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经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评估价值观察
2018-05-17姜本忱庄河市中心医院CT科辽宁庄河116400
姜本忱 庄河市中心医院CT科 (辽宁 庄河 116400)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以及病变狭窄程度的评价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1]。虽然冠心病可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这一“金标准”确诊,但是该方法属于有创操作,对于首次诊断患者不宜采用,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诊断对应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较差,有一定的漏诊和误诊情况。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发展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2]。本文结合本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分析了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诊断以及评估效果,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2~75岁、平均(63.5±4.1)岁,在基础疾病方面,合并高血压患者19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5例、合并高血脂患者12例。患者前来就诊时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心绞痛、乏力等。所有患者了解研究目的,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最终通过“金标准”确诊,所有患者中不包括造影剂过敏、心肌梗死、碘过敏、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精神异常以及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具体的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128层螺旋CT,设置的扫描参数如下: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55mA,层厚2.5mm,层距为2.5mm,机架转速为0.4s/r,视野范围为250mm,设置好参数后对患者气管隆突下水平到心脏横膈面下5cm范围进行扫查,完成常规扫描后,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将60mL对比剂碘海醇从患者肘中静脉快速注入,控制注射速率为5mL/s,注射完成后按照同样的速率注射40mL生理盐水。然后通过心脏扫描模式以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实施扫描,此时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800mA,层厚为0.625mm,层距为0.625mm,在扫描期间,当左、右冠状动脉显示的R-R期最清晰的情况下,实施横断面重组,所有获得的资料发送到对应的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具体的通过曲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完成治疗[3,4]。
所有患者在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完成后一个月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实施检查。
1.3 观察指标
(1)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与“金标准”诊断结果及其敏感性、特异性;(2)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结果。
1.4 评价指标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级,其中:(1)无狭窄;(2)轻度狭窄,冠状动脉内径缩小<30%;(3)中度狭窄,冠状动脉内径缩小30%~69%;(4)重度狭窄,冠状动脉内径缩小70%~99%。
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5]。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关键数据进行统一整理,然后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数据分析处理,本研究中各类参数均属于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P<0.05对应的含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与“金标准”诊断结果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与“金标准”诊断结果见表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1.7%(55/60),诊断灵敏度为93.75%(45/48),特异性为83.3%(10/12),总体诊断符合率、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
表1.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与“金标准”诊断结果(n)
2.2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价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狭窄等评价结果方面有较高的符合率,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冠心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做好早期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对于及时治疗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尽管在冠心病诊断以及冠状动脉狭窄评价方面有较多的方法,但不同方法都存在着不足之处,无法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6]。
本研究中对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诊断以及狭窄程度评价中采用了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研究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金标准”诊断的符合率达到了91.7%,同时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灵敏度,不仅可以对冠心病做出诊断,同时还能够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做出评价,评价结果与“金标准”差异较小,表明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无创、安全等优势,而且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重复性操作,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过程中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能够在一次检查中获得较多影像资料,通过后续各类处理技术的应用实现影像资料的重建,便于对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做出分析。当然在具体应用中操作人员需要进行规范操作,掌握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做好检查前期的健康教育,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因素或者是因为操作不当对图像质量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较好的诊断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同时对狭窄程度做出评价。
参考文献
[1] 贺太平,杨天佑,杨创勃,等.冠状动脉CTA成像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附108例冠状动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18(4):202-206.
[2] 曹东平,彭应心,刘永欣,等.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检测冠脉硬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357-3359.
[3] 任大旺.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3):161.
[4] 李小琳,劳国荣,付四毛,等.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川崎病冠脉损害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8):43-46.
[5] 王俊,李德菊.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评估冠脉狭窄病变中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3):4472-4473.
[6] 吴震,宋伟,方颖.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评估冠脉狭窄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