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2018-05-15雷玲
雷玲
摘 要: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主要的是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们常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阶段,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根据《课标》所提倡的理念,精神,根据文本的要求,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制订教学方案,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增加师生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兴趣激发 学习动力 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123-01
1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产生对学习的高度重视,从而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最后一分钟》的课文时,笔者让学生自由提前预习,找找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听听《七子之歌》,理解七子分别指什么?孩子的预习为上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孩子们观看了《鸦片战争》电影中选段视频,是林则徐指挥虎门销烟的场景,孩子静静地观看,认真思考。视频结束后,一只小手举起来,“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烧毁?”“那指挥战斗的是谁?”“鸦片是什么?”香港为什么被英国占领一百年?……教室里,同学们议论纷纷,各小组代表踊跃举起了小手。“鸦片是一种植物,他像毒品一样吞噬人们的灵魂,丧失斗志。”“那指挥战斗的是一位爱国英雄林则徐。”……孩子们的讨论很激烈。看到孩子们兴趣正浓,笔者趁热打铁,让他们翻开书,自由的朗读,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小组解决。小组成员七嘴八舌,纷纷举起了手。“为什么说挺直了脊梁”,“为什么是百年沧桑”,“为什么说是最后一分钟”,“不平等条约是哪些条约?”另一拨孩子争先恐后地回答了问题。此时,笔者出示了香港回归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上升的图片,孩子们热血沸腾,教室里一片哗然,他们兴奋着,激动着,跟着课文一起亢奋的读者,语气是那么强烈,那么欢欣鼓舞。当读到诗歌第三节,这百年的沧桑又满怀悲切和愤怒。当读到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孩子们不约而同的站起来,用她们稚嫩的双手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又对香港的明天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孩子们抑扬顿挫的朗读、优美的动作把课堂推向了高潮,笔者被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了,对他们的激情及时给予了表扬和鼓励。课文临近尾声,笔者播放了《七子之歌》,没想到,孩子们和着节拍,唱得是那么认真,那么有感情。
2 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教师,首先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
如,在讲一个例句: ( )说:“( )就是美,一种( )美”。这是第一次做这类题,孩子们有点懵懵懂懂,笔者为了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率先垂范,举了一例子,蜜蜂说:“含苞欲放的花蕾就是美,是一种羞答答的美。”教室里悄然无声,笔者悄悄观察孩子们,发现有的在左顾右盼,有的在敏思苦想,还有的想跃跃欲试。过了一会,终于,一个个举起了小手,蒲歆悦同学第一个发言,雷锋说:“为人民服务就是美,一种乐于奉献的美。”王艺霖同学高高举起手,香港说:“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就是美,一种幸福快乐的美。”罗心兰说:“没有硝烟弥漫的世界就是美,一种和平安详的美。”刘锦坤说:“扶老爷爷过马路就是美,一种尊老爱幼的美。”赵浩成说:“留守儿童期盼父母回家就是美,一种团团圆圆的美。”蒲楠欣说:朵朵飘浮的白云是一种美,一种自由奔放的美……孩子们的美感兴趣越来越浓,笔者被他们深深的感染着,教室里不时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3 人人参与,提高写作水平
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是语文的老大难题。为了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人人参与,让学生成为学習的主人,分享孩子有趣的故事,孩子们都把自己心爱的图书拿到班级的图书管理员处,做好登记。如果借书,必须写借条和还书时间,讲究诚信。每周抽时间了解孩子的读书情况。一学期下来,发现孩子的作文中有很多闪光点,把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还用积累本抄写下来,还有些同学熟读成诵。慢慢地,作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回答问题的用词也优美了许多,少了以前的平铺直叙。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学生会学习,爱阅读,爱写作,语文教学成绩就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梦婷.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华少年,2016,(20):21-22.
[2] 于敬华.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7):41.
[3] 石成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