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历史空间观念试题的应对策略
2018-05-18罗清明
摘要:空间概念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事物,空间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主要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学科课程中,对于空间观念的考查往往具有多层次性,尤其是在高考试题中对于历史空间观念的考查更为明显。本文就高考历史空间观念试题的相关应对策略作以下几点分析,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高考历史;空间观念;应对策略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近些年来,高考历史空间观念试题频繁出现。由于空间观念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它不仅包括环境因素、空间地理位置、区域差异以及地域文化等,还包括认知轨迹的迁延等,这就要求学生具有综合性的分析技能。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意识的重要性,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有效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空间结构图。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应对高考历史空间观念试题呢?
一、 强调历史事件的地理空间要素
高考历史空间观念试题的考查主要分为四个命题角度,包括环境因素、空间地理位置、区域差异以及认知轨迹的迁延等,且它们通常都是一起出现的,高考对“空间观念”的考查
往往将其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性分析,因而这样的试题具有较大的综合性、层次性以及开放性,学生必须具备“空间观念”素养,能够将所学到的固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解题中。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通过简单的历史事物空间(时间)要素理解和记忆并不能有效构建空间观念,更无法有效提升自我“空间观念”素养,学生需要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构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转化观念,这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能力。一直以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通常给予高度的关注,尤其是在历史事件的先后排序上十分重视,但是对于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的关注度则比较弱。例如在提及平津战役时,学生能够快速地说出该战役的发生时间始于1948年末,对于事件的大体经过也基本把握,但是当问及到“平”指代的“北平”应是在哪一时期使用时,大部分学生均回答不上来。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均是在特定的空间内进行的,这里所讲的即是地理环境,鉴于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强调历史事件的地理空间要素,强调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深化自我空间认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 历史与地理学科知识相结合解读历史地图
人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均有所不同,这样的差异性是时代、环境等所造成的。在生活中人们用历史地图来反映人类不同发展时期阶段的发展轨迹。历史地图能够将历史事件的地理环境、发生地点以及各空間位置等联系组合在一起,而在运用地图之前学生首先需要掌握认识地图,而识图的基本前提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从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不同类型的地图符号意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与地理学科知识情况下,学生可以在对照历史地名和现代地名的过程中更为顺利地进行精准定位,从而更为全面地获取历史地理信息,此时再联系重大史实(或特定的历史阶段)进行分析,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趋势。
三、 注重空间视野的问题情境教学设计
历史空间观念的构建并不是单纯地把握历史事件发生地那么简单,它要求学生需要从联系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才能深入地发现潜在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原理以及世界观。为此,在高考历史空间观念试题应对方面,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空间视野的问题情境教学设计,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通过借助不同地区间的关联性进行空间观念问题探讨。例如当学生学习到“希腊民主政治”一节时,学生在学习该章节之前已经大体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此时教师可以以地理环境角度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请同学们思考,我国黄河流域与希腊的地理环境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希腊的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它的经济发展,而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又是如何影响国家的经济以及政治形态演变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纷纷思考和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历史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教师继续追问:“请同学们根据世界史知识思考,想一想哪些古代文明在经济政治形态或地理环境等方面与我国的历史文明相似?应该如何理解‘自然环境对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句话?”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探讨,学生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到世界各类文明产生的原因以及存在差异的原由,最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 结语
空间观念指的是在某个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深入理解和认识历史,对存在的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观察的思维模式。空间观念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中,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试题应对策略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苏峰.历史空间观念的考查与培养[J].基础教育课程,2016(1).
[2] 鲁西奇.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J].学术月刊,2011(2).
作者简介:罗清明,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