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2018-05-15张金生张勤博

体育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张金生 张勤博

摘 要:新修订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了教學内容。为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详细呈现这种思想变化,本文在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针对跨栏跑教学的目标设置、内容安排、情境设计以及运动负荷预计等方面做了分析与描述,并结合跨栏跑列举了模块、单元、课时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示例,供大家参考与指正。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跨栏跑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3-0016-06

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与学的认知以及情感交流与交往的过程,也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核心环节。在跨栏跑教学中应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以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追求,有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

一、学科核心素养与跨栏跑教学目标设置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上述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提升,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

(二)反思常规跨栏跑教学目标设置

常规的跨栏跑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研究用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如摆动腿、起跨腿过栏等,很少研究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什么价值,即使是教学目标中罗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却很少关注教学内容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转化,往往使教育的目标形同虚设。

(三)探索跨栏跑教学目标研制

1.体育教师应强化目标意识,体现向“核心素养”转变。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及具体表现形式梳理出跨栏跑教学目标研制的切入点。(表1)。

2.逐步建立起跨栏跑教学模块、单元、课时教学目标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3.教学目标示例

(1)跨栏跑模块1教学目标

学习本模块后,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跨栏跑基本动作技术和组合动作技术,并能在游戏活动和小组比赛中予以运用;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初步掌握获取跨栏跑运动知识的多种途径和方法(素养1运动能力);基本掌握和运用跨栏跑运动安全防护知识,能够相互帮助,表现出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素养2健康行为);不怕困难、勇敢顽强、坦然对待成败,能够遵守规则从事跨栏跑游戏和比赛(素养3体育品德)。

(2)单元教学目标

将18学时跨栏跑教学模块分成四个(主题式)单元(表2)。其中第二单元“跨过3~5个低栏”教学目标为:

①理解与运用跨栏跑的技术原理,掌握跨栏步、栏间跑动作技术并运用到3~5个低栏连续跨越中,发展速度、力量、协调、柔韧体能,提高跨越能力。

②懂得跨栏跑场地器材环境知识,在简化规则、降低要求的跨栏练习和比赛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增强合作意识。

③在练习和比赛中表现出勇敢顽强、挑战自我的精神以及胜任不同运动角色、团队合作与负责任的行为。

(3)课时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跨过3~5个低栏”第一次课(附件2),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进一步细化课堂学习目标,使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

①能较准确地说出跨栏步和栏间跑的动作技术要点,并运用到3~5个低栏连续跨越中,发展速度、力量、柔韧体能,提高跨越能力,85%~9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栏间跑的节奏。

②懂得跨栏跑场地器材环境知识,在简化规则、降低要求的跨栏练习和比赛中,保持稳定的情绪,与同伴合作完成热身活动与跨栏步、栏间跑技术学练。

③在练习和比赛中表现出勇敢顽强、挑战自我的精神以及遵守规则、团队合作与负责任的行为。

二、跨栏跑知识技能结构化

(一)知识技能结构化

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性是指它们相互之间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关联性是指各个知识和技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联关系。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结构化(层次、关联)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运动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

(二)反思常规跨栏跑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往往采取单个知识点或单个技术教学较多。如跨栏跑教学四个知识点:(1)跨栏步;(2)起跑至第一栏;(3)栏间跑;(4)3~5个低栏跨越等。建立了知识点和教材体系,从技术学习层次性方面,为常规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内容。然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结构化(层次与关联)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运动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如知识与技能、发展体能、安全环境、人际交往、规则裁判法、品德、精神、道德等方面有机整合,体现关联性,这就对教师在内容的选择和组合上提出了“再加工”的要求。

(三)探索跨栏跑教学内容选择

1.选择起跨腿、摆动腿过栏等基本动作技术,为避免学习时的单调乏味,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辅助性教学手段,让学生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跨栏步、栏间跑等动作技术水平和完整运动能力。如连续3~5个低栏起跨腿练习,在降低规则要求中提高学生起跨腿动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加强基本技术的运用与提高。

