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成资源提升课堂活力
2018-05-18陈雅秋
摘要:课堂应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对话、合作互动的活动当中,相互间彼此影响,通过不断动态生成的形式推进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因而,教者要不断发现、判断、重组在教学过程当中所生成的资源,有效把握其中可利用的闪光点,从而在这样的一个不断动态生成、资源重构的进程中,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以充盈,生命个性得到放飞。
关键词:生成资源;课堂活力;有效利用
课堂应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对话、合作互动的活动当中,相互间彼此影响,通过不断动态生成的形式推进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同时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资源,更是课堂生命力的核心影响因子。任何一名学生均是有鲜明个性的生命体,他们的探究、发现的求知欲在互相合作、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往往会生发出许多预设以外的问题。很多时候,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正是源自某个学生迸发的鲜活的想法、创意,而这恰恰正是教学过程中值得教师关注的生成资源。这样的资源不会是老师在备课过程里完全预想和设计到的,而是在教学推进中,在师生对话、小组合作、思维碰撞的活动中所随机性生成的可利用资源。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处理运用好课堂教学中的这些生成性资源呢?
一、 关注偶发资源,巧妙引导促生成
教师在面对学生所提出的看似节外生枝的问题时,如何处理才是恰如其分的呢?如果教师采取漠然视之忽略不见的态度,必然会伤害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语气严厉批评了事,那么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就会受到打击;如果教师随意敷衍含糊其词,那么学生势必摸不着头脑。而如果教师能够面对学生的“意想不到”却处变不惊,运用教育智慧巧妙予以点拨,这样就会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路导引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当中。
《五彩池》教学片段:
“五彩池能不能游泳?”当听到学生的这个问题时,教师显然是课前没有预料到的,但他很快便发现了这一问题的价值,于是便迅速调整了预定的教学流程,说道:“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于是,学生们围绕这个问题再读文本,在字里行间找寻答案。
“我认为不能游泳,因为面积太小了。课文中说大的还不到一亩,小的更是只比菜碟大一些。”
“我也认为五彩池不能游泳。很多水浅的地方‘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这样的深度游泳肯定是不行的。”
“即使是水深度够的地方,如果真的去游泳也是非常危险的,课文中描写得很清楚‘池底生着许多石笋……,这样虽然看起来美,却很容易伤到游泳的人。”
“能不能在池水中游泳?”这个看似与学习文本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问题,老师却迅速发现了其中潜在的意义,从而让学生的“节外生枝”成了课堂教学资源的生发点,在此基础上引领着学生们与文本展开更为深入的对话。在这样一个过程里,老师的角色不再是牵引、讲授,而是真正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我们老师往往习惯于步步为营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敢随机调整。本案例,学生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干扰”。可教师巧妙地以此为研读的切入点,化腐朽为神奇,犹如神来之笔,妙在天成。
二、 珍视独特思维,探索论证助生成
学生在课堂上是够具有主动探究的欲望,往往比获得知识结论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思维,务必要倍加珍惜,倍加呵护。即使学生提出的观点有些幼稚,但是只要有值得肯定之处,教师就务必要予以鼓励,珍视学生的独特思维。
《丑小鸭》教学案例:
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有学生忽然举手问道:“假如丑小鸭没有变成白天鹅,它的命运又将会怎样呢?会默默地死去,还是会坚强地活下来?”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迅速认识到这是对课文有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所生发出的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于是,教师马上紧扣这一问题引领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前提下发散思维,阐明观点,充分各抒己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本有了更加个性化的感悟和把握,对作品的理解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 重视问题意识,鼓励质疑助生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问题往往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也是孕育创想思维,实现独辟蹊径的星星之火。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这是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具备主动探究意识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高度重视,要激励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同时,学生的问题也正是课堂教学中动态资源的重要生成点。
一位教师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就设计了让学生自由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学生提出了五花八门一大堆的问题:
“小动物为什么会变颜色?”
“紫檀色是什么样的?”
……
以上这些质疑都在教师备课的预设之中,自然成竹在胸。但下面这个学生的问题却是老师课前也没有预想到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小白猪也应该变成红的,为什么会变成金的呢?”
面对这个问题,學生们面面相觑,老师短时间内也是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但是这个问题明显与文本密切相关,教师于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再一次研读文本,在共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探寻答案。
一番讨论之后,一个学习小组自信满满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大白狗变成红的,小白猪变成金的,这就说明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快,当作者看完大白狗再去看小白猪时,火烧云已经变成金色了。”
同学们一听,纷纷点头称是,老师也向他们伸出了大拇指,报以赞许的微笑。
本堂课,学生抓住文本当中看似自相矛盾的地方,提出了一个让师生暂时陷入“迷茫”状态的非常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师生共同围绕这一问题探寻答案的过程当中,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感悟。问题的答案固然重要,但在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历程中,学生的收获绝不仅仅只有一份答案,还有更为重要的学习中的获得感、幸福感。真正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质疑的空间,让学生在质疑当中学会思考,让问题牵引着学生思维的翅膀飞扬起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教者要不断发现、判断、重组在教学过程当中所生成的各种资源,有效把握其中可利用的闪光点,从而在这样的一个不断动态生成、资源重构的进程中,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以充盈,生命个性得到放飞。
作者简介:
陈雅秋,辽宁省阜新市,阜新市阜蒙县蒙古族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