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关系在口译笔记中的处理
2018-05-15卞鸿瑜
【摘要】作为在口译过程中帮助译员顺利进行翻译的工具,口译笔记在记录演讲要点的同时,也要兼顾逻辑。本文着重分析逻辑关系在口译笔记中的处理,通过遵循竖向书写、缩进式、左边空格的原则,突显演讲内容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口译笔记;逻辑关系;关联词
【作者简介】卞鸿瑜,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由于大脑记忆容量有限,进行口译时,译员需要记录口译笔记。有学者提出,在做笔记之前,必须训练初学者经过“感知语音、分析概念和关键词再过渡到做笔记”这三个过程。汉英口译时,译员首先要分析汉语句子的功能、意义以及逻辑关系,才能确定英语句子的结构、形式、关联词。因此,为了口译的顺利进行,在口译笔记中需要体现出逻辑关系。
一、笔记原则
研究发现,在有记录逻辑关联词的情况下,译员能够给出信息准确度高、流畅性好较高质量的译文。口译笔记的排列方式有三个原则:竖向书写、缩进式、左边空格。竖向书写是指每一个意群占据一行;缩进式是指笔记从左往右呈对角线式缩进;左边空格是指笔记的左边突出一个长条的空格,这部分用作记录逻辑线索。然而,记录笔记的真正功夫不在笔记本身,而是在于拓展知识面,习惯不同语篇样式,因为理解语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读者、听者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系统或背景知识。
二、案例分析
汉语复句的句间关系主要有以下九种:并列、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目的。这些显性逻辑关系较易理清,但在某些情况下,言者没有说明逻辑关系,需要译员补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例如: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
笔记如下:
原译:In this period, not only must we finish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achieve the first century goal; we must also build on this achievement to embark on a new journey toward the second century goal of fully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译文分析:首先,原文中的显性逻辑关系为“既要……又要……”,是一种并列关系,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意群缩进量相同,在最左侧用“又”字标注两个分句的逻辑关系。其次,两个分句中隐藏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根据背景知识,可以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第二个百年目标”,原译在此处处理得并不尽如人意。
改译:In this period, not only must we achieve the first century goal, which is finish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but we must embark on a new journey toward the second century goal of fully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三、結语
综合上述,译员应根据习惯建立自己的口译笔记系统,并在记录笔记时口译遵循三个要点:竖向书写、缩进式、左边空格。在注重记录演讲内容的同时,在口译笔记中体现逻辑关系,便于口译的输出。
参考文献:
[1]Lambert,S.Information processing among conference interpreters:A test of the-depth-of-processing hypo thesis[J].Meta,1988(33):377-387.
[2]Merlini,R.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module[J].The Interpreters Newsletter,1996(7):31-41.
[3]Was,A.& Woltz,D.Re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Memory and Comprehension:The Role of Available Long-term Memory[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Memory,2007(56).
[4]方婕.从关联理论看英汉口译笔记中的逻辑关联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11.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1.
[6]仲伟合,王斌华.基础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