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费结构性行情未完待续
2018-05-14赵康杰
赵康杰
2017年,A股大消费领域中的“三驾马车”白酒、家电、医药行业演绎出一轮结构性行情,其中,以贵州茅台、格力电器、恒瑞医药为代表的优质公司业绩增长稳定,股价接连攀升。接受《红周刊》采访的资深投资者认为,A股结构性行情在2018年仍将延续。在消费升级的影响下,大消费龙头公司优势地位稳固、马太效应凸显,把握竞争力强的大龙头和细分行业龙头才能够尽享确定性红利。
投资过程中还是最先看好高端白酒的确定性机会,家电行业“双寡头”的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在2017年的市场行情中有着不俗走势,它们有着优秀基本面的逻辑支撑。
茅台提价锁定全年利润 次高端高增长有望延续
市场期盼已久的贵州茅台提价终于迎来“靴子落地”。12月28日,贵州茅台披露《关于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的公告》称:“公司自2018年起适当上调茅台酒产品价格,平均上调幅度18%左右。”在进行价格调整的同时,贵州茅台也进一步披露了公司2017年经营数据:“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6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50%左右;预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8%左右。公司力争2018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增长10%以上。”
贵州茅台5年以来的首次提價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红周刊》记者注意到,在贵州茅台披露调价公告后短短4天时间,就有19家券商发布了关于茅台提价的研究报告,有10家券商对贵州茅台的目标价进行了上调。其中,4家券商将贵州茅台的目标价上调至800元以上,同时对贵州茅台2018年全年的净利润也进行了修正。
对此,长期关注大消费领域的温莎资本基金经理魏新元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茅台酒线上、线下终端缺货情况严重,不少消费者至今“求酒无路”,这也是贵州茅台大胆提价的底气所在。“茅台现在进行提价并不会对其终端需求产生太大影响,在卖方市场主导下,茅台提高的18%出厂价将直接转化为公司的税前利润。所以我们看到提价公告一经披露,诸多研究报告纷纷跟进调高了对贵州茅台2018年的业绩预测。”
“茅台提价确实已经提前锁定了公司2018年的全年利润。”高溪资产合伙人陈继豪对《红周刊》记者说,随着茅台酒出厂价上调18%,批条价(计划外)也由此前的900多元提升至1499元,涨幅更加明显。“综合计划内外的两方面涨幅,茅台酒的实际涨幅可以达到24%。再加上投放于生肖酒、定制酒和对外出口的产能扩充,茅台的附加值将会更大,保守估计,贵州茅台2018年的业绩增幅将达到25%至30%。”陈继豪认为,如果贵州茅台业绩兑现,市盈率预计会下降至25倍左右,安全边际会得到充分凸显,在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持有贵州茅台的收益将是确定的。“因此,在茅台酒提价和A股纳入MSCI的双重利好催化下,机构对于贵州茅台为代表的名优白酒的配置比重也会更上一层楼。”
《红周刊》记者梳理后发现,对于此次茅台提价,有不少券商从次高端白酒的成长机会角度予以解读。其中,东方证券认为,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高端白酒提价,进一步打开了行业“天花板”,高端白酒价值回归后原本备受挤压的300元至500元价格带竞争格局变好,次高端白酒迎来增长机会。“自2017年开始,主流次高端白酒迎来涨价潮,水井坊、沱牌舍得、今世缘等品牌纷纷上移出厂价,批价、零售指导价也随之调高。在本轮消费结构升级中,最具性价比的次高端白酒契合了大众需求的转变,2018年有望和高端白酒一齐迎来量价齐升的盛况。”
在张可兴看来,次高端白酒未来并不缺乏成长机会。他对《红周刊》记者表示,高端白酒未来能够以价格抬升带动业绩增长,次高端虽然也可以跟随高端白酒提价,但未来一定是在“性价比”的带动下以“走量”为主。“中国14亿人口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费得起茅台,如果将白酒消费群体归为纺锤形结构的话,那次高端白酒将是未来3年至5年的主流消费价格带。当然,我们在投资过程中还是最先看好高端白酒的确定性机会,次高端白酒目前格局未定,洋河、水井坊谁能够做到一家独大仍是未知,但对于整个次高端白酒行业来说,未来的机会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2018年空调行业增速或将回落
把握行业龙头尽享确定性红利
与白酒行业相似,2017年白色家电明显强于同期沪深300指数,在白色家电板块中,则以空调行业的增长最为明显。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空调市场实现高增长,前10个月累计内销量达7645万台,已经突破历史峰值,预计全年空调销量将达到8696万台,较2016年同比增长43.77%,2017年空调行业的内销增速将创近10年新高。空调行业在2017年的高景气能否延续至2018年?
