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与瑶族的民族认同
2018-05-15马君红
马君红
【摘 要】民族文化认同是以民族文化为中介来思考自己属于哪一个群体,瑶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目前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美国、加拿大等都有瑶族分布,但瑶族的根在中国。大众传媒在影响人们的民族认同上大有可为,因为民族认同来源于共同的族源、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等,我国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有关瑶族的新闻报道、开办瑶语节目、制作瑶族传说的影视作品等帮助瑶族凝聚民族认同、提高瑶族民族自信心,大众传媒还可以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促进瑶族形成与主流社会相融合的身份意识和观念,传递经济、政治信息,帮助瑶族在保有自身独特性的同时,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提高少数民族作为报道对象在主流媒体中的地位。
【关键词】大众传媒;族群认同;瑶人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157-03
一、瑶族与民族认同
(一)民族文化认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宗教信仰、价值规范、风俗习惯等,通过代代相传得以传承,民族认同就是以民族文化为媒介来思考自己归属于哪个群体,它表现为对本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坚守和维护,并为此付出强烈的感情甚至是生命。[1]
(二)瑶族。瑶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瑶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蚩尤时期。[2]从明代开始,瑶族开始向海外迁移,如今,瑶族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民族,除去主体部分仍在中国,瑶人还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美国等国家,根据现有资料推测,海外瑶族的根都在中国,这在海外各国瑶族所保存的《祖图》《迁徙史》《评皇劵牒》,以及民间神话传说、歌谣中得到了印证,因此海外瑶族与我国瑶族同根共生。
二、瑶族的民族认同
(一)族源认同。海外瑶族的各种历史文献、歌谣、神话传说和舞蹈等都有助于瑶族族群认同的凝聚,最显著的,如《评皇劵牒》,讲述的是瑶族的族源传说、族群历史,祖先盘瓠是评皇的龙犬,杀敌立功后由评皇赐婚,之后带领家眷进山繁衍生息,出猎时盘瓠不幸被羚羊顶死,后来评皇御赐劵牒,子孙后代得到封赏、后人可以永久免于赋税,随意迁徙。这份重要的历史文献的作用不在于这段历史的真伪,而在于它作为一种社会记忆,凝聚起瑶人的族源认同。
在国际间,劵牒也发挥着这种凝聚认同的作用,“他们不仅把它视为传家之宝,而且也是沟通国际间瑶族内部联系的精神桥梁。”正是共同拥有劵牒、共同谈论劵牒的内容,拉近了生活在不同地区的瑶人的心理距离。[3]符号在维持文化边界、凝聚族源认同上拥有重要意义,劵牒、舞蹈等作为瑶族的文化符号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如同一个普通人失忆后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一个民族如果不能铭记民族的历史就成了一个没有根的民族。因此,《评皇劵牒》《盘王歌》等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民间传说、歌谣、舞蹈等是瑶族的根。
(二)语言认同。一个民族的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成果,是民族的文化象征,承载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作用。语言本身既是一个基本的认同要素,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认同载体,其他层面的认同要素通过语言得以发挥作用。[4]瑶语属于苗瑶语族。苗瑶语属于汉藏语系,在语言的发生学上与汉语有亲缘关系。[5]
在越南,不论哪个阶层的瑶族人,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都讲瑶语,但有关现代技术、科学等方面的词汇他们就从越南主流语言京语中引入,中越边境的瑶族之间双方互有亲戚关系,交流起来没有太大的障碍。
老撾、缅甸、泰国三国的瑶人和中国瑶语支语言的瑶人交流也没有太大的障碍,不仅如此,这三国瑶人的老人大多数还会讲汉语西南方言,甚至汉语普通话,同时仍然保留着书写汉字的传统。而欧美瑶族则并不这么乐观,其接触文化和传统文化相去甚远,由于欧美瑶人在异国他乡面临生存问题,因此大多数瑶人都努力学习当地语言,而青少年在欧美等国家入学读书,已经不会说汉语、不会写汉字,甚至瑶话都讲不好。对于欧美瑶族而言,保持青少年对瑶族的归属感,就要从讲瑶话开始。
