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匹配效应研究
2018-05-17曹太云
曹太云
摘 要 我国高等院校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迄今为止将近二十年。如今大学生已不再享受”物以稀为贵”的优待,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匹配仍然存在着刻意包装、学生企业难以两全等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探析,以期对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 扩招;大学生就业;匹配
一、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大学生对实现国家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十分重要。201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彼特-戴蒙德,莫腾森和皮萨里德斯发展起来的劳动力市场搜寻匹配理论对于就业和失业选择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他们运用搜寻理论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同样存在着显著的“失业”和“空岗”并存现象。乔治·阿克洛夫曾在《“柠檬”市场:品质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中提出:当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发生逆向选择。即”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事先隐藏信息,使得市场的选择过程出现了“不好”的结果。
二、大学生就业匹配
无论是通过问卷还是通过实地采访作者都发现,大学毕业生往往都是尽可能多的向一些公司投递简历,同时还有考公务员或者考研的打算。给自己留足后路。然后在各种出路面前,大学毕业生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条,即自己最偏好的一个归宿。反观公司也是同样的,在无数的简历中,先筛选出一部分符合本公司要求的简历,然后再进一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以期获得更多的信息,在面试这一轮中继续筛选出剩下的一部分人,最后阶段是适用阶段,经过笔试面试的人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公司一般再通过一到三个月的试用期考察大学毕业生的各项能力。
这说明我们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实际上是在模糊的按着匹配算法进行的。当信息完备以及偏好具有一致性的时候,(比如高考机制,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去排名更靠前的学校,所有的学校都以高考总分数来确定招生),显然这种算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会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强烈的竞争,并且会相对的非常公平,优秀的公司总是得到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也总是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
但是,我们通过检验知道,虽然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在模糊的按照匹配机制进行,但是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市场失败”却对我们现今的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产生强烈的冲击。这种影响不仅仅是某几次的匹配效率的影响。它使得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三、结论及建议
我们知道,信息不完全、偏好不一致、交易费用这三者通常会影响到匹配的效用。但是信息不对称仍然是非常致命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主要针对这一点提出三点建议。
(一)市场信号传递机制
在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的卖方,不妨向买方发出更多的传递自身素质信息的信号。现在酒香也怕巷子深,因为现如今的大学生群体太过庞大了。所以在求职的过程中,掌握一些面试技巧、求职技巧等,充分了解公司、个人双方。清晰表达自己,尽量展现出自己有优势的一些地方。
另一方面,学校方面也可以增加一些考核机制,通过考核,体现出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打击某些学生的不利影响,但是这种严格校风,严谨治学的体制一方面可以增强竞争,另一方面也是对大学毕业生自身信号的一种向外传递。
(二)匹配过程的透明化
大学毕业生就业匹配过程,目前仍然显得不够透明,虽然这给了很多人机会。但是显然弊端大于其优点。在不知不觉中,就找到了工作。不知不觉中,竟然被淘汰了,虽然市场完全可以不给出任何理由。但是,这种不透明的机制,显然是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的。当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一次次向自己心仪的公司投出简历,却又一次次被淘汰时,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淘汰。
在调查中作者发现7.4%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在招聘竞争中之所以被錄用,是因为自己跟招聘官有眼缘,招聘官看自己看得顺眼,但是自己跟自己的竞争者能力上无明显差异。61.9%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之所以被录用可能是因为自己充分抓住了机会来展示自己,但是能力上面仍然是认为无差异。6.8%的大学毕业生认为,之所以被录用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身高、体重。外貌、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所决定,而不是能力上的差异所决定的。另外仅有23.9%的大学毕业生认为招聘的过程就是能力排序的过程,他们之所以被录用是因为他们能力更出众。
由此可知,对于自己是否被录取这个问题,绝大部分人都把自己被成功招聘的因素归功于其他方面,而不是自己的能力或者专业素养。显然,当我们变得盲目而理不清头绪的时候,我们又怎么会有动力去提升自己呢?既然努力与否,结果都更多的取决于机遇,如今的大学生又哪来的动力去做更多的努力呢?
(三)政府政策干预
传统理论的观点认为,“市场的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基本依据”。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并不意味着唯一性和排他性,而是存在着自身无法或者暂时难以克服的缺陷,即“市场失灵”。政府干预主要可以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具有规范和监督就业市场秩序的职责,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固有缺陷首先体现在市场秩序的调节与市场主体利益的保护上,大学生作为“非理性经纪人”,以谋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在广泛、复杂而密切的经济联系中进行竞争,不可避免会产生利益矛盾和冲突。因此,我们非常需要政府以社会公共权力为后盾,充当仲裁人,以政策或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和保护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利,保护市场交易的效率和公正性,确保市场机制秩序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政府具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及确保其有效使用的职责。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对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果,另一方面,因为公用产品和服务的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特征所造成的“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作为劳动力市场主体的用人单位由于利益的驱使,都不愿意投资于公共产品建设。因此,就需要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组织和实现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供给,并确保其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黄敬宝.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假设与检验[J].企业经济,2012(09).
[2]魏伟,陈潮填.大学生就业管理系统工程的结构模型与优化控制[J].南方经济,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