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行动构想
2018-05-15余立峰
余立峰
摘 要:通过学习修订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情况的反思,在理解与把握修订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等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抓住选项实施、模块设计与教学方式改进这三个突破口,努力构想浙江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行动策略,着力完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略,全面提升浙江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解;行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3-0024-02
一、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1.将有利于改变为教体育而教体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由于课程内容大多来自竞技运动项目,加上课程意识不强,往往把课程内容简单地等同于教学内容,从而普遍存在着教“教材”即只教技术的现象,把体育的教育功能仅仅局限在知识即运动技术动作的掌握方面,如何通过知识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需要具备的能力、如何帮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学会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进而形成运动技能等等,这些体育教育应该发挥的教育功能还有待充分地开发和挖掘,这些方面的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策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统领学科目标、内容和方法修订的课程标准,将会改变以往存在的这些现象,让体育教育回到体育首先是教育的本源。学科核心素养强化了谈体育首先必须要讲教育的观念,这个观念必须成为今后的主流,这对于改变传统教学将会有非常大的意义,运动项目教育的意识和行为才有可能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的习惯。
2.以会用为导向的教学形式将成为趋势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会积极引导体育教师树立运动项目整体教育观,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这三个核心素养的形成必须通过运动或身体教育才能实现,以往的单个技术动作的教学将很难实现,反映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就必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以会用为导向进行教学。特别是运动能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指出“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综合表现的特征是将不同部分、不同事物属性合并成整体表现出来,这决定了每个部分或事物在整体中只是体现原本的属性,而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各种变化。比如篮球运动中的行进间上篮技术,在比赛这个综合表现中,使用者必定将根据当时的实际环境做出与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标准技术有变化的行为,“一大二小”变为“一大二大”“一小二小”“有一没二”等等,但不管怎样变化,行进间上篮且符合规则的属性没有变。由此决定了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只是围绕标准技术教学的做法,必须以实战中会用为标准改进教学。
3.更加坚信了我省前期在课程建设中的理念和做法
自2012年开始,我省采用边研究边实践的策略于2015年3月研制出版了《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制定的地方实施方案,把“以生为本、能力为先、用教材教”作为核心理念,课程内容采用规定与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具体的教材内容、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采用表现标准描述,提供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操作策略,即“技術、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明确了课堂教学改进方式即“一堂体育课的七个基本要求”等等。《纲要》的这些理念和策略与《高中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完全吻合。如用“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就是帮助体育教师在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只教技术,同时还需要强化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的教学,这就是培养运动能力核心素养的具体操作办法。再比如《纲要》中“一堂体育课的七个基本要求”第三条“教材三个一,即一个单一身体练习、一个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和一个以此为核心的游戏或比赛”,就是强调并引导体育教师在一节体育课中动作技术教学要尽快进入组合或游戏比赛环境中学练,不能单个技术动作反复操练一节课,这符合本次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问题导向和情景设置帮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坚信《纲要》的理念和策略是实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操作工具。
4.本次修订是对实验稿在实践中出现问题的修正与发展
《高中课标》采用内容要求、教学提示以及学业要求的表述方式,再加上阶段学业质量水平的明确,改进了课程标准实验稿只规定教什么的范围,没有教到什么程度的标准这一缺憾,明确了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学-教-评”一体化的要求明确了,这对于指导体育教师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和有效实施教学有很大意义。但由于受到《高中课标》篇幅的限制,遗憾的是作为课程标准并没有完整地给出某个运动项目所有教学阶段(模块)的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以及所有学年的阶段学业质量水平。虽然采用课程标准解读的方式加以弥补,但是解读毕竟不具备约束力,同时也会限制广大一线基层执行者依据课程标准再创造的能动性。
二、结合地方特点和教学实际,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理念
