。A.搜集故事:各中队通过小队调查,走访长辈,上互联网等收集故事进行整理完成稿件。B.组织试讲:小队合作编排,可用课本剧的形式展开。C.故事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表演了“屈原的故事”,讲述了“元宵节的来历”、“清明节的传说”等故事,深情并茂的演讲让队员们收获不少:知道了春秋时期晋公重耳与介子推两个人物惊天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以及他们跟清明节的关联;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耍龙”庆祝元宵节,原来是要纪念为民祝愿的青龙,以表示老百姓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知道了古时的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悬钟魁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棕子,饮黄酒……端午节的原意不是来自屈原,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队员们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深沉、博大、丰厚的传统文化历史既提升了队员们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仰慕和热爱之情,又培养了队员们展示美、创造美的才能。

(三)“激情飞扬”诵传统节日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之宗是“诗”。读诗、赏诗、写诗是对民族文化的发扬,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给传统佳节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像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等等,无论是描写大自然的,还是抒发真挚情感的,都折射出浓厚的民族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诗”给了我们少先队活动灵感。如:一至三年级的“诗配画”比赛,四至六年级的“诗歌研究院”,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开展得津津有味,表现出色的还获得“小诗人”称号。在“寻诗、赏诗、诵诗”的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诗”也被“搜”了出来,如:李婷的《中秋月》、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队员们在古老方块铸成的“诗”的国度中,激情飞扬,提高了涵养,弘扬了民族文化,继承了民族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要从提升学生传统文化意识认知开始,加深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分析、挖掘、利用等,将“传统节日文化”中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让队员们从“过节”的快乐中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吸收“传统节日文化”的营养,发扬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播种传统文化圣洁的种子,如此必将绽放出美丽之花。

参考文献:

[1]吴应海.走进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J].课外语文,2018(32).

[2]吴文君.承中华文化之美育学生核心素养——《延续文化的血脉》教学设计[J].福建教育,2018(48).

[3]曹芳贵.理性而多元地傳承中华传统文化[J].语文学习,2018(12).

猜你喜欢

少先队活动断层传统文化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论井田断层的连接
小议地层倾角大于或小于断层倾角时的断层特征
直立断层平动和旋转运动引起的重力变化
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插上雏鹰的翅膀
论少先队活动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