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018-05-18周小慧

关键词: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周小慧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教學开始注重对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巩固学科知识进而全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逐渐渗入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新航路开辟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3-052-02

0

一、教学目标中渗入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的明确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与课堂效率息息相关。在历史学科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将考纲要求、课程内容、课外知识以及课后反思纳入教学目标中来,并不是要求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渗入核心素养,而是注重核心素养长期的培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教学目标也是确定历史课堂学习内容的主要标准之一。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方面,在教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节内容时,我制定的教案教学目标如下:

唯物史观:了解新航路开辟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了解地理大发现的概念;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奠定物质基础、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奠定思想基础;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等。

时空观念:利用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范围,根据地图的变迁使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史料实证:利用具体的史料以及人口变迁的数据,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产生的影响。

历史解释: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拉丁美洲以及非洲造成的负面影响,并结合我们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例子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利与弊,形成理性的认识;由表及里。

家国情怀:感受“新航路”开辟者不屈不挠的无畏精神;从“新航路开辟”对拉丁美洲、非洲造成的“惨痛”灾难及对欧亚经济的促进辩证的认识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通过古今对比,了解全球化开端、进程对人文历史文化的沟通、交融、冲突的影响。

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针对核心素养建立具体的教学目标,用精心设计的章节目标代替笼统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课堂的主要方向,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理解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二、课堂具体设计中渗入核心素养

1.由表及里,引发思考

一个充满激情而又活跃的课堂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从外在变化进一步了解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意义。

在《新航路的开辟》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一个子目“东方的诱惑”及给定的材料(见下),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有哪些?为什么是欧洲率先拉开新航路开辟的序幕而不是中国?

材料一:1500年前后,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新兴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来扩充资本。

——(美)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上卷

材料二:《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的文明和财富作了夸张的描写:“……亦有调味香料,种类甚多。例如胡椒,色白如雪,产额甚巨。尤是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地理大发现前一阶段的人物,几乎都读过《游记》。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学生阅读完课文与材料后,积极的讨论和交流,然后各学习小组对自己组的答案进行整合归纳,教师再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大致收集、整理、总结出如下答案: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思想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开辟者得到统治者的支持;黄金的诱惑;航海技术及天文知识的进步等。学生还进一步指出只有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才能奠定“开辟新航路”的基础。那么针对中国当时的历史情况,由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当时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还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再加上统治者固步自封,固守传统,并没有“看世界”的这种进步的思想意识,必然也就导致了我们与西方的思想差距和日后的经济水平的差异。在这个环节,学生进行中西对比,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角度阐明中西差异,进而分析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以及条件,提升了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2.教学过程

在本课程授课开始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的视频导入课堂。首先,让学生从视频中提炼出有效历史信息。《大国崛起》本集主要讲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双方势力旗鼓相当,不甘示弱,相互竞争要建立世界帝国,在16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下,“两牙”成为世纪“强国”,他们强大背后的支撑点正是本节课程内容的关联点,由此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的历史素养。

然后,以视频为切入点,针对学生对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地理位置的了解,以及根据航海家们的国籍身份进而再进一步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有哪些理论支持,开辟新航路对其产生哪些深远影响,以及在后来他们为什么又衰弱了?“海洋的时代”使学生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进程的世界史观和整体观念。

最后,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带来的影响:对开辟者们的国家带来的影响,促进国力的强大;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侵略的开始等。对拉丁美洲、非洲带来的不利和进步,“黑人交易”与对拉丁美洲的烧杀抢夺,但也使其摆脱落后的思想观念。在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平台演示《美洲印第安人口数变化图》、《球星詹姆斯》、《多桅帆船、罗盘、地圆说》等引导学生正视和反思当时的时代。

三、课堂外的巩固

教师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短暂和一时的,也不应急于求成,而且在长期的课堂学习中,课堂之外、课后作业的布置中长期建立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

课堂外对核心素养的建立和巩固也不应轻视。在讲解《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节开始前,我就给学生安排任务:整理欧洲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欧洲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图片更好);迪亚士和哥伦布等开辟者的身份国籍和个人魅力;当时世界的状态特征等。培养学生“用事实说话、用史实论述”的学习习惯。在这一节课程内容结束时,让学生做属于自己的“板书”,利于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另外,我在布置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课后作业时,就提出疑问为什么唯独迪亚士、哥伦布等人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请同学们深入全面的思考。问题提示:时势造英雄。普通人与英雄的长远的目光的差异,使学生向开辟者看齐,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挑战的性格特征,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课前的预习,课下的巩固和复习,都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学科的核心素养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待问题的角度、辩证的认识事物等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基本能力、正确的价值观、素质教养,对家与国的理解与爱等。教师对于学生学科中核心素养的渗透,是我国教育理念深化的体现。

[ 参 考 文 献 ]

[1]钟惠平:《以历史核心素养引领高考复习》[J].考试周刊.2016.

[2]焦文娟:《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6.

[3]朱可:《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凸显学科味——再论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J].历史教学.2016.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