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充分展开探究活动

2018-05-18陈秀芳

读写算 2018年30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科学兴趣

陈秀芳

摘 要探究是让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

关键词科学;探究活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111-01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充分展开探究学习,这就意味着改变学生原来的学习方法,教师此时要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未来所需的合作互助等社会行为,从而进一步改變他们对待事物、处理问题的态度和生活方式。让学生经历一个个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磨炼学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要使小学生上好科学实验课,我认为首先必须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掌握知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由此可见,问题意识、锲而不舍的精神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教学中,我设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潜意识中的探索本能和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想要探讨的最佳状态。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导入时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让两个学生上台分别吹手中拿的气球和装在可乐瓶里的气球,结果装在可乐瓶里的气球怎么也吹不大。我抓住契机,问学生:“为什么装在可乐瓶里的气球吹不大?”学生纷纷想动手尝试。这样,一节由疑惑引起的探究课开始了。

二、精心准备,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

学生有权获得、使用多种器材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特征。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和基础。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灵感,活跃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否则,科学探究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了。如,《跷跷板》一课,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剪子、指甲刀、锤子,其次,我又为学生准备了杠杆尺、钳子、镊子、起钉锤等工具,学生通过讨论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了这些工具都是杠杆原理的应用,其中镊子属于费力杠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实验等形式,认识了生活中杠杆原理的使用,为学生加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促进探究深入下去

小组实验时,看似学生在积极地摆弄着一堆器材,热热闹闹地边做边讨论,却并没有展开真正的探究。教师要在各个环节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展开真正的探究,并促进探究深入下去,要确保探究效果,决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如,探究声音的传播,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途径,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猜想、自主实验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做出假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想,“声音应该能在木板中传播”、“我认为玻璃也能传播声音”、“我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墙壁、水传播”等等。

猜想是需要用实验来验证的,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根据教室里的各种物品和实验桌上的材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基础上,随后再组织小组交流,共享思维成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启发,激发学生对设计适时补充,以达到实验的科学性。如,学生汇报准备用挠桌子的方法研究木板能不能传播声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声音是通过桌面的木板而不是其他物体传到你的耳朵的,挠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想到在动手做时,要在桌子的另一端一个人用耳朵贴着桌面听,另一个人站着听,进行比较,挠的度要把握好,要轻轻地挠,不能让周围的人听到。使学生在交流、补充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明确声音传播的必备条件:要有物体,要让物体发出声音,要用耳朵听声音。在后边的操作中能够应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究,并注意到对比实验的相关问题。

四、为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促进探究的深入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实验教学常见的毛病是老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学生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不到位,研讨不充分。实际上,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是简单验证某个事实中得出材料中所蕴含的意义来,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不是三五分钟能济事的。这就要求,在实验时间的安排上,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来实践自己的想法;在实验空间的安排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

五、“洞察细微”促进探究的深入

许多科学发现、发明是从意外情况中获得灵感的,我们在观察、引发实验中,要像科学家那样,高度敏感地留意意外情况。如,《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中,用吸管、橡皮泥和装水的瓶子做实验,通过空气使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许多小组都是先用橡皮泥将瓶口堵住再将吸管插进瓶里,这样很容易将吸管堵住,实验就会失败,于是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我提示学生先用橡皮泥将吸管包好再堵瓶口。就这么一个细小的提示让学生的实验获得了成功,既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学生继续深入探究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毕建凤,林燕春.科学课落实“以探究为核心”的体会[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

[2]周志华.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牲的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1(04).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科学兴趣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