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分析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
2018-05-19杨秀兰骆文香
杨秀兰,骆文香
异位妊娠在临床上也称之为宫外孕,是临床妇产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之一,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受精卵没有在子宫内正常着床,而是在子宫外部着床并发育[1]。异位妊娠患者早期,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症状,而随着胚胎的发育,很可能会出现破裂,当发生破裂后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并伴随着出血性休克[2-3]。以往临床治疗异位妊娠通常是采用开腹手术以切除宫外胚囊和出血组织,但随着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传统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等弊端逐渐凸显[4]。随着近年来临床诊断水平的提升,阴道彩超和特异性发射免疫法检测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约有80%左右的异位妊娠患者能够在早期得到确诊,因此可以通过保守药物治疗,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不利影响[5]。本文旨在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7.58±2.89)岁;孕周 24~46 d,平均(36.52±5.51)d;β-HCG含量为 1 081~2 203 IU/L,平均(1 887.26±567.33)IU/L;妊娠包块直径1.89~2.89 cm,平均(2.46±1.01)cm。而研究组患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7.29±2.63)岁;孕周31~47 d,平均(36.77±5.63)d;β-HCG含量为1 090~2 246 IU/L,平均(1 793.31±572.03)IU/L;妊娠包块直径为1.84~2.83 cm,平均(2.39±1.04)cm。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以及其他指标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血清β-HCG检测确诊为异位妊娠者;②患者停经时间小于8周,并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或轻微腹痛症状;③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④通过尿检HCG呈阳性,血清检测β-HCG≤4 000 IU/L,且进行多次检测数值均有增长;⑤患者异位妊娠包块直径≤3 cm,且并未检测到妊娠囊;⑥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②对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药物存在治疗禁忌证患者;③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6]。
1.3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疗时均进行相关的常规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基础性治疗;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β-HCG值;超声检查妊娠包块直径。在确诊后,给予对照组患者甲氨蝶呤治疗,即:取甲氨蝶呤[Pfizer(Perth)Pty Limited,批准文号 H20140205]0.05 g/m2,对患者进行单次肌肉注射,在注射4~8 d后,对患者再次进行血清β-HCG含量检测,如β-HCG含量降低幅度小于15%,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再次的单次肌肉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取米司非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02)4片/次,2次/d,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服用1次,晚饭后2 h服用1次。服药前后2 h空腹,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在治疗期间,需要禁烟、禁酒,不宜房事,同时避免服用含有叶酸类维生素。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后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消失或改善情况,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β-HCG含量以及妊娠包块变化情况,以此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为:治疗后患者腹痛、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消失,经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30%,且B超检查显示妊娠包块消失,即为治愈;治疗后患者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发生明显改善,经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幅度在15%~30%之间,且B超检查显示妊娠包块明显缩小,缩小幅度>30%,即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并无明显改善,同时β-HCG下降幅度<15%或升高,妊娠包块无明显缩小甚至增大,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6-7]。除此之外,还需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对两组临床疗效判定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则为74.19%,组间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治疗前后妊娠包块直径与β-HCG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妊娠包块直径与β-HCG水平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观察,研究组妊娠包块直径小于对照组,β-HCG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妊娠包块直径与β-HCG水平比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pregnancy masses and β-HCG levels before and aftertreatmentin two groups(x±s)
2.3 两组妊娠包块消失时间与β-HCG恢复正常时间比较根据记录显示,研究组患者妊娠包块消失时间与β-HCG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患者妊娠包块消失时间与β-HCG恢复正常时间比较,研究组的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后,研究组出现1例骨髓抑制和1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2/31);而对照组则出现2例骨髓抑制、3例胃肠道反应和3例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1%(8/31),经比较,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3)。
表3 两组妊娠包块消失时间与β-HCG恢复正常时间比较(x±s,d)Table 3 Comparison between disappearance time of pregnancy mass and recovery time of β-HCG in two groups(x±s,d)
3 讨论
异位妊娠又称之为“宫外孕”,这是临床妇产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在妊娠女性当中,该病的发病率约占1%[8]。以往由于医疗诊断技术的限制,导致异位妊娠患者再发现病情并确诊时已为中晚期,故只能采用手术以切除妊娠包块[9]。虽然手术治疗能够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但对患者身体产生较大的创伤,同时也会使患者失去生育功能。所以手术治疗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来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近年来阴道彩超和特异性发射免疫法检测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异位妊娠在病情发展的前期就能够得到准确的诊断。所以,手术不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异位妊娠患者通过保守药物治疗的方式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并且还能为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减少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
目前,针对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和各类中药,而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则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两种药物,该两种药物对于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均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甲氨蝶呤属于一种叶酸拮抗剂,该药物在进入人体后,能够与人体细胞中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相结合,从而发生拮抗作用;而在发生拮抗后,通过将二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以达到抑制嘧啶和嘌呤生物合成的作用,与此同时,还会对机体相关的DNA和RNA等活性物质的合成产生抑制效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抑制作用,最终实现阻滞胚胎滋养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的效果,以达到阻止胚胎生长发育的目的。但有研究资料显示,单纯使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疗效相对较慢,患者妊娠包块直径缩小速度与β-HCG下降水平较慢,而临床症状缓解速度也相对较慢;同时,该药物对于患者而言,还可能会引发患者肠胃不适或肝功能损害。因此单纯使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米非司酮则属于一种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具有抗孕激素活性的作用,而孕妇体内的滋养细胞则对米非司酮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因此,将该药物用于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患者在服用米非司酮后,能够导致脱膜与绒毛组织变性,进而发生坏死;同时,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患者血β-HCG水平降低,促进黄体萎缩、散解,阻碍胚胎生长,最终导致胚胎死亡,达到终止异位妊娠的目的。而有临床研究表明,将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能够更好、更快地抑制滋养细胞增生,达到快速终止异位妊娠的效果,从而减少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的机会,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受到创伤,并为其保留生育功能。
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由表1的结果可知,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19%)高(P<0.05),这表明,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的甲氨蝶呤治疗,因此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观点。而通过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妊娠包块直径与β-HCG水平变化情况,由表2结果显示:接受不同治疗方式的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妊娠包块直径均明显缩小,而β-HCG水平则明显降低,但两组间进行比较,研究组妊娠包块直径缩小程度与β-HCG水平下降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一结果则证明,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对于缩小患者妊娠包块,降低β-HCG水平的效果比单纯的甲氨蝶呤治疗更为显著。而表3的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妊娠包块消失时间与β-HCG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一结果则是对上一结果的补充,提示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对于促进妊娠包块消失、降低β-HCG水平的效率更高。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6.45%)要比对照组(25.81%)低(P<0.05),推断其原因可能为:将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异位妊娠,能够减少甲氨蝶呤再次单次肌肉注射的次数,故而减少该药物的使用剂量。而甲氨蝶呤用药剂量的减少,则能够降低由于该药物对患者造成的肝功能损害、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这表明,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异位妊娠对于减少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能够促进患者妊娠包块的消失和β-HCG水平的恢复正常,提升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微.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100-101.
[2] 肖杰.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3):174-175.
[3] 霍明月.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7):82.
[4] 刘丽华.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114-116.
[5] 马海燕.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2015,28(18):119.
[6] 陈瑛.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2016,29(10):101.
[7] 聂娅.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7):3215-3217.
[8] 陆彩华,张红.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2):109-111.
[9] 汤春梅,陈敏,奚银花,等.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中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6):90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