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搏器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2018-05-19傅虹淋张玉

当代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体表起搏器植入术

傅虹淋,张玉

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的心率失常类型之一,而植入心脏起搏器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据医学研究显示,很多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心动过缓患者在术后2~5 d出现心房颤动[1-2]。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不仅可造成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发生一定的异常变化,还有可能提高脑卒中发生风险,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随着起搏器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发生风险的提升、病情的逐步恶化,患者死亡风险、医疗成本均呈大幅度提升,现已逐步引起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重视[3]。本次研究选择接受起搏器术治疗的患者68例,研究其诊断及临床意义,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心动过缓患者68例,均在入院后接受超声心动图、血尿常规等检查措施,明确心动过缓诊断;其中68例患者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50~77岁,年龄平均(65.54±8.02)岁;合并糖尿病者21例(30.88%),高血压23例(33.82%),冠心病35例(51.47%),心肌病2例(2.94%)。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精神系统疾病,无法与人正常沟通、交流,无法阅读文字资料;②出血倾向,肿瘤,血液系统疾病;③波及全身的重症感染,传染性疾病;④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⑤既往心房颤动史;⑥经沟通后不愿意配合本次研究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起搏器植入术,并在术后接受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新发心房颤动。本次研究中起搏器采用具有自动模式转换功能以及事件记录功能的起搏器,收集并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比如一般资料、基础性合并症、起搏器植入指征、植入后使用药物等。体表心电图检查:检查前需静坐休息30 min,心电图检查仪器为力康心电图监测仪180D;检查时,患者需取仰卧位,呼吸平稳顺畅,按照常规方法检测心电图,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心电图检查后安静休息30 min,接受经胸心脏超声,超声检查仪器为飞利浦彩超诊断仪,型号EPIQ5,常规多平面扫查心脏;总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所有患者的心室/房起搏电极导线植入位置分别在右心室心尖部、右心耳;术后随访6~12个月,嘱咐患者有变随诊。新发房颤诊断标准:既往无房颤病史,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心房频率不低于250次/min,至少持续1 min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8例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术后经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其中20例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29.41%。按照术后是否新发心房颤动,分成新发组及未新发组,分别为20例、48例,分析其中临床资料,其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新发组及未新发组临床资料比较[n(%)]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心动过缓患者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而很多患者在植入起搏器时已经存在诸多对心房颤动发病产生影响的诱因,比如心房及心室起搏模式、房室间同步等相关参数的设定,这些因素还可能成为改善心房颤抖病情的条件。据医学研究显示,心动过缓多因窦房结异常所引起,而这可造成房颤,需经起搏器植入术进行治疗[4-5]。而新发心房颤动的脊柱主要与心房扩大、机体内炎性反应,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尤其是心房扩大,多在结构性心脏病后继发,其原发性心脏病主要可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缺血,或心脏瓣膜病变,诸如此类原发性心脏器质性疾病可导致心房长时间受到牵拉,进而导致其左心房肌不同程度肥大,进而引发心房结构异常,或促使其纤维化,或心房肌蛋白分布异常。若此时接受体表心电图检查,可发现P波在形态方面以及传导过程中发生一定的改变。而若心房受到急性牵拉作用,则很容易心肌在电生理学方面发生异常,心房颤动风险可大幅度上升[6-7]。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心房颤动诊断措施是体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因这二者检查仪器在不同阶层医疗机构中应用率较高,而且无创、准确性较高,因此在医务人员、民众的接受度较好。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比如3D数据成像,心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等。很多学者及研究人员支持利用现有超声技术能够发现左心房在生理学、解剖结构方面的异常情况,从而达到提高心房颤动预测目的。而心房NADPH的某些活化酶活性是人体心脏冠状动脉重建心房颤动发病风险影响因素之一[8],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需加强对心房颤抖的研究。多建议在起搏器植入术后加强对血清电解质的管理,同时采取抗炎、抗氧化治疗,或在术前提高对心率的控制程度,或给予药物治疗,比如氯胺酮,但临床上对于使用氯胺酮的时间及地点均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需进一步研究。本次研究中,68例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术后经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其中20例(29.41%)新发心房颤动;而且可能与心室起搏比例有关。

总之,起搏器植入术后期间接受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有效检出心房颤动,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虹.12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0):35-36.

[2] 陈慧玲,李赐恩,宋卫锋,等.围手术期不同抗凝策略对病窦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相关并发症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6,30(1):19-21.

[3] 杨汪洋,李松南,金达,等.植入起搏器的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临床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8):421-427.

[4] Wann L Samuel,Curtis Anne B,Ellenbogen Kenneth A,et al.2011 ACCF/AHA/HRS focused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update on dabigatra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Heart Rhythm,2011,8(3):e1-8.

[5] 杜云,李学文.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6,30(4):337-339.

[6] 邓小琴,吕欢艳,覃丽萍.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永久性人工起搏器置入患者的意义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8):131-132.

[7] 樊晓寒,姚焰.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显著[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10):852-854.

[8] 魏会强,汤娇娇,詹贤章,等.起搏器指数术后三尖瓣反流的临床发生率[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7):394-398.

猜你喜欢

体表起搏器植入术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