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精彩追求高效
2018-05-18卢兰娟
卢兰娟
摘 要低年级数学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数学阅读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数学阅读活动中相互表达、互动合作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的基础,只有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才能成就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培养;口头表达能力;高效
中图分类号:C961,A,TQ4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203-01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与掌握数学语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说”开始。《新课标》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由此可见,说也会促进数学思考,说和做是相辅相成的。
一、重视“说”的培养,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低年级孩子刚接触数学,由于阅历和识字量有限,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非常缺乏阅读理解能力,因而对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感到困难。要让低年级孩子真正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的过程,必须从培养学生会“说”开始。
(一)提高“说”的意识,创造“说”的机会
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学中的“急”现象,发言学生语言啰嗦,教师急于打断而代替表达;学生表达不完整或词不达意,教师便不高兴,一节复一节,学生慢慢地就变成不愿自己思考,不会和同学交流,只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说”的意识,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启发一遍不行,再来第二遍。
(二)交给“说”的方法,锻炼“说”的能力
例如;一年级下册第10页“十几减9”,如果有条理地叙述为:先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5+1=6。在教学新计算方法“破十法”时,学生很难脱离实物理解。因此我把具体的操作过程,用语言叙述的过程和抽象计算过程对应起来,让学生通过看、圈、摆、说,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破十法”,也为学生脱离实物思考算出得数打下了基础。经过“把……先算……再算……”这样条理化的叙述,不仅渗透了简单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有意识地长期训练,可训练学生语言的有序性,学生说得有条有理,必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二、重视数学语言转换,交给数学阅读技巧
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一般有三种: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文字语言通俗、易懂,但描述起来不易表露知识的内在结构;符号语言虽然抽象,但十分简洁,展现的知识简单明了;图形语言比文字语言和一般语言更具直观性。一种数学思想内容的表达常是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自然语言的优势互补和有机融合。
(一)文字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
数学文字语言是用自然的、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数学问题、数学概念、数学术语等,但这种表达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经过一定的加工、改造、限定、精确化的数学语言。在教学中可以把它转化为图形语言,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数学文字语言的内涵,从而有效、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如,一年级上册79页的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捕捉信息、发现问题,要解决“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其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较为困难。我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它转化为图形语言,通过“画示意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直观、形象、生动的图形进行思考,说一说图意,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
(二)图形语言转换为符号语言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教材大都以图画形式呈现学习信息。这种图画形式属图形语言,是数学的一种直观语言,容易使学生形成表象。在实际叙述其信息时,常结合自然语言的表述,使其转化为符号语言。如:教学“连加”,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先观察情景图,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故事,初步感知“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边说边画图,接着在台上演示“要算出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问题。这样能把动口与动手、形与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连加的含义,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水到渠成。即:文字语言:地上原来有5知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现在有多少只小鸡?符号语言:5+2+1=8(只)
总之,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更是低年级数学阅读的前提。我們应充分认识语言是学生探索新知时参与、交流、合作的思想载体。因此重视“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期待着教师们在实践与探索中,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上越说越精彩!
参考文献:
[1]梁亚娟.浅谈小学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2012(11).
[2]钱春芳.新课标下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训练方法[J].2010(9).
[3]韦单桂.运用阅读模式,提高阅读能力[J].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