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8-05-15钟秉枢

体育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业课程标准核心

钟秉枢

摘 要:本文围绕《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修订背景、课程性质、修订主要变化,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要求、教学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重点强调应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本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国家立德树人要求的角度,改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变化;教学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3-0008-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这一重要思想观点,深刻回答了党在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这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也是修订高中课程标准的现实依据。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本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基础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尊重需求,培养运动喜爱;改革教学,发展核心素养;注重专长,奠定终身基础;多元评价,激励更好发展。

二、修订主要变化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变化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根据本次总修订指导思想,强化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二,明确具体地提出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第三,强调了从“教知识与技能”向“培养核心素养”的转变。第四,围绕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学业质量标准。第五,提出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选项教学组织形式。第六,强调学生的体能发展,必学“体能模块”。第七,提出了量化的运动负荷指标。

三、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

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然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坦言: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其原因之一便是在高位的素质教育思想和具体的教育實践之间,缺少一个连接的桥梁。业已实施多年的各科课程标准围绕“三维”目标,恰恰缺少人格塑造,致使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往往借素质教育的名目干涉孩子的兴趣、往功利的方向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清晰素质教育目标,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把素质教育思想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以利于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

2014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并要求“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2016年9月,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些要求的落实,迫切需要对实施了十余年的实验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包括对实验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修订,解决其主要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对学生素养关注较少,对体育教学实践操作的指导性相对较弱等问题,以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四、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

如何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它是体育与健康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1.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包括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指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则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

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的重点是:发展体能、运用技能、提高认知。具体表现是: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和比赛活动,显著提高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或合作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的评价,了解和分析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2.健康行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定义,“健康”的内容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的重点:锻炼习惯、情绪调控、适应能力。具体表现: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形成基本健康技能、学会自我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3.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一般包括遵守规则、诚实自律、相互尊重、文明礼貌、公平正义、正确对待胜负、有社会责任感等。

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的重点是:积极进取、遵守规则、有社会责任。具体表现是: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胜不骄、败不馁,胜任不同的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发展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核心,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协调和全面发展,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立体人,为新时代健康文明生活做好准备。

五、围绕核心素养展开课程内容

作为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两个部分。必修必学课程内容包括体能和健康教育;必修选学课程内容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和新兴体育类运动6个运动技能系列。每个运动技能系列由若干运动项目组成,如足球、跳远、健身健美操、蛙泳、防身术、花样跳绳等。每个运动项目由包含相对完整内容的10个模块组成,以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为系统的学练。体能和健康教育包括内容要求、教学提示;运动技能系列中每个模块包括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图1)。

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平行关系,一类是递进关系。课程内容中的体能、健康教育和运动技能系列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平行关系。运动技能系列下的运动项目模块之间呈递进关系,即下一个模块是上一个模块的延续和发展,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衔接递进、螺旋上升和逐渐拓展的关系,如足球模块1、足球模块2、足球模块3……(图2)

六、围绕核心素养构建学业质量要求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依据其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划分为5级,即水平1至水平5。水平2是合格要求。学业质量水平既是评价学生一个模块学习后能否获得一个學分的依据,也是阶段性学业质量评价的基础。表1至表3是根据《课程标准(2017版)》对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5级发展水平的归纳。

《课程标准(2017年版)》分别制定了体能和健康教育各1个学业质量水平以及运动技能系列中足球、跳远、健身健美操、蛙泳、防身术、花样跳绳等阶段性学业质量水平(每个运动项目1学年1个阶段性学业质量水平),供学校制定其他项目的学业质量水平时参考。

《课程标准(2017年版)》不但提出了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而且提出了怎么教、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就使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地有机结合,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切实促进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七、教学实施建议

对教学实施建议的总体思考:操作性上要站在学校和教师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引领性上要站在国家立德树人要求的角度,考虑如何引导学校和教师改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达成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新颖性上要重视对一些新思想和新方法的阐述;独特性上要关注体育学科的核心特点。

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各校应根据《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课程实施组织,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保障条件。

体育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2017年版)》、地方实施方案和学校实施计划,制订自己的实施方案。在教学目标上,围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展开教学,用目标引领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等;在教学方式上,改革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自己学练、自我提高,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兴趣;在教学情境上,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营造充满活力、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和谐融洽的体育课氛围;在运动负荷上,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重视运动密度和强度,保证学生充分的学练时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节课学生总体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即运动密度,应达到75%以上;单个学生练习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即练习密度,应不低于50%;学生的平均心率,即运动强度,应达到140~160次/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标的实施,必将使体育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过程中,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以体育人,立德树人,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体质、塑造人格、提高智商情商,体验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猜你喜欢

学业课程标准核心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