《高中课标》的一些理念和规定,需要结合地方特点和教学实际加以灵活处理。任何规范性的政策制度在实践操作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教条化执行,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高中课标实际执行时也需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当地实情,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为达成课程目标服务。例如强化体能的教学,只是学校体育工作参与者对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一致性的目标共识,但高中课标规定每节课必须有10分钟左右的专门体能练习安排,感觉过于绝对化。首先,各地学生体质发展水平不同,如果已经得到有效改善了那就没有必要一定这样;其次,教学内容的不同和课次类型的差异,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再次,体能练习的方法和形式很多,有的内容采用与主教材组合练习的形式会更加合理,并非只有单独安排练习一种形式。
基于对《高中课标》的理解和前期我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中取得的经验成果,采取实施路径规划设计与关键问题突破相结合的策略,切实落实《高中课标》落地工作,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作出应有贡献。
1.根据《高中课标》要求结合浙江省实际研制实施方案
依据《高中课标》和课标解读中的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和阶段性学业质量水平,结合《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研制补充高中学段与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的各运动项目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同时依据阶段性学业质量水平,研制相应的模块评价标准,完成《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此指导全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实践。
2.做好《高中课标》和《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培训工作
教学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思想的制约,教学思想来自于对教育理论和相关政策法规的理解,因此体育教师对《高中课标》和《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理解程度决定着课程实施效果。而培训与提供典型案例是帮助教师理解比较有效的方法,通过培训与提供典型案例可以较好地帮助体育教师领会和理解《高中课标》和《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精神,给体育教师有效完成具体的学校实施方案和各类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策略。
3.以点带面研究推进
浙江省从2013年开始建立了学科基地学校培育机制,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培育完成2所高中基地学校,另有3所高中作为第二批基地培育学校正在培育过程中,加上各地市一批长期以来在高中选项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传统学校,作为本次《高中课标》实施过程中的典型加以深入研究,然后通过各种教研活动作为载体宣传推广典型成果。
三、抓住关键问题,寻求破解之策,落实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根据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过程中的经验,选项教学实施、模块计划设计和教学方式改进三大问题是制约改革进程的关键,寻求破解这三大问题的策略是《高中课标》落地的当务之急。
1.选项教学组织形式在实施中遇到的各种困扰需要找到解决方法
选项教学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改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效果明显好于行政班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得到实践证明,虽然《高中课标》教学建议中有班内选项这一组织形式,但这是相对其他几种效果最差的一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其他几种由于对排课、教师数量、场地设备等要求相对比较高,因此一旦遇到不利因素就会退回到行政班级教学。如浙江省这几年实行新高考制度后,文化课也必须采用走班选课,这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特别是排课表时面对这么多学科选课走班,人工编排难度大大增加,这时候学校往往会想到去掉体育减少走班数量,来保证顺利排课。面对类似这样干扰选项教学实施的各种因素,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合力支持才能解决。排课表其实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代替人工来解决,但前提是学校管理者能够认同。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解决问题的技术不缺,缺的是如何说服相关人员的主动作为和策略。
2.模块计划设计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能够有比较显性的操作工具
以往的模块设计沿用的就是单元设计策略,通常是按照运动技术结构从分解到完整的方式编排课时,这样的设计满足不了学科核心素养所要求的知识要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的需要,因此需要有某种操作工具来改变这种设计现状。浙江省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已经探索出一个有效的操作工具,即“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通过这个操作工具可以把运动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在学习技术过程中学会学习及学会技战术运用,形成运动技能,培养运动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3.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有实质性进展
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学会、运用知识,表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能用知识解决问题比单纯掌握知识重要得多。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创设学习情境非常重要,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知识呈现过程和形式应有本质性的改变。学习方式转变如要有突破性的进展,以下三个要素做好可能性就会加大。一是一堂体育课要有较大的整块练习时间才是教好运动技术、真教技术的关键,是基础前提;二是两人學练伙伴关系牢固建立是改变当前学习方式的关键;三是教学不仅有身体练习,必须同时有思维运动,帮助引导学生找到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