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视角的科学活动设计

2018-05-18吕卉

考试周刊 2018年43期
关键词:学生视角认知规律

摘 要:所谓学生视角,即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观察事物、看待问题。基于学生视角的科学活动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情感需求、认知规律设计相应的活动,以促进智慧的生长和情感的发展,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的课堂。

关键词:学生视角;科学活动设计;认知规律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既是学生习得知识与掌握技能的发生场,更是学生生长智慧与发展情智的生态场。基于学生视角,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基础上所组织的课堂教学,是能够比较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目标的理想课堂。

所谓学生视角,即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观察事物、看待问题。因此,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应表现为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学生学习心理、认知特点出发,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推进教学活动。下面,以《衣服的静电现象》一课为例,结合自身课堂体验,具体阐述。

一、 探知学习需求 择取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元素,教学内容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但是并不是获取教学内容的唯一途径。

当我们更多地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去思考,就能发现内容的获取途径是多元的。

1. 更广、更远,教材中的概念向周边延展

教材内容有时也会受制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知识结构及地域资源差异等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被学生接受,导致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教材的内容满足不了学生。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努力钻研教材,需要进行教材重组,甚至创设新的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吃什么》一课,学生对食物的营养成分已有所了解,按照教材上给食物分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而对于蛋白质的检测书上却没有提到,这时候在设计活动时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地添加如瘦肉、豆浆中蛋白质的检测。

2. 探深、探趣,课堂的触角伸向大千世界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快,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比如电脑、手机传播到学生,有的学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网上流传这样的说法:橙子等柑橘类水果是气球的克星,会引起气球爆炸。根据这一说法,老师就设计了《橙子与气球》一课探讨真假。

3. 为明、为用,生活疑惑变为探究话题

很多学生知道常见的现象或者一些科学知识,但无法解释或者深入地了解。例如,冬天我们会把大衣等衣服送到干洗店,那么干洗到底是怎么洗的?在做“关于衣服你有哪些问题?”的调查问卷时,很多学生都提到了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冬天有静电?《衣服的静电现象》一课就来源于此。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从身边具体的现象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导入部分我就创设了生活中的情境:

1. 谈话:你们看,为了和大家一起上课,老师特意穿了一件特別仙的裙子,可是,这裙子怎么一直吸在身上,飘不起来了,用手理一理吧,你们听,还有噼里啪啦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啊?

2. 生:是静电。

3.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会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设计课堂导入教学,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兴趣,将整个课堂带入一种急切想了解的情境中。

二、 探明认知规律 设计有效活动

现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少了,但是,在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还是会“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设计活动的时候根据我们想要的答案设计活动或提问,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把握适切的学习起点,设计有效的活动。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活动时应关注:

1. 问题要有效度,而不追求难度

有研究表明,低难度的问题对低年级学生有效程度高;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对高年级学生有效程度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背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设计不同的活动。例如学生提问:衣服有哪些面料?这一问题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较简单,可以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而对三年级学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相关的知识,于是我们设计了《认识衣服面料》一课了解常见的面料及其特点。

2. 材料来自身边,而不来自远方

科学材料既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内容,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科学材料结构性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运用生活化的材料学生更容易亲近,更易接受。虽然目前有专门配套的科学工具箱,但还是捉襟见肘,重视生活化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有结构性的材料,对提升科学课的价值,将会产生积极作用。例如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制取二氧化碳的材料是厨房里的醋和小苏打,学生惊讶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

《衣服的静电现象》一课中在讨论“哪些衣服容易产生静电?哪些衣服不容易产生静电呢?”这一问题时,如果直接问,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在学生的经验里,衣服似乎都容易产生静电,学生的学习起点比较低,而问题比较高,问题难住了学生,导致最后还是老师自己解释,成了“灌输式”教学。设计此活动时可以这样:

活动:准备各种不同材料布料(化纤类、皮毛、纯棉),两两相互摩擦,用静电检测器测其静电电压值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活动,通过具体的静电电压数值学生更容易理解容易产生静电的布料和不容易产生静电的布料这一知识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的活动才是有效的。

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是体现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特征。唯有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教学预设,才有可能做到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准确,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恰当,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合理,教学活动的推进上有序,教师才能对“什么时候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什么时候需要给学生以帮助”等问题做到了然于胸。

三、 探寻学习情感 搭建交往平台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学习素养的提升,除了个体的努力之外,当然也离不开群体的互动与交流。因此,学生视角的课堂在保障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的同时,也需要在群体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科学课堂中健康有效的生生交流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教师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的考验。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创造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考虑:

1. 瞅准时机,一击必中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要思考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2. 倾听开路,一触即发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在集体交流中,在互动评价中,有同学汇报,有同学点评,就应该有听众,有同学倾听。学会倾听可以使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学会倾听可以使学生萌发灵感,触类旁通,闪烁智慧的火花。

纵观《衣服的静电现象》一课,呈现出最多的是老师问学生答单一的师生互动,缺少生生間的互动交流。老师问学生答,还不一定都能答出。因此这个过程设计为:

1. 视频:flash动画:静电的产生。

2. 小组交流

3. 提问:物体带的静电都相同吗?带电的物体碰到一起会怎样呢?

4. 学生讨论

活动:1. 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靠近头发,观察现象

2. 将两个气球在头发上摩擦,然后将两个气球相互靠近,观察现象

5. 生1:有可能像磁铁一样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生2:气球带的是负电,头发是正电。不同的电碰到一起相互吸引,相同的电相互排斥。

通过视频了解了静电产生,组内交流有话说。学生1回答提问之后,学生2马上想到是电荷不是磁极,及时予以纠正,老师及时表扬两位同学的想法,激励其他同学。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它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正如布卢姆所说:没有预料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存在的,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教师在预案设计时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必要的条件。

总之,在突出学生视角的课堂上,因为学生有了更多主动去“动”的机会、独立“想”的机会,其对“学”的体会就越深,感觉也越好,也更有利于他们在习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同时,促进智慧的生长与情智的发展。这也是我们不断要努力的方向。

作者简介:

吕卉,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学生视角认知规律
学生视角:文本教学解读的起点
基于学生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满意度提升的策略研究
浅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义
从学生视角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随机教育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探析
基于学生心理的数学概念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