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贵州苗族民间蜡染图案的审美特征

2018-05-15■/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蜡染苗族图案

■/

蜡染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而中国蜡染主要分布在西南少数民族聚集的的贵州、云南、广西等地,以贵州最为丰富多彩,分为丹寨型、纳雍型、榕江型、安顺型等。贵州苗族民间蜡染图案给人的感觉是变化多端而又和谐安宁,装饰性很强,充满了神秘。

一、贵州苗族民间蜡染的历史背景

蜡染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制作材料较难取得和工艺的复杂性,宋以后逐步被成本低、工艺相对简单的蓝印花布所取代。蜡染在中原地区逐渐衰落,而在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却坚持着自己祖辈传下来的手工艺,代代相传,至今不衰。

二、贵州苗族民间蜡染图案的审美特征

贵州苗族民间蜡染图案是苗族人们感情的凝结,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很高的审美价值。蜡染图案题材独具特点,主要取材于自然界的花、鸟、虫、鱼等物,不论是最常见的龙纹、鱼鸟纹、漩涡纹、枫叶纹、蝴蝶纹,还是变化了的鱼龙合体、鸟首蝶身等,都充满了苗族人民热爱大自然、希望生活美满的文化心理,都是具有独特内涵的纪念性物象。贵州苗族民间蜡染图案具有以下五种审美特征:

(一)质朴美

蜡染的制作者和使用者都是普通的苗族劳动人民,蜡染图案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见所感,并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寄托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呈现的是民间美术所具有的质朴、纯真的美。

(二)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形式美

贵州苗族民间蜡染是贵州苗族人民为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艺术,不仅用在日常生活用品上,包括苗族人民自己的服装、被面、床单、提包、背带等,而且祭祖、婚丧、节日等重大场合都以蜡染为饰。而蜡染图案则根据使用的范围不同,图案内容也不同。如为结婚准备的床单、被面,必然会在上面画阴阳鱼、蝴蝶、鸟、石榴等,画满整个床单、被面,显得丰满繁密却繁而不乱,表现了中国民间的普遍心理:美满和谐。如丹寨蜡染的包袱布,中央是八条双鱼环形围绕中心太阳纹,四角均衡布局着凤凰与牡丹花,周边重复排列着桃花边和四层边框,画面韵律感非常强,整齐的构图加上白蓝两种单纯简洁的色调,极具特色和感染力,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天人合一的阴阳美

贵州苗族民间蜡染图案的创作是苗族民族哲学、民族审美的产物。这种观念是原始人类时期就开始遵循的阴阳相合化生万物的哲学观念不断沿袭下来的。苗族人们相信万物有灵,他们将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不分空间的都画在一起,甚至可以互相借用局部组合成一个新的图案,如用鸟的翅膀、鱼的身子就变成“鸟鱼合体”,鸟喻天、喻阳,鱼喻水、喻阴,“鸟鱼合体”是阴阳相合化生万物的哲学观念。还有蜡染中常见的“阴阳鱼”,也是这个道理。

(四)夸张和想象的装饰美

贵州苗族民间蜡染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纹样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独特的装饰手法将自然界中人们经常见到的花、鸟、虫、鱼等物进行绘制,给人一种轻松的愉悦感。有些图案是通过观察、提炼再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创作出来的,所以蜡染中会经常看见莫名其妙的图案,让人不知所以。如将鱼的身躯与鸟的翅膀或蝴蝶的翅膀画在一起等。也只有他们才会有这样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夸张组合,也正因为如此,才使蜡染具有这么大的魅力。

三、结语

贵州苗族民间蜡染图案是苗族人们感情的凝结,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很高的审美价值。在现今的条件下,虽然苗族民间蜡染图案已经由原来具有精神寄托的意念性文化内涵转化为欣赏的艺术审美形式,但人们依然可以从现代人的思维去联想这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品的精神实质,给人精神上的洗礼和愉悦。当它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元素进入我们现代生活中,就展现了新的文化意义。

[1]张锦华.苗族民间美术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

[2]杨晓辉.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蜡染苗族图案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丹寨蜡染千年
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马丽蜡染作品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