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2018-05-16贾映海陈登奎彭宗军吴小聪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池鞘内尼莫地平

陈 辉 赖 琴 贾映海 陈登奎 彭宗军 吴小聪

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特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指的是脑底部或者脑部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诱发相关疾病[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期间,应用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为了全面了解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文章将2015年1月到2017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编号法纳入联用组与参照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到2017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编号法纳入联用组与参照组,每组2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CT,CTA,DSA或者脑脊液检查等,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均采取介入栓塞治疗。联用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4:12,年龄60~71岁,平均年龄为62.41±2.34岁。患者发病时间在1~24小时,平均为6.03±1.03小时。参照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3:13,年龄61~71岁,平均年龄为62.35±2.65岁。患者发病时间在1~23小时,平均为6.06±1.06小时。参照组与联用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区别,可以实施分组讨论(P>0.05)。

1.2 排除标准 ①呼吸心跳骤停或者患者自主呼吸较为薄弱;②排除具有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③排除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④排除具有尼莫地平药物应用禁忌症的患者;⑤排除病例资料不全或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发病72小时内实施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吸氧、镇静、抗纤溶以及预防脑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尼米地平30mg/d,2~4ml/h,微量泵静脉泵入治疗。联用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患者取侧卧位,屈颈抱膝。腰3~4或者4~5椎间隙作为穿刺点,消毒铺巾后,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针穿刺。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如果颅内压>350mmH2O,则应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脉滴注。颅内压<350mmH2O的情况下,则拔出针芯。置入微导丝15cm实施DSA造影,退出穿刺针后,沿着导丝融入PICC管约为12mm。脑脊液通畅后接入无菌引流袋。引流量每日在150~200ml之间,留置时间为7~9天。经腰大池PICC引流管实施尼莫地平鞘内冲洗,30mg/d。

1.4 评价标准[3]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①完全缓解: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消失,且患者无后遗症,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值降低>20%;②基本缓解: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改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降低>10%;③未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症状加重(症状缓解率=完全缓解率+基本缓解率)。采用Glasgow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且经颅内多普勒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值,若≥120~140cm/s即为脑血管痉挛,比较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应用卡方与t值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联用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对比 联用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6.15%,参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4%,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对比

2.2 联用组与参照组患者的Glasgow预后评分比较 联用组患者治疗后Glasgow预后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区别,与参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Glasgow预后评分比较

2.3 联用组与参照组患者的颅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对比 联用组患者颅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7.69%,参照组患者颅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0.76%,数值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颅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对比

3.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头痛感强烈,有意识障碍以及脑膜刺激等临床症状,颅内动脉瘤为其主要发病原因[4]。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多出现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需要重点研究,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脑血管痉挛患者疾病的发生与各类因素相关,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致使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实施显微外科夹闭手术或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能够预防患者再出血症状的发生,也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方式。在此基础上,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的同时,通过脑脊液引流清除蛛网膜下腔内大量的血红蛋白及其代谢产物,也能够发挥降低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作用,明显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5]。

与常规脑室穿刺引流的方式相比,持续腰大池引流方式更加便利,其应用的安全性价值较高,具有感染率相对较低等特点,能够缩短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的循环速度,清除脑脊液中血红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显著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6]。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方式下,不会发生穿透硬膜外麻醉导管堵塞、脱出等问题,其质地柔软,不容易发生梗阻,临床应用效果更加理想。尼莫地平作为第二代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能够预防颅内脑血管平滑肌的痉挛,在鞘内注射治疗方式下,使颅内局部药物浓度更高,联合应用方式下能够有效改善脑血管痉挛症状[7]。

本研究结果,联用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6.15%,参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患者治疗后Glasgow预后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区别(P<0.05)。联用组患者颅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7.69%,参照组患者颅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0.76%,数值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综合上述内容,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显著缓解,颅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相对较低,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方式,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建议在患者治疗期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信芳.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62-63.

2 曾火勇,程晓颖,谭鑫,等.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1):46-48.

3 叶宇,贾军,石小峰,等.经动脉局部灌注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11-14.

4 杨彬源,陈桂增,王本艳,等.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6):971-973.

5 陈向林,胡扬真,毛振敏.尼莫地平灌注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33-34+45.

6 张信芳.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62-63.

7 杜鹏,木依提&#;阿不里米提,苑杨,等.尼莫地平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7,25(2).

猜你喜欢

大池鞘内尼莫地平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3M伤口敷料在持续腰大池引流中的固定导管效果分析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抗生素鞘内给药治疗颅内感染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鞘内氢吗啡酮联合用药自控镇痛治疗难治性癌痛价值分析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