2.选择全程跑过栏练习内容,应注意基本动作技术与完整动作技术的有机联系,不必过分追求跨栏跑和栏间跑技术完美后才进行连续跨越3~5个低栏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基本掌握跨栏跑和栏间跑技术后,即进行降低要求的跨越3~5个低栏练习,使学生尽早体验和理解跨栏跑运动,并通过完整运动提高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水平和运用能力。

3.选择跨栏跑教学内容与手段融合,如基本动作技术的学习置身于游戏、练习和比赛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注意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这既有助于学生单个技术的掌握,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4.将基本动作技术灵活运用于3~5、5~7个低栏跨越的比赛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调控能力和挑战自我的精神。

跨栏跑单元教学内容的主题设置,体现着知识技能结构的层次性,特别是各个知识和技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联,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表2)。如第二单元“3~5个低栏的跨越”第一次课教学内容设置,利用跨栏跑知识点之间或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设置3~5个低栏的跨越学习情景,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在纵跳过栏、3~5个低栏的跨越比赛中,运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境,解决跨栏跑中体能“爆发力”与技术“跳栏”等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由单纯的知识点和技术学习向培养核心素养转变。

三、跨栏跑教学情境设置

(一)教学情境设置

教学情境是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教学情节、氛围和环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情境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运动经验相联系。依托方法多样、动态变化的活动和比赛情境,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反思常规跨栏跑教学方法

跨栏跑教学我们常常采取田径“训练”式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全班统一学习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等,很难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三)探索跨栏跑教学情景设置

1.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情景设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学习问题、活动情境和激发、引導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发挥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如游戏情境、比赛情境、团队合作情境等,探索练习方式——迁移、运用。在技术教学方面,侧重跨过3~5个低栏技术的学练,设置跨栏跑不同的难度学习情景。如不同栏高:76.2cm、84cm、91.4cm;不同栏距:70cm、75cm、80cm、85cm、90cm、91.4cm(三步栏);不同栏板:皮筋、竹竿、栏板;栏间跑练习:贴标记、实心球、平跑等。

2.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个人、双人、小组、班级)。围绕跨栏跑的速度(快慢)、攻栏(跳栏)、节奏(倒步)等实际设置问题与探索解决的方法。体育学习具有很强的社会交往性,通过体育表达对自我成长的关注。如跨栏教学活动中的合作、竞争、尊重、悦纳、守则、宽容、挫折、成功、友谊、沟通、团队意识等。

3.充分给予学生独立、能动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乐,引导学生进行完整化、结构化、系统化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丰富的、深刻的、个性化的运动体验,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如根据学生练习中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通过不同难度的栏架、栏距设置,采取分层递进的组织,使学生在掌握连续跨过3~5个低栏练习的同时,建立起自信,体验到跨栏跑学习的乐趣。

四、跨栏跑教学运动负荷预计

(一)课程标准运动负荷相关规定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针对体育课运动负荷不足现象,提出加强运动负荷的指标。比如每一节体育课,学生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75%以上(运动密度);单个学生练习密度不低于50%;每节课学生平均心率应达到140~160次/分;每节体育课都要安排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

(二)反思常规跨栏跑教学方法

常规跨栏跑课堂教学,因栏架布置得少,出现学生练习密度小、多数学生排队等待的现象,运动负荷小;能力强的学生练得多、能力弱的学生练得少;不能充分调动起多数学生跨栏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探索跨栏跑教学适宜的运动负荷预计

1.每节课除让学生学练基础动作技术和组合动作技术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练习,如小组间的30米、50米计时跑和追逐跑比赛,两队间的跨步跳、纵跳过栏、袋鼠跳接力比赛等。

2.在进行跨栏跑基本动作技术和组合动作技术教学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外,还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双人过栏(多栏练习)、小组过栏等,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将基本动作技术和组合动作技术的学习置身于游戏、练习和比赛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连续3~5个低栏起跨腿练习,(跨栏角)在降低规则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基本动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注意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这既有助于学生单个技术的掌握,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应体现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设计和选择有利于实现跨栏跑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教学方法、运动负荷预计等,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中职校《体育与健康》实施兴趣模块教学中呈现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重心原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分层次教学法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