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5-17董学梅
董学梅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偏头痛在临床当中属于头痛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有中度和搏动样头痛,头痛大部分为偏侧,通常会持续4~72 h,同时伴有恶心以及呕吐,在光线、声音刺激或者日常活动都会使偏头痛进一步加重,处在安静环境以及休息的时候头部疼痛得到明显缓解[1]。偏头痛大部分起源于儿童以及青春期,中青年期间会达到一个发病的高峰,以女性居多,人群当中的发病率在10%左右,与遗传之间有密切关系。目前,对偏头痛采取西医进行治疗包括有药物、手术以及加压治疗,然而不良反应相对较大,长期应用极易造成依赖,并且手术治疗的风险相对比较高,手术以后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造成巨大不良影响[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收的偏头痛的患者一共有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一组各36例。当中,治疗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在22~75岁,平均为(45.7±3.4)岁。病程在7个月~12年,平均为(7.1±0.2)年;对照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在24~78岁,平均为(46.8±4.2)岁。病程在8个月~14年,平均为(8.2±0.5)年。
1.2 临床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西医进行治疗,采取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每天1次,每次5 mg,采取口服方式,一共治疗6周。
1.2.2 治疗组方法:治疗组对患者采取中医内科治疗,采取自拟药方,其成分包括药物菊花15 g、防风15 g、白芷15 g、地龙15 g、薄荷15 g、羌活12 g、川穹12 g、细辛6 g、全蝎5 g、蜈蚣1 g。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随病症进行加减治疗,一旦患者头部两侧疼痛较为严重,添加柴胡12 g,一旦患者巅顶疼痛异常明显,则加入蒿本10 g,以上药方,采取沸水煎服,每天1副药剂,分别在早上和晚上各1次,1个临床疗程为14 d,一共持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以及复发率情况对比[3]。
1.4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头部疼痛症状大致消除,3个月以内没有复发情况出现;有效:患者头部疼痛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患者相关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或者病情呈现进一步加重[4]。
1.5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搜集所得的所有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相关计量资料均应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对比:治疗组一共有36例,显效一共有20例,有效一共有14例,无效一共有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一共有36例,显效一共有17例,有效一共有12例,无效一共有7例,总有效率为80.56%,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情况对比:治疗组一共有36例,非常满意一共有19例,一般满意一共有13例,不满意一共有4例,满意度为88.89%,对照组一共有36例,非常满意一共有16例,一般满意一共有10例,不满意一共有10例,满意度为72.2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情况对比:治疗组一共有36例,复发一共有2例,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一共有36例,复发一共有5例,发生率为13.89%,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情况对比
3 讨 论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其中患有偏头痛的患者越来越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根据研究表明[5],偏头痛的发病诱因繁多,大约50%左右的患者具有家庭史,其家属患有这种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6倍,同时这种疾病以女性居多,大部分在青春期发病,月经期间容易发作,妊娠期间或者绝经以后明显减少或者停止,则表明内分泌以及代谢因素共同参与到其中,并且部分环境以及精神因素,例如紧张、情绪异常激动、睡眠障碍以及过度疲劳等也会引发偏头痛。偏头痛频繁发作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带来相对较大的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睡眠,由于患者睡眠不足,白天就处于一个没有精神的状态,工作也会受到明显影响,并且长期反复发作会造成患者性格发生一定的变化,会变得异常暴躁,同时对患者的心脑血管造成较大影响,偏头痛发作以后还有可能引发脑出血、脑血栓以及高血压等,在临床当中也相对较为常见[6]。
当今,对偏头痛的治疗只是能够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根据研究表明[7],对偏头痛患者实施常规西医进行治疗,但是临床效果不甚理想,同时容易反复发作。所以,本文研究采取中医内科进行治疗,采取我科室自拟药方,其成分包括有白芷、菊花、蜈蚣、羌活、防风以及细辛等,在以上药方当中可以起到镇静、镇痛及扩张血管的作用,在机体血供不足的情况之下,对血小板聚集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从而使微循环得到显著改善,对血栓形成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使患者脑组织受损得以明显减轻,最终使头痛得以明显改善。另外,在中医内科治疗期间,临床医师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随病症进行加减治疗,这样才可以使患者取得最为全面的治疗。根据研究表明[8],对偏头痛患者采取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明显,可以使患者的相关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同时可以使发生复发的概率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可靠,同时复发率相对较低,进而使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文莉.偏头痛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临尿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5):67-68.
[2] 程艳芳.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2015,15(32):167-168.
[3] 郑玉玲.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和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9):44-45.
[4] 李术先.中医内科疗法在临床偏头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129-130.
[5] 李晓辉,马春先,石丽萍.中医内科疗法在临床偏头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综合刊,2015.
[6] 朱月香.分析偏头痛使用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方法以及治疗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6):90.
[7] 昝红艳.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引文版:医药卫生,2015,7(4):157-158.
[8] 王俊.浅谈偏头痛在中医内科治疗中的一些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1):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