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教学

2018-05-18刘洪庆

考试周刊 2018年46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愈加深化,对数学教学来说创造思维显得愈加关键。本文先从创造思维相关的教学问题出发进行探讨,而后对培养策略进行深入总结,从质疑精神、潜力挖掘以及大胆猜想等多方面来进行分析,以期为创造思维的有效强化、培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数学不论是抽象性还是逻辑性都较强,将创造思维融于数学学习,能够使学生诸如逻辑能力以及形象思维等得以高效锻炼。因此,数学教学需要从创造思维出发,指引学生借助创造思维来改善其思考以及行为方式。

一、 数学以创造性思维为导向的教学现存问题

现阶段,教师并未对创造思维加以重视,不论是教学重点还是模式都无法与学生认知相契合,下面对其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1. 教育观相对滞后,且未能对教材局限加以明确

传统观念仍以取得学历或者是提升成绩作为教学导向,并未从实践能力出发进行培养。对数学教学而言,师生面临严峻的应试压力。因此数学教学多以知识传授为导向进行“单向”灌输,并未对创造思维进行深层关注,使得数学学习不论是自主性还是探究欲等都较为缺乏,学生仅对数学知识采取强制记忆或者是重复练习,无法有效强化教学效率。此外,教材设计也存有较大缺陷,比如多偏重理论而轻视思维能力等。同时,新旧知识未能实现有效关联设计,导致知识迁移受阻,进而导致创造思维无法有效形成。

2. 教学形式相对简化

目前创新教学仍未得到深层关注,教学形式仍旧相对单一简化。教师无法从教学本质或者学生认知出发来强化应试能力,在模型建立或者是明确目标等领域仍存缺陷。学生不论是创新思维还是实践水平都无法得以针对提升,导致数学学习受限明显。

3. 未对分层教学加以重视

分层教学需要以学生差异为基础开展,但对教学现状来说,部分教师因知识或者是教学实际受限无法从差异性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无法实现因材施教。例如,教师会从单一问题出发进行提问,问题难易对学生而言存有较大差异,导致许多问题都无法得以针对、及时解决,从而导致思维障碍等进一步加深。

二、 推进创造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

1. 从质疑精神出发进行思维培养

质疑精神对创新思维来说极为关键,教师应指引学生突破陈规旧律,借助多面思考来解决问题,从而对循规蹈矩或者是懒惰思考等陋习进行规避。数学教学应与学生质疑相结合展开讨论,指引其表述自身见解。比如,对“圆”相关知识进行讲授时,教师可说:“若圆心角大小相同,那么对于等圆来说其弦或者弧也相等。那么若两圆心角,其两弦、弧任一组相等,其对应组量是否相等?”学生便可以此问题为导向进行证明,证明阶段并不设限,可进行大胆质疑。借助讨论与质疑,学生便可把圆定理及其相关推论实现独立推理,使其不论是自信心还是成就感都得以有效强化。

2. 挖掘创造思维相关潜力

数学教学愈加深入,创造思维也以数学思想、修养等为基础逐步养成,教师更应以潜能挖掘为导向进行思维培养。首先,应对发散思维加以关注。其本质为思维从多个侧面来探究问题,对新方向、途径等进行深入探寻。再加之数学体系兼具系统、整体性,发散思维则显得更为关键。教师可从变式设置出发开展教学,推动数学问题向着多背景、角度方向进行变式,从而避免学生仅受单点或者是单条线索限制。此外,教師还需因势利导,比如,可以某结论为基础进行转变或者是放宽条件或限制,进而指引学生对思维进行变换。该类变通能够从旧问题出发引发新问题,从而对原有症结等进行发掘,确保思维得以高效活跃。

其次,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相应“奇异设想”,推进学生思维向着多向性转变。比如课堂提问能够启发其以问题要求为导向来探求答案,并极大限度从多侧面实现多向思考,实现对原有思维或者是固有解题方式的有效突破。

3. 指引学生从数学问题出发实现大胆猜想

对高中数学而言,不论是对逻辑思维还是想象力等要求较高。而大胆猜想可以对思考定式等进行深度消除,从而实现思维的有效发散。而这则多基于概念的深度理解,教师需推动教学更富灵活性,指引学生对抽象概念实现深度理解。比如,对“三角函数”讲解时,教师可借助课件来展示相应图像,并要求学生就其特征、性质进行探讨,从而强化其概括、理解等能力。此外,观察能力则是大胆猜想的前提。学生应以详细观察为基础来解题,应基于多角度来观察题目并突破常规实现创新解答。高中数学切忌仅以公式记忆为导向,教师需对题目、公式等实现深层挖掘,指引学生借助解题来感悟公式,确保其思维得以充分拓宽。此外,教师也需从数学模块出发进行有效关联,对学生猜想进行及时点评并紧抓其猜想闪光点,为创造思维打下信心基础。

4. 对课堂节奏进行把控,推动学习向互动式转变

传统教学多以单纯灌输为主,学生过于“被动”。若想以创造思维为导向来强化课堂效果,必须对该类“填鸭”模式加以改善,日常讲课必须对课堂节奏实现深度把控,推动学习向着互动式转变。比如,对“几何问题”进行讲授时,教师可展示诸如平移或者是旋转等解题方式,而后要求组内讨论,就老师解法进行探讨,并寻求相应简化方式。最后由代表对展示解法进行点评,从而对最优解法进行探寻。教师还需以学生表述为基础进行总结,并借助提问等形式来实现深度互动。

三、 总结

总之,数学教师必须正视观念滞后、教材局限、形式单一等思维培养为题,并以创造思维为导向对质疑精神、潜力挖掘、大胆猜想以及课堂节奏把控等方面加以关注,紧抓学生诸如求异、辩证等创新思维,从而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创造思维实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侯尚珉.探究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理论与实践[J].教师,2017(27):51.

[2]吴丽霞.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7(04):49-50.

[3]马蕊.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19):198.

[4]伏春玲.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与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作者简介:

刘洪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