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健康理念 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
2018-05-14徐阿根
徐阿根
笔者观摩了初中3节体育课,分别是(七年级)《跨越式跳高》、(七年级)《弯道跑》、(九年级)《原地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感触颇深。教材内容是传统的,而教学方式是新颖的,凸显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健康促进与终身体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下面就课例引发的感想及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教学内容適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本次教学展示课上,江、浙、沪3位教师执教的内容都是田径项目中最基本的跑、跳、掷的动作技术,是最具封闭式特征的运动技能,也是同行们感到比较难上的教学内容。但他们为了方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遵循教育规律,依靠他们个人的经验,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学生所熟悉的、可接受的教学内容,做到了引导学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练过程中。
1.《跨越式跳高》一课,执教教师以积极助跑、有力起跳、跃过横杆为教学重难点,运用自制的多用途跳高架,让学生自我调节高度,根据教师布置的练习步骤和要求解决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练得十分投入。
2.《弯道跑》一课,执教教师以学生常见的“圆”为题,选学的内容从准备活动让学生用身体各关节画圆开始,到利用各种手臂姿势体验弯道跑练习,感受动作要领,学生表现出较大的练习兴趣。
3.《原地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一课,执教教师始终以学练原地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的动作方法为主,选用2名学生对抗、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练习内容和实心球比赛,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这种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层次分明的内容设计,既反映了他们教学观念端正,又表现出理解钻研教材和把握学生实际的较强专业能力。
二、方法手段精巧、多样,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练习的自觉性
教学方法手段的选用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关系到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高低。本次初中教学展示课执教教师在授课中充分发挥多种方法的合力作用,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或改变练习条件,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练习的自觉性。3位执教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分别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和匹配的组织形式。
1.《跨越式跳高》一课,执教教师将学生分成8个练习小组,采用专门的辅助练习、限制条件练习、挑战高度练习等辅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解决教学重难点。
执教教师在布置学生挑战各自最高高度之前,自己先做了示范,并让学生确定横杆高度。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将横杆升高,教师也多次求饶,学生不理,最后定格在大约1.30m,在场的所有教师和学生都屏住气,看教师跳跃,笔者也担心,万一跳不过怎么办?当这位教师用跨越式姿势成功跃过横杆时,学生们爆发出热烈的叫好声,他们也带着这样的情绪,纷纷投入到自己的挑战之中。
2.《弯道跑》一课,执教教师采用大小圆跑、顺逆时针跑、对抗跑等方法并及时组织个体、小群体、男女群体的形式进行弯道跑体验练习。
执教教师在检测学生掌握弯道跑动作技能环节时,临时安排1名男生和1名女生进行比赛,在跑的过程中,加油声此起彼伏,好不壮观。结果是女生赢了,教师乘势简要点评2名学生在动作技能上的优劣,并提出下次跑的要求,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较高。
3.《原地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一课,执教教师采用2名学生1组进行对抗拉肩+弓步振胸+屈臂打+实心球反拉等方法,并组织小组比赛以检验练习成果的方式进行体验练习。
执教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2名学生1组的对抗拉肩练习时,发现1组男生做动作时相互不太配合,执教教师走到这组学生面前并询问原因,知道原因是互相埋怨对方后,执教教师耐心地告知双方如配合不好容易导致的后果,并且再次进行讲解,指导2名学生的动作,还悄悄说了一句话:“帮助别人是最好的技能”。最终,使得这2名学生改变了各自的行为,笔者也看到他们在之后进行的持球掷远时,2名学生不时地交流与纠正对方的错误动作。
这种将教师自身之情融于与学生练习交流之中,以自己的示范、表情、行为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情感信息,更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
三、目标任务导向,确保学生成功率
纵观这3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授课都有清晰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明确要达到的要求,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积极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实施教学刺激后,合理安排练习,并进行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1.《跨越式跳高》一课,执教教师明确提出:通过学练,75%的学生能掌握助跑与过杆的技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给予了一定的教学刺激:采用了3~5步不同速度要求、跃过不同高度的橡皮筋或横杆(可拆卸、调节)的练习方法与手段,并设置3个练习中常见的问题(起跳时向前冲或跳不起来;起跳腿碰杆;摆动腿碰杆),组织学生边练边思考边纠正。学生们练习情绪高昂,相互鼓励声不断,尤其在挑战自己最高高度练习环节中,加油声此起彼伏,他们完全沉浸在成功喜悦之中。
2.《弯道跑》一课,执教教师要求学生知道弯道跑技术的动作要领,在自我尝试中学会弯道跑技术,并能实际运用。执教教师根据本课目标,从场地实际出发,在场地中央划了直径约为20m的圆,在里面再划1个直径约为18m的圆。在练习时,给予了一定的教学刺激:采用在圆上限制条件(用橡皮筋捆住双臂或左臂或右臂)的跑,让学生体验手臂动作,然后再跑2个不同直径的圆,体验脚着地的动作,最后组织比赛。学生在多种练习方法和练习环境下,不仅练习兴趣盎然,而且始终体验弯道跑技术动作。
3.《原地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一课,执教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说出提高实心球前掷出手初速度的练习名称及方法,还要完成2个或2个以上提高出手初速度的练习方法,以提高其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教师根据此教学目标,选用多样的发展身体躯干伸肌群的练习手段,组织学生练习。学生在明确本课要完成的任务前提下,也关注自己的练习质量,学生间针对动作幅度和出手速度等进行交流讨论,互帮互助,绝大多数学生在效果测试时都完成了任务。
四、有效巡视指导,保证学生学练效果
体育课的教学环境是开放的,也是动态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处在身体练习中,受到的干扰因素也较多,尤其是在技能学习和体能练习时,会碰到许多困难。因而使得体育教师巡视指导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体育课教学进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处在分组或分层练习时,体育教师只巡视、不指导,或频繁集中讲解,浪费学生的练习时间等现象。低效甚至无效的巡视指导普遍存在。本次初中教学展示课的执教教师在巡视指导策略的运用方面,给予了观摩者许多启示。他们在执教过程中,基本做到了:共性问题,教师集中讲解示范;个性问题,教师个别点拨;层次问题,教师深入小组互帮互助。
1.《跨越式跳高》一课,学生分组练习挑战高度时普遍出现起跳前“凑步子”的现象,教师立即集中讲解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助跑距离不准和助跑速度节奏不一以及跃过较高横杆时的信心不足造成的,并再次示范了动作。
2.《弯道跑》一课,学生在进行圆上集体跑的练习时,个别学生的动作方法不对,教师没有停止集体练习,而是将这几位学生叫离队伍,在边上进行点拨指导。
3.《原地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一课,学生分组进行对抗性体能练习时,教师发现第3组的学生互相配合不默契,导致动作不到位,就深入该小组指导,并引导要求他们互帮互助。
3位执教教师巡视指导的行为,使笔者看到了一种自然地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由此而感到,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如能在巡视指导时机、层次、深度上进行研究,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