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指导 精彩连连: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简析
2018-05-18张霞
摘 要: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计算机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把计算机引入到高中阶段作为学习,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由于教育普及的程度不同,使国人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作为计算机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加强指导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学习。基于此,本文将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实现互动学习,创新计算机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优势等四点展开可行性探究。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多样化;教学
一、 引言
随着时代讯息变化的不断增大,近几年,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计算机作为一门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去学习。本文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旗帜,以学生为本展开教学,以期为计算机教学带来新貌。
二、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实现互动学习
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并将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计算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建立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奠定良好基础。具体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教学细节,依照学生的表现实施调整教学模式。比如,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来捕获信息,及时获知实际教学效果,及时反思教学方式是否合适学生,更利于及时做出调整。真正把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作用、价值发挥出来。例如,让学生制作一个“Flash”动画,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合理发挥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定主题制作“Flash”,自行进行“Flash”场景的制作、声音导入还有影片剪辑等。必要的时候在给予适当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全面的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来。
三、 创新计算机教学模式
为充分将高中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提升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在把握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更新完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Photoshop”的基础知识时,就可以将知识与学生自拍修图的爱好结合在一起教学,以人像作为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探讨欲望。再如,在学习完“PowerPoint”软件应用中的文字设计、图片插入以及音频与视频切换等知识后,可以布置一个简单的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主题去做一个简单的幻灯片,提高计算机学习的趣味性。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计算机的魅力,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计算机素养。
四、 丰富教学方法
开展自主学习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立足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计划与方案,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这里以中文“office”软件的教学为例,在讲解“Word2007”中图片与艺术字的基本操作使用方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制作产品包装纸的方式,逐渐增强学生对图片与艺术字的使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注意产品设计包装纸不要过于复杂,要侧重于学生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是否能熟练灵活地运用技巧,要把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在学习任务的驱动,学生也会激发出更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优势
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更利于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尽管计算机教学看似是与多媒体联系最为紧密的,但是,计算机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反而相对松懈。多是教师选择直接运用教师电脑把学生的机器控制起来,直接讲课,但是忽视了一般教学中应有的过渡環节。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久之,难免会导致学生产生枯燥之感。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丰富课堂资源,使学生更快速地被吸引主,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也可以将更广阔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融入教学中,比如3D成像技术,化平面为立体,使教学更加生动,为学生后续的有效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六、 总结
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科技发展的迅猛时代,其中,计算机是其流通媒介,对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作为计算机教师,为使高中生今后能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并发挥自己的长处造福人类,必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并采取人性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教学,让高中生在吸收新知的同时,不断提高计算机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显平.论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文理导航(中旬),2010(7).
[2]叶玉胜.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N].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7):169-170.
[3]向茜,孔德相.网络环境下中学计算机教学思路的改变[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8).
[4]刘志中,王丽晖.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管理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
作者简介:
张霞,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