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血清学及DNA联合检测用于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分析

2018-05-19徐勇军

当代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载量单核细胞急性期

徐勇军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即IM,因EB病毒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以儿童为高发人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以体温过高、咽峡炎、肝脾肿大、淋巴结增多等为典型临床表现,任意季节均可发病,而且多伴发脏器损伤,导致临床表现比较担忧,早期诊断难度较大,漏诊及误诊风险非常高,这就导致IIM病情进展迅速,若未能及时接受抗病毒等有效治疗,很容易发生死亡,重症IM患者死亡数量甚至高达九成[1-2]。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样本,分别经ELISA法+EBV抗体,及PCR定量+外周核细胞EBV-DNA方案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5.10±1.46)岁。其中<1岁19例,1岁组20例,2~3岁20例,≥4岁21例;春夏季发病39例,秋冬季发病41例。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③能够耐受本次研究,中途未脱出;④所有患儿、家属、法定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哭闹不止不肯配合,无法完成本次研究者;②肿瘤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波及全身的重度感染;③凝血障碍、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④其他不适合参加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样本,分别经ELISA法+EBV抗体,及PCR定量+外周核细胞EBVDNA方案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其中检测抗体是指VCAIgM/G,EA-IgG以及EBNA-IgG;EB病毒检测仪器,并使用配套试剂,EB病毒DNA使用仪器是进口ABI7500,以及深圳达安基因的相应试剂;急性期是指患病21 d以内,恢复期是指患病后4~8周时间内,随访期是指超过24周时间均可。本次研究中设置阴性对照,同时将检测后低于10×103拷贝者设为检验结果阴性[3-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所有患儿VCA-IgM结果 所有患儿均在体温升高21 d内开始检测,其中<1岁组19例,1岁组20例,2~3岁组20例,≥4岁组21例,阳性率分别为31.58%、40.00%、60.00%、80.95%;表明随着年龄的不断升高,VCA-IgM阳性率随之不断上升;比较不同年龄段上下阳性率,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岁VS≥1岁,阳性率比较(χ2=4.927 2,P=0.026 4);②<2岁VS≥2岁,阳性率比较(χ2=9.756 2,P=0.001 8);③<4岁VS≥4岁,阳性率比较(χ2=8.475 8,P=0.003 6)。≥8周,所有患儿复检VCA-IgM结果均为(-),见表1。

表1 所有患儿初次检测VCA-IgM/G(+)、EBV-DNA(+)结果[n(%)]Table 1 The results of VCA-IGM/G(+)and EBV-DNA(+)were first detected in allchildren[n(%)]

2.2 检测所有患儿EBV-DNA结果 <1岁小儿检验EBV抗体结果均为(-),均需二次检测,EBV-DNA载量(+)%为68.42%(13/19),病变早期测定VCA-IgM结果均为(-),见表2、表3。

表2 不同时间段内检测各年龄组患儿的EA-IgG(+),以及EBNA-IgG(+)结果Table 2 The EA-IgG(+)and EBNA-IGG(+)results forchildren with various age groups were tested fordifferenttime period

表3 检测急性期所有患儿VCA-IgM,以及EBV-DNA检测结果Table 3 Testresults of VCA-IGMand EBV-DNAin allchildren with acute phase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即IM,是指因EB病毒感染后发生的以体温升高,淋巴结/肝脾肿大,咽峡炎,多发性皮肤黏膜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见于小儿,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以唾液及输血作为主要感染途径[5-6]。EB感染人体后,多在口咽内繁殖,经不断裂解、侵袭邻近组织细胞等致使毒素被释放入血,引发病毒血症,感染淋巴细胞,沿淋巴系统在体内传播EBV,不断增加感染病灶,进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据文献报道,IM患者死亡率为1%~2%,但重症IM死亡率最高可超过90%,致死原因主要为呼吸系统神经麻痹导致呼吸衰竭后死亡,而脾破裂或心肌炎等原因导致IM患者死亡发生风险较低,严重威胁儿童健康。而IM好发于儿童提示IM患者年龄与发病率有一定的关联[7]。

IM初期多无典型症状,病情复杂多变,容易出现误诊,因此需尽早检测,明确诊断。而在EB病毒感染过程中,依次产生IgM/G抗原,而在急性期/恢复期的晚期,经检测可发现IgG抗核抗原生成,而且患儿终身均检测抗VCA-IgG(+),以及抗EBNV-IgG(+),这为临床确诊IM提供具有一定可靠性的依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期,<1岁、≥4岁小儿VCA-IgM(+)率分别为31.58%(6/19)、80.95%(17/21);<1岁小儿检验EBV抗体结果均为(-),均需二次检测,EBV-DNA载量(+)%为68.42%;表明随着年龄的不断升高,VCA-IgM阳性率随之不断上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在EBV携带者淋巴细胞中,EBV-DNA载量通常维持较低水平。据医学研究发现,检测CAEBV患者血液中的EBV-DNA载量,结果发现其载量多少,与患者病情实际情况、预后关系密切[8]。

总之,IM急性期,仅经由血清学检查完成IM的诊断无法令人满意,建议联合EBV-DNA检测,有助于提高IM患儿检出率,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参考文献

[1] 杨辅直,李伟生,张倩,等.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4):5707-5709.

[2] 吴丽云.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3-45.

[3] 邓坤仪,彭建明,范汉恭,等.三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8(1):37-41,72.

[4] 陶佳,陈福雄,陈德辉,等.儿童EB病毒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3):200-203.

[5] 郭娟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病毒载量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6] 朱芹,郭平,黄雅娟,等.EB病毒血清学联合DNA定量检测在诊断婴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56-58.

[7] 胡小林,汪欣.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5):101-102.

[8] 杨琴,周太光.311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2017,19(2):119-121.

猜你喜欢

载量单核细胞急性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单核细胞18F-FDG标记与蛛网膜下腔示踪研究
肾移植及胰肾联合移植患者短暂/持续BK病毒血症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