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8-05-18江南

考试周刊 2018年46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数学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对小学数学的探讨为数不多。现实生活中,教研组对高等数学及初等数学的关注比对于小学数学更多,对小学数学没有具体研究,做得都只是表面功夫。新课标强调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思考精神,通过正确的教导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更是将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数学化繁为简、生动有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应该积极倡导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如何才能充分运用到现实教学中呢?本篇文章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针对探究式教学的独到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解决措施;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应被我们放在首要目标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作为主线,一方面,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轻松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降低学生对课堂的厌恶感、恐惧感,建立一个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欢乐地投入学习当中去,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接下来我就具体针对探究式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一、 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1. 强大的研究背景

新课程明确强调,作为教师不能只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强调这一点,它只是重点教学生学习重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目前,我国教育部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已提出整顿方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始进行研究,让学生从小就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2. 深入性研究

在探究式教学的深入研究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将学生与环境融为一体,数学抽象性的概念居多,我们应该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加深学生对抽象性概念的理解。

3. 具体定义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用探究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探究、分析、总结问题,在课堂上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深刻領悟所学知识。

4. 重要意义

(1) 小学素质要求我们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而不是只注重片面地教会学生,否则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在教学的实践中,可以更有效地激发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渴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2)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新世纪的数学探究方式有着显著的进步和效率。在以往的认知中,传统的教学方式缺点和漏洞相对比较多,注重的是通过做题来加深记忆,简单来说就是套框架,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显然是不行的,让学生学会不是“我记住了”而是“我懂了”。这种生硬繁杂的教学方式只是注重了学习方面的学习重点,从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的掌握能力。新式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感受进行总结,反复思考后提出自身的疑惑或想法,在自主解决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交流。总而言之,新式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引导学生走上自主、独立的学习大道,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尽最大可能去修复完善传统教学的不足和缺点,不过,也应该吸取传统教学的优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 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措施

1. 针对自身而言

教师自身要透彻领悟整个教学方式,重视此种新型的探究方式。在以往的小学活动过程中,老师只是注重表面,不重视新型教学方式,疲于应付学校、领导,或者是为了搪塞领导的检查,他们简单的自发自想“此种教育方式不过是简单的老师一问一答”。我们应该帮助老师意识到错误、走出误区,正确地认识到新型教学方式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要学会对以前的被动地位进行改正,首先就应该改正对教育的认知性错误,主动学习其他的探究性学习的成功因素,取长补短,更要学会吸取经验到自身,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不应该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教师应该与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朋友,精神上的伴侣。在授课时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流,多询问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是被动的,那么学生获得的只是现有的知识,并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 针对教学环境而言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小学生是相对比较活泼好动的群体,他们对认真学习数学没有概念,要想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尽可能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下意识地提出一些具有思维性的问题,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结构走,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去了,学习效率自然就会上升。

三、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事例

1. 对“圆的认识”

教师在讲解“圆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常见事物,让学生自己去想什么东西是圆形的。本章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常见的这些事物要造成圆形的?为什么不造成方形的呢?教师可以采用布置课前作业的形式导入,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往湖里让一颗小石子会荡起圆形的小波浪;我们常喝的“康师傅”饮料的瓶盖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这时爱动脑的同学们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疑惑,在该过程中,可以活跃同学们的思维,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一旦他们发现问题,就会迫不及待想要去解决问题,只要学生认真思考,答案就会迎刃而出,以后见到这种问题,学生不会选择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三角形的内角和

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章节时,老师会拿出教研三角板问同学,三角形的每个角的度数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什么,因为三角板有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但是对内角和测量之后会发现内角和是180°,根据特殊性到普遍性,猜想就可以得到实践结论。

结束语:老师应以认真态度对待新式教研方式,抱着学习、思考的方法看待问题。

参考文献:

[1]詹吕伟,浅谈小学数学的探究学习[J].数学科研,2008,5(14):21-22.

[2]林贤数.高中数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有效策略[J].吉林省教学学院学报,2008,24(7):41-42.

[3]梁爱雪.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探究(下旬刊),2013(11):75-76.

作者简介:

江南,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解决措施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