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百年地名分析

2018-05-15■/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移民

■/

一、前言

地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均在地名中有所渗透。从地名中可知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发展变迁。地名对人类文化的研究有如化石对古生物的研究。挖掘地名文化背后的含义,从地名文化中窥探历史文化的变迁对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1]。天山区是乌鲁木齐市的老城区,历史悠久。自清朝开始就初现城市雏形,今天的乌鲁木齐市就是以天山区内的“老满城”为核心发展而来的,其地名文化最能表征乌鲁木齐市的历史。从天山区的地名文化中便可以窥见古时候的乌鲁木齐市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

二、乌鲁木齐市百年地名文化分析

(一)乌鲁木齐市百年地名

经过整理和归纳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地名,得到百年以上地名20条,同时按其通名性质进行分类。百年以上地名按时间降序排列如表1[2]。

表1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百年地名录

(二)百年地名分析

百年地名的方位性。中国人自古就对方位词有特别的爱好,“中国”这个名称本身也带有方位词,意为“中央之国”,而把其他地区叫做“四方”[3]。我国方位地名及其常见。就世界范围而言,方位地名也属于常见地名。方位是建立在人类对地理实体的主观认知之上的,这类地名形成时间较早,稳定性较强。

(三)天山区百年地名文化分析

(1)百年地名中以方位(东、西、南、北)命名的地名有7个,近1/3。反映出老乌鲁木齐人重视方位的心理。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东、西、南、北”四门,四门本身有其原称,但其原称在时光的流逝中不断被弱化,如今并不再地名中使用,反而是民间的非正式的说法保存至今。可见地名是“俗”的,必须要有群众基础才能得以发扬光大。命名时应该考虑群众基础,命名应当琅琅上口的地名,不使用生僻字,遵循一定的规律,方便记忆[4]。

“东、西、南、北”四门内是清乾隆时期的迪化城。该四门都是迪化城时期建造的,通过人民的口口相传保留了下来,该地名至今还在天山区范围内使用。通过这些地名几乎完全还原了清朝时期乌鲁木齐的市区范围,为今天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2)经济地名反映经济结构。“山西巷子”“羊毛湖”“老马市”是当时的主要产业聚居地。从地名中可以看出其主要从事初级的畜牧业副产品加工及牲畜买卖的交易。畜牧业发达,但经济结构扁平单一,流动性差,说明生产力不发达。没有“**工厂”类的、能代表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地名,说明当时还没有进入机械化生产,仍然处在资本经济的萌芽阶段。在手工业和畜牧业副产品加工发展的促进下,“老满城”的商业氛围逐渐浓厚。

“羊毛湖”是俄商组织群众在现今的延安公园聚水洗羊毛而形成的地名。这是表现俄商贸易殖民的地名,地名背后隐藏着乌鲁木齐被殖民的侵略史。

“二道桥”虽然不是经济类地名,但因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活泛的商业形态,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等特点而闻名遐迩。此地汇聚中亚商品以及本地产品,成为中外商贾在西域必经之处。百年的时光造就了二道桥市场灿烂的历史。因是一个商贸聚集地,内涵得到延伸,演变成民族商贸的代名词,也是民族风情的一个缩影。

(3)反映出当时乌鲁木齐市的移民史。例如“宁夏湾”“山西巷子”“陕西大寺”这些地名均是因为当初来“老满城”的宁夏移民、山西移民以及陕西移民在当地聚居而形成的地名。反映出当初的移民现象普遍,主要是西北地区的移民。这些地名让人直接得到了“迪化城”的主要移民来源省。准确的知道移民现居地及原住地等移民信息。为移民历史提供了研究资料。

(4)“乌拉泊”是历史最悠久的地名。意为“红色的靶场”。根据其命名时间表明早在公元7世纪这里就已经有蒙古族人在这里生活,靠打猎为生,善骑射。乌拉泊古城的存在表明,早在一千多年前,当时的中央政府就在新疆乌拉泊古城驻军屯守。这是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有力证据。

(5)根据地名性质分析,其中百年地名中主要以自然命名为主。共9个自然地名,历史地名4个,经济地名4个,宗教地名3个。说明百年前的“乌鲁木齐“地名主要以自然类地名为主,城市化不明显,宗教氛围浓厚,宗教景观多样。

三、结语

这些百年地名能几乎能完全复原百年以前的乌鲁木齐的全貌。

历史与城区:现在的乌鲁木齐市就是以当年的“老满城”为中心发展而来;最初是迪化城,城区面积为“东、西、南、北”四门内的范围,“大十字”为“老满城”的中央商务区。清王朝时期,满族士兵携家眷屯垦戍边,形成“满城”;“旧迪化城”城区面积渐渐扩大。至清末,清政府腐败无能,民间起义,“迪化城”南部建立“皇城”,这时期的乌鲁木齐城区面积继续扩大。1881年,沙皇侵略到新疆腹地,进行商业殖民。

移民与经济:“迪化城”时期,有宁夏、山西和陕西的众多移民来此经商,往来贸易发达。“迪化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商业氛围浓厚,移民主要来源于西北各省。“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是其社会主要经济动力。当时的经济还处于初级的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阶段,并没有机械化生产。俄商的贸易殖民激发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民族和宗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并存;兼有佛教和道教。“洋行清真寺”“陕西大寺”为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天主教堂”为天主教的宗教场所;“文昌阁”为道教的宗教场所。乌鲁木齐市远离各大宗教的核心区域,但是宗教景观多样,宗教氛围浓厚,说明当时的“迪化城”积极响应外来文化的传播。各宗教信徒杂居,多民族之间杂居。蒙古族,汉族,满族,维吾尔族都是当时的主要民族。

交通与政治:“迪化”时期,城区面积规模小,交通系统简单。一直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状态中,而被沙皇俄国欺压,人民在夹缝中生存,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教育类地名,而经济类地名非常多,说明当时重视商业不注重文化的社会风气。“巩宁桥”类的封建时期地名,表明了封建君主的情志以及对边疆的期待:“巩固政权,安宁边疆”。这类地名带有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矮化。新中国成立后,规定各民族平等,抛弃矮化少数民族的地名,体现国家对“各民族平等”的身体力行。

通过城市规模也可大致推断出当时的人口数量。尽管乌鲁木齐市现在已经日新月异,天山区如今只是其很小的一部分。但是百年地名完全保留了她的历史,在地名的字里行间重现100年前的乌鲁木齐原貌。所以说地名是城市历史的镜子。正如德国语言学家J.格林所说:“关于各民族的情况,有一种比骨殖、工具和墓葬更为生动的证据,这就是他们的语言”。

参考文献:

[1]周尚意,孔翔,朱竑.文化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乌鲁木齐市地名委员会.乌鲁木齐市地名图志[Z].第一次地名普查,1987.

[3]邓慧蓉.从中国地名透视汉族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J].学术交流,2003(12):138~141.

[4]任建兰,公平.浅析地名的地域性[J].世界地理研究,2011,20(03):163~170.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移民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移民火星
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疫情新增病例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拳击队发展研究
内陆移民(外二首)
近5年乌鲁木齐市PM2.5变化分析
Immigration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