(三)生产生活方式认同。“瑶田在山上,尽力开种。不种不耕民田,望青山斫杓,刀耕火种,作田养活。”[6]由上述《评皇劵牒》的内容可知,瑶族人的生活方式就是靠山吃山,在中国、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家,这种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仍然持续至今,同时,作为农业的补充,越、老、缅、泰四国的瑶人们还进行采集与狩猎、禽畜饲养等活动,但都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或者邻里之间互惠式的交换,有时也拿到遥远的市镇换取钱币。除了泰国瑶族的商品经济相对发达之外,其余三国的瑶族地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人阶层出现。这四国瑶民大多居住在远离城镇的边远山区,以农耕生活为主,生活圈子相对封闭,这对瑶族保持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具有积极作用。
如今,中国瑶人及海外瑶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仅仅依靠农业,在学者调查广西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梅林村陇任屯时发现,对于当地二十多岁的孩子而言,外出打工已经成了主要工作,在欧美,由于社会环境原因,瑶人已经被迫抛弃了瑶族的原始生计方式。
从婚姻生活来看,长期以来,不与外族通婚是瑶族婚姻的一大特点,尤其是不许瑶族妇女外嫁他族,有的瑶族甚至把这一规定写入《评王劵牒》,刻上石碑,成为规定。[7]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的瑶人也依旧坚持民族内婚制,女子一般不嫁给其他的民族,除非其他男子入赘。但是在欧美,根据学者对法国瑶族难民李宝光先生的访谈,“我家,三个儿子,如今老大、老三都找法兰西姑娘作老婆,两个人相好,找个房子就住在一起,既不办手续更没有婚礼仪式,老大生的女孩子已经2岁多,第二个又怀上了,至今也没办登记。他们不遵守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尊重老人的民族观念,让我们很伤脑筋。”[8]可以预见,随着全球化、商品化的发展,不与外族通婚的习俗对于瑶族而言,难以为继。
(四)信仰认同。信仰认同就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去思考自己属于哪个宗教。瑶族拥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他们的信仰深受道教的影响。海外各国瑶族仍然有瑶族宗教师来主持各类仪式,如有关生产的祭祀仪式,开山祭祀、狩猎祭祀;有关疾病的祭祀,架桥、解煞、续魂等。拜盘王、祖先的祭祀是极其重要的祭祀活动。老挝、泰国、缅甸三国的瑶族宗教信仰较完整保留了本民族的宗教信仰,而欧美瑶族的宗教文化传承就陷入了困境。美国加州邓成旺先生说“我们瑶族宗教仪式,从中国大朝带到小朝(指越南、老挝、泰国),到了美国还是照样做,大祭祀活动有还盘王愿、度戒、挂灯、发童、祈保丰收、保人丁等,小祭祀活动有架桥、解煞、续魂、送堆、做秋、收惊等。”[9]对于欧美瑶人而言,即便有这样的意识,宗教文化的传承也不容乐观,度过三戒加职的大师公非常罕见,难以主持大型仪式活动,与此同时,还有一定量的欧美瑶民改信基督教。国内瑶族也是如此,有一部分瑶人开始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因此,这一类瑶人从宗教信仰和族群认同角度看,具备了双重身份。
三、大众传媒与瑶族认同
(一)大众传媒在促进瑶族民族认同方面的缺失。在世界上,发达国家始终是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和对象,只有当发展中国家出现重大灾害及负面新闻时才会占据版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世界对中国存在刻板印象。而在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也面临这样的处境。少数民族只有发生冲突时,才会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这样就会形成对少数民族的刻板印象。平时报道的缺位和非常时期的集中报道,以及“他者”的刻板印象,都不利于少数民族形成积极的民族认同。[10]这样的传播方式会让少数民族对自身身份等产生自卑感,非常不利于凝聚瑶族认同。在少数民族地区出现重大事故时,不应该过分强调其少数民族身份,而有的媒体甚至还将某民族名称作为新闻大标题的一部分,这种做法无疑不利于民族团结。
同时,媒体对少数民族的关注不够,上星卫视对少数民族的报道相对缺失,广西和云南作为瑶族较为集中的聚居区,目前两大卫视并没有瑶语节目,只有为数不多的县级电视台、电台有瑶语广播及电视节目。
(二)大众传媒在促进瑶族认同方面大有可为。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观点认为,一个时代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传递这些信息的媒介,因为不同的媒介在形塑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等各种各样的媒介使人们生活在其提供的信息海洋当中,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等效果理论也大量论述了大众传媒对人们的深刻影响。除此之外,媒介本身对族群认同方面的作用也毋庸置疑,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中提到,民族想象的形成与报刊的发展息息相关,人们通过想象成千上万的人阅读同一份报纸、关注同一个事件,而在心里将自己与其他人想象成一个共同体。如今,媒介所传播的文化、生活方式、审美等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身份认同。因此,大众媒介在促进瑶族认同方面大有可为。
