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留守儿童心理状况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2018-05-18黄翠坤
黄翠坤
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数学进行交际的能力。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师益友。新的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如果教师能够不断改善自己的课程课堂模式,优化课堂结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则能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生的积极性越强,学习效果就越好。
关键词学习兴趣;心理特点;积极性;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026-02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担任的是小学数学科的教学工作,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最主要表现为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掌握了学生心里的想法和特点,对于留守儿童的教学是一个很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而三年级学生一般心理特点如下。
一、外向性、活潑、开朗
小学生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是又缺乏耐心,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开朗活泼,这是求知欲旺盛、身体发育迅速的表现。比如三年级学生与二年级明显不同的是,朋友“突然”多了起来,成群结队,关系感觉很好。
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和新课标下的要求,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留守儿童多参与小组学习,以减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主动学习,愉快地操练和掌握新知。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行为多变好动
小学生行为多变好动,什么都想亲身动一动,做一做,但做事却不稳当不认真,而且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管,处处想引人注意,因此做不好而受到指责和批评后,并且处处都是基础较差,会降低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这种方式只会在短时间内作用,一会儿又会故态重演了。
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在需求的“不平衡”上激发留守儿童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让其好动变好学,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我又故意提问了几个留守儿童,“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了,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由于在开始的时候关注了留守儿童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心理,这时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整堂课学生都是在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学习新知识的,探究味道十分浓厚,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局面打开了,同时也把留守儿童带入其中,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课堂上看上去好象有些“乱”,但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让留守儿童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创造性地学,获取真实的学习成果。
三、自卑又自尊
(一)以信心促其进取
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表现出趋利避害的心理特点,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有利的话就说,不利的事就躲避,这是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时期。自卑又自尊是留守儿童普遍的心理现象,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时常会迸发出要求进步的火花,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信任和鼓励。因此,在数学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老师对自己及留守儿童都要充满信心,诚心诚意地信任、鼓励他们,用自己的信心来树立起他们的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比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一些留守儿童,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老师说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这样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充分关注留守儿童。
(二)创设条件,让学生想参与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留守儿童的特点,努力为留守儿童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在课堂上,我注意给予留守儿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留守儿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培养留守儿童的创新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引导留守儿童复习学过的正方形面积公式及推导方法,然后让留守儿童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等方法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公式和方法,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指名留守儿童汇报推导方法,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显然,为留守儿童提供自由地看、想、说、做的条件,可促进留守儿童多角度灵活思维,学得更为主动活泼。由此可见,留守儿童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的生动局面蔚然成风。
四、推崇有力量的英雄
小学生绝对崇拜有力量的英雄人物,除了动画片当中的英雄之外,电影,电视中的主人公形象、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歌星舞星都会成为他们的偶像。而且留守儿童通常都是整天泡在电视、手机中,无人监管的状态,这些偶像就是他们心中的理想人物,以此学习。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心理特点,要正确引导留守儿童,学习明星偶像如此成功的背后是因为有着刻苦、努力、拼搏的精神,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追星。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播放一些有关数学家方面的电影电视,改变崇拜的对象,培养留守儿童向未来探索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外多动手、多想、多预习,以此减少留守儿童泡在电视、电脑、手机中的时间,把心思转移到学习中去。
因而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带着问题去进行预习,我教会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1、在知识的“来由”上找。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演变而来的。2、在知識的“为什么”上找。新知识和旧知识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新知识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清楚的地方应该问。3、在知识的“怎么样”上找。在新旧知识进行比较,点出新知识具有那些特征,不清楚的应该问。4、在知识的“归类”或“分类”上找问题。如“十以下的数字”和“十以上的数字”,“一百以下和一百以上的数字”有什么分别。如果对知识不会归类整理,分不清类型时应该问。5、在知识的“去脉”上找。学生懂得了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品尝到成功的甜头,这样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喜表扬厌批评
由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得出,与留守儿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这与他们对老师天生的依赖,极度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分不开。课堂上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影响特别大。当教师带着微笑,说着亲切的话语站在讲台上时,留守儿童的紧张、自卑的心理就消除了,他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并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比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顺序时,我就把0-10这些数字称作“数字宝宝”,看他们多守纪律,排着整齐的队伍,按着顺序向我们走来了。这样一来,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数的顺序,又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了守纪教育,留守儿童不仅乐意接受,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另外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发言正确的留守儿童热情、诚恳地加以肯定,“你回答得真棒!”“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如果讲得不完整,可以说“没关系,再想想”,让其补充后,再重复一遍,并鼓励说“你真行!”对有些回答特别好、有创新的,奖励一朵小红花,并集体表扬他。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情感,让留守儿童感到你是发自内心的鼓励,对留守儿童要多表扬少批评,这样留守儿童才会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学习。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创建活跃的课堂氛围,千方百计地启发、诱导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勇于实践,积极创新的精神,从而提高留守儿童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毕经文,宗守咏.小学学科素质教育丛书[M],北京:中华工商出版社,2007(1).
[2]张旭远.引领新课程丛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5).
[3]刘利文.在全国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J].全国儿童福利信息,2010(12).
[4]靳丽霞.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3).
[5]李方,张俊洪等.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6]莫雷.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