《红周刊》记者翻阅多份研究报告后发现,主流观点对空调行业在2018年的表现偏于谨慎。其中,平安证券认为,2018年空调内销增速将大概率回落,预计增速或降至10%。在平安证券看来,空调行业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2017年的行业高增长基数影响之外,还受制于地产周期的影响。“从地产周期来看,2017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46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1%,预计全年销售面积增速回落至17%(2016年销售面积增速约22%),由于空调市场表现往往滞后地产销售约一年,所以2018年空调市场大概率滞后地产出现增速回落。”
“空调行业2018年增速大概率回落,整体估值提升空间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空调行业在2018年缺少投资机会。”龙赢富泽资产投资总监童第轶对《红周刊》记者表示,对于龙头公司而言,通过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抬升,足以平抑短期行业增速回落的冲击,格力、美的、海尔三大龙头的市场份额近年来逐步抬升(2017年11月,3家企业空调市场占有率合计74.6%),这一趋势未来还将持续下去;而且,除了内销外,龙头公司的外销业务同样不可忽略,“一带一路”的推进,也为外销业务进一步提供了增长空间。“2017年,家电龙头企业的上涨逻辑非常清晰,在业绩的驱动下,品牌‘护城河进一步得到拓展,而这个逻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就算整个空调行业的景气度在2018年略有下降,对于龙头公司的基本面来说,也不会构成太大影响。何况10%的增长对于空调行业来说,也不能算是一个很差的成绩。”
作为家电行业“双寡头”的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在2017年的市场行情中有着不俗走势,而作为细分领域的厨电龙头老板电器同样表现抢眼。在采访过程中《红周刊》记者了解到,老板电器股价接连攀升的背后,有著优秀基本面的逻辑支撑。
“近几年,整个家电行业的增速在逐渐放缓,但厨电领域却逆势上行,增速比较稳定。”魏新元表示,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国内厨电行业未来基本会维持10%以上的增幅,远远高于家电行业平均水平。“现在,空调、冰箱、洗衣机基本都是居家标配,但例如嵌入式厨电领域的消毒柜、蒸汽炉现在基本尚未普及。”在魏新元看来,在消费升级大逻辑的影响下,厨电普及率的快速提升将成为厨电行业的成长基石。“一款老板电器的嵌入式蒸汽炉售价7000元,依然有很多消费者购买,未来这些厨电能否进入寻常百姓家?我认为是有这种可能性的。而且受益于高毛利,作为厨电绝对龙头的老板电器具有非常强劲的爆发力,我们了解到,老板电器一款售价近万元的嵌入式厨电产品,毛利率可以达到90%,这是无论格力还是美的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魏新元对《红周刊》记者说,厨电的细分领域非常多,整体集中度并不高,但是老板电器在其主打产品(燃气灶、油烟机、嵌入式厨电)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却可以达到40%至50%,且每年可以维持5%的增幅。“所以,我认为厨电是除了白电之外,最具有确定性的行业,从这个角度看,老板电器的长期成长性也不弱于美的和格力。”
国内药企进入转型时点 创新药迎来“价值春天”
与白酒行业和白电行业在2017年的惊艳表现相比,医药板块却在整体走势上稍显不温不火。数据显示,医药板块在2017年累计涨幅3.56%,远低于沪深300指数涨幅(21.78%)。此前,有业内人士接受《红周刊》采访时指出,目前国家对于医药体系的费用支出管控仍然比较严格,整体来看,医药股难有成长机会。不过,市场有不同观点认为,虽然在控费大环境下,低质低效的仿制药和辅助用药首当其冲,招标降价使得大量仿制药企的销售额和毛利率明显下滑,一致性评价也将促使不具备技术和资本优势的低端仿制药企逐渐失去市场,但在仿制药监管趋严、批文收紧、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创新药反而将脱颖而出,成为优质药企发展的主流方向。对此,中银国际也表示,国内医药行业目前已经出现拐点向上的临界点——多个创新药进入临床3期,2018年至2019 年将逐步上市。 “近两年,市场对医药创新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只有创新才有突破的阶段。”金百镕投资副总经理马学进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认为,中国已经算是医药大国,但大而不强,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主流制药水平仍停留在仿制的阶段。马学进指出,仿制药有两个重大缺陷,一是定价低,二是品牌弱,本身技术含量较低,加之仿制厂家众多,天然就是通过价格战争抢市场,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药品的替代,价格逐年下降,因此,仿制药行业存在较强的“天花板”。“反观创新药,正好在上述两个方面克服了仿制药的重大缺陷,一方面可以高定价,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国医药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声誉。”
《红周刊》记者了解到,2010年以来,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已陆续有重磅创新品种上市,如恒瑞医药的阿帕替尼、艾瑞昔布,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康弘药业的康柏西普等。另外,还有一些公司的重磅品种已经进入临床3期或NDA申报阶段,预期可于未来两年内上市。
对此,华安证券表示,重磅产品密集问世将成为创新药行业保持未来持续增长的强大推动力,未来10年是中国将完成从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创新药将是A股医药行业最重要的投资机会。
在马学进看来,选择投资标的的顺序应为生物药创新优先化学药。他对记者解释称,从近年全球重磅药物的排序看,前10名中,8个是生物药,2个是化学药。“生物药因其靶点明确、疗效好、副作用相对降低,销售额一般也更高,是未来药物创新的主流。此外,生物药研发难度高,即使是生物类似物—生物仿制药,由于其分子结构更复杂,仿制的门槛也高于化学药。生物药在专利到期后,受仿制药的冲击小于化学药,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