大众传媒可以通过传播瑶族的语言文化等,来帮助瑶族强化自身的族群认同。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十分注重少数民族语言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巴马电视台开辟了瑶语新闻节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11]广西连南县电视台也开设了瑶语新闻节目。各大媒体也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报道来帮助瑶族传播瑶族文化,同时瑶族的族源传说、历史故事等也可以通过小说、影视剧、动画片等方式进行大范围传播。这些瑶族文化传播手段有助于瑶人强化自身的族群认同以及文化自信。
除了传播瑶族文化、实现瑶人对自身族群认同的强化,大众传媒还可以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促进各民族形成与主流社会相融合的身份意识和观念。大众传播作为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行使着对境内各民族群众宣传教育和引导的重要职能。通过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使得各民族获得对国家政治、经济或日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认知,并借助主流的舆论导向,促进各民族形成与主流社会相融合的身份意识和观念。[12]除此之外,還可以传播各种类型的社会经济及政治信息,使得瑶族广泛参与社会主义的建设。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各种类型的媒介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民族认同,瑶族分散于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但瑶族的根在中国,各国的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有坚守,也有演变,瑶族的语言、婚恋形式、宗教信仰、历史文献,如《评皇劵牒》等,在形成瑶族的族群认同及文化传承上功不可没。因为民族认同来源于共同的族源、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等,我国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有关瑶族的新闻报道、开办瑶语节目、制作瑶族传说的影视作品等,帮助瑶族凝聚民族认同、提高瑶族民族自信心,大众传媒还可以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促进瑶族形成与主流社会相融合的身份意识和观念,传递经济、政治信息,帮助瑶族在保有自身独特性的同时,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提高少数民族作为报道对象在主流媒体中的地位。只有这样,瑶族的文化才能在信息社会中减少被侵蚀、同化,在社会核心价值观下强化瑶族的族群认同。
参考文献:
[1]卿臻.民族文化认同理论及其本质探析[J].前沿,2010,(7):156-159.
[2]奉恒高.瑶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2.
[3]钟年.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从《评皇劵牒》看瑶族的族群意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7):25-27.
[4]王锋.论语言在族群认同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7):72-78.
[5]奉恒高.瑶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50.
[6]盘承和.祖公榜文钉书抄白[A].富川瑶族自治县志[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662-663.
[7]张有隽.瑶族历史与文化[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281.
[8]徐桂兰.法国瑶族生存策略的变迁[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6):765-767.
[9]黄钰,黄方平.国际瑶族概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36.
[10]刘新利.试论全球网络时代的大众传播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C].新闻学论集(27),2011,201-212
[11]巴马:开播瑶语新闻节目传承瑶族文化传统,http://www.gxmzb.net/content/2015-05/18/content_9116.htm,阅读时间:2017-11-27.
[12]龙运荣.全球网络时代的大众传播与民族认同[J].广西民族研究,2011,(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