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要坐而论道 更要起而行之

2018-05-14冯敏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练特级教师研讨

随着长三角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海的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这就必然要求江、浙、沪的中小学体育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以适应人民大众的需求。“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这一交流机制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主题论坛,引领方向

“两省一市”体育特级教师专题论坛是“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的3大板块(专题论坛、课堂教学观摩、体育活动展示)之一。每次研讨活动都有一个主题,每次活动的主题都是“两省一市”特级教师研讨的热点话题,是与会教师关注的聚焦点,也是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风向标。

纵观近几届的研讨活动主题,都围绕童趣、超越、健康、有效和素养等几个关键词展开研讨,细细品味很有意思。如,2014年在浙江省嘉兴市的研讨活动仅限于小学段,因此,围绕“趣味课堂”这一主题展开研讨是抓住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魂,研讨价值较高。学校体育需要不断前行,但体育课程改革从来就不是推翻之前的一切,一定是继承以往传统基础上的发展,面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学生上了12年的体育课却没有学会一项体育项目技能的现状,如何直面挑战,通过体育教学改革实现超越。2016年和2017年的活动主题均围绕了学科核心素养、终身体育及健康促进的培养目标来展开,要实现目标必须通过各学段的日常有效教学来达成。

所谓有效通常是指“足够实现某一目的,达成预期或所期望的结果”。从“有效”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有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结果中与预期教学目标相符的部分,是以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吻合程度进行评价。有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程度,具体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要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进行评价。有效率是指教学投入的精力、时间与教学活动结果(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时间之比。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切的教学手段,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那么,在健康促进、终身体育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视野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本次研讨活动中江、浙、沪的3位特级教师的主题论坛发言,给予了很好的詮释,使与会的广大教师受益匪浅,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对这一主题的思考。

健康促进是体育学科的本质特性,是体育课最基本的任务和教学目标,在当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更应该提倡体育课适宜的运动负荷,适宜的运动负荷是1节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和关键要素,这是衡量体育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使学生因体育而终身受益,这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也是每堂体育课教学目标必须体现的。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和行为,体育课所制订的目标必须是三维的、整体的,在重视知识技能和运动负荷的同时,实实在在(可视、可操作)的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2个维度的目标。通过有效教学达成所预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课堂展示,践行理念

课堂教学是彰显先进教育理念的主阵地,是体现体育教学改革思想的重要载体。作为每次都有主题的“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的另一个板块,课堂教学是与研讨主题相呼应的,是一种以外显的教学行为作为特殊语言的交流。笔者所看到代表上海市执教教师执教的课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如,2014年在嘉兴,《跳跃:各种方向的单、双脚跳跃》一课,执教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单、双脚丫”组合的直观形象教学方法进行跳跃教学;又如,2015年在上海,《微笑足球》一课的自制弹簧“标志桶”;《持轻掷准》一课的自制投准靶“僵尸”;再如,2016年在镇江,《耐久跑》一课,执教教师采用定向跑的元素,将长三角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融入耐久跑课中,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们愉快地进行学练,化枯燥为有趣,变单一为多元,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今年浙江临海的研讨活动,笔者观摩的3节小学体育课,都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篮球:多种形式直线运球动作方法》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多种形式直线运球动作方法,执教教师将单一的直线运球与原地运球、多种抛接球进行了组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而且改变了脱离动作结构化的单一动作教学,比较贴近篮球运动的特点。《走与跑:各种姿势起跑》一课中,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化教学,将蹲姿起跑、坐姿起跑、仰姿起跑分别融入“放烟花”“防空警报”“火灾逃生”情境中进行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突出了教学重点,实施了生命教育。《水平二(三年级)无器材障碍跑》一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传统的用器材设置障碍跑的教学形式,采用人体搭建障碍的方法,简单实用,可复制,可推广。这不仅发展了学生通过障碍的能力,提高了练习密度,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3位执教教师都较好地践行了“健康第一”的理念,运动负荷适宜,注重促进人的多元发展,课堂教学效益良好。

观摩课后,也引发了笔者对教学的很多思考,如,球类教学中如何实施规则教育?“火灾逃生”等情境中如何合理设置安全区域情境,使情境设置更好地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如何更好地利用人体障碍创想这一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进行分享,过障碍如何体现适合个体差异的教学等。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研讨活动还是很有效益的,对笔者而言,此次临海之行还是收获颇丰的。

三、区域互动,引发思考

“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为“两省一市”的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和广大体育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每次研讨活动笔者都会带着满满的收获,深入思考:中小学的体育改革如何在行动中不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钟摆现象,如,不过分讲技能动作的教学,就出现弱化必要的技能动作教学的现象;过分重视运动负荷,就变成枯燥单一的体能课了;过分讲兴趣化,有些体育课倾向唯兴趣课了,就成了“唱游课”。

在实施“小学体育兴趣化”过程中,必须厘清兴趣与技能、兴趣与体能的关系。学生一旦对某项运动(活动)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参与技能学练,反过来技能提高了就会促使其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假如学生对篮球运动不感兴趣,他会积极主动参与技能学习吗?假如学生投篮总是不进,他会对篮球项目感兴趣吗?同样,假如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感兴趣,他会积极主动参与学练,在学练中体能得到发展。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正确处理好兴趣与技能,兴趣与体能的关系,通过培养学生对体育、体育课的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技能的学练和体能的发展,使小学体育兴趣化的改革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初中体育多样化,应在基于现行课程标准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种体育项目学练,有多样化的体育健身经历和感受。《体育与健身》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需全面落实课程所设置的教学内容。基于《课标》,同时也意味着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不可能无限扩大(课时所限)。

对于高中专项化,需处理好保证基础与专项发展的关系,在学生专注1~2项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学习(运动认知)的同时,还应注重“健身实践”“社会适应”2个关键能力的整体培养。确保基本内容、教学内容的正常实施,如果不重视基本内容的教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必将弱化。在保证基础教学的前提下,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使学生最终形成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发展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冯敏,上海市闵行区体育小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练特级教师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网络纲环境下作文纲目评价的使用效应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