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2018-05-18刘泗容詹中群陈艳孙利娜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类别器官例数

刘泗容,詹中群,陈艳,孙利娜

(1. 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心医院药剂科;2.心血管内科;3.临床药学室,深圳 518107)

心血管类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是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的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病种为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等,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率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1]。临床上针对该类疾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或家庭综合护理为辅,其中药物主要包括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周围血管扩张药、抗心绞痛药等。尽管药物治疗疗效显著,但长期服药往往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如皮肤及其皮下组织、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人体系统,给患者疾病治疗、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2]。本研究对深圳市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集并上报ADR监测网络的456例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心血管系统的ADR发生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表1 各年龄段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例数分布及其构成比

表2 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类别及构成比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深圳市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集并上报ADR监测网络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456例。

1.2 方法 对选取的心血管系统ADR报告456例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药物类型、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药物剂型和转归。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年龄范围、性别,引起ADR的药物类别,ADR涉及器官或系统,临床用药剂型,患者转归情况,以及ADR报告中以上各种指标的构成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龄段发生ADR的例数分布及其构成比 共有45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其中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居多,共319例(69.96%);其次是50岁-59岁患者,共71例(15.57%);40岁-49岁患者,共44例(9.65%);19岁-39岁患者,共14例(3.07%);18岁以下患者,共8例(1.75%)。各年龄阶段男女患者比例均约为1,具体数据见表1。

2.2 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类别及构成比 45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涉及药品类别共有53种,按其药理作用分类可归为8类。其中以降压药为主,共21种(39.62%),引起的病例数最多,共169例(37.06%)。抗心绞痛药共6种(11.32%),病例数68例(14.91%);抗心律失常药共7种(13.21%),病例数76例(16.67%);中成药共7种(13.21%),病例数54例(11.84%)。强心药、调脂药、周围血管扩药品种数以及引起的病例数均较低(小于10.00%),具体数据见表2。

2.3 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组织器官类别、构成比及临床病症45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涉及组织器官类别共有10类,其中以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最为广泛,共164例(33.88%)。其次分别是消化系统103例(21.28%)、神经系统79例(16.32%)、循环系统62例(12.81%),而呼吸系统、局部及静脉炎、全身性损伤等类别例数较低,构成比低于10.00%,具体数据和主要临床症状见表3。

2.4 药品不良反应中药物剂型及患者转归 45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所涉及的剂型为注射和口服制剂,其中注射制剂引起的ADR数为146例(32.02%),口服制剂引起的ADR数为310例(67.98%)。ADR转归例数中,治愈308例(67.54%),好转114例(25.00%),不详34例(7.46%),未见死亡病例。

表3 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组织器官类别、构成比及临床病症

3 讨论

本研究统计不同年龄段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以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为主,且随着年龄增加例数增多。推测最主要原因:(1)心血管类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导致老年患者用药群体所占比例较高[2];(2)由于大多数药物均存在不良反应,以及老年患者自身生理机能逐步退化,如免疫能力、康复功能、药物代谢能力等,导致组织器官更容易出现损伤以及应对药物不良反应能力下降[1]。

从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类别及构成比例中看,可知降压药、抗心绞痛药、抗心律失常药构成比例相对较高,可能原因是临床用药过程中这几类药物用药最为广泛,从而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的基数。其中降压药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拮抗剂等[3],每一类药物一般都有特定的不良反应,如前者主要为为干咳、皮疹、神经性水肿,而后者为心悸、头晕等[4]。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引起的ADR多表现为呼吸困难、窦性停搏、心搏骤停,甚至心源性休克等,与其药理作用机制密切关联,因此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的选择直接影响药效和不良反应的转变,需综合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肝功能状态等。不良反应累及组织器官主要为皮肤及皮下组织,可能原因是皮肤损伤(皮肤瘙痒、皮疹)位于体表,易于观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相对较高,可能原因是口服制剂是最常用剂型,而胃肠道作为人体第一道保护屏障,首先对药物进行吸收或代谢,以减弱进入体循环的毒性,长期的用药导致胃肠道损伤,引起呕吐、腹泻、腹胀、便秘等。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可能与血管扩张存在相关性,从而引起头痛、头晕等。45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治愈和好转率达90.00%以上,表明尽管不良反应普遍存在,但患者一般均可耐受,不良反应程度大多数较轻,停止用药、替代用药或者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基本可以减轻或者消失,不会显著影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综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况、身体素质开展个性化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苗洪志, 徐坤. 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23): 117-118.

2 陈江玲. 探讨心血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 2(17): 84-85.

3 陈蓓蕾. 2012-2013年我院门诊西药房口服心血管类药品用药分析[J]. 上海医药, 2015, 36(5): 54-55, 65.

4 黄枝优. 我院329例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房, 2014, 25(22): 2074-2076.

猜你喜欢

类别器官例数
类器官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ORGANIZED GIVING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多类别复合资源的空间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