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文化视角下广东高校艺术创新人才培养

2018-05-14吴爱邦吴卫光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

吴爱邦 吴卫光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岭南文化对广东高校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创新求变有利于艺术创新,务实有利于艺术发展。然后分析了艺术创新人才对岭南文化的作用:深化岭南文化的内涵,强化岭南文化的特质,提升岭南文化的现代性。最后提出了基于岭南文化的广东高校艺术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立足岭南文化的创新求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岭南文化的重商务实,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推进岭南文化的现代性,构建艺术人才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岭南文化 广东高校 艺术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吴爱邦(1979- ),男,广东罗定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吴卫光(1957- ),男,广东梅州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广东 广州 5100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2-0093-03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创新性、务实性、享乐性和直观性。岭南文化与广东高校艺术创新人才培养之间具有很强的契合性、关联性。探索广东高校培养艺术创新人才的路径,对于弘扬岭南文化、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岭南文化对广东高校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

岭南文化是广东高校培养艺术创新人才的重要思想资源,促进艺术创新人才的文化自觉,塑造艺术创新人才的文化意识,深刻影响艺术创新人才的价值选择和创新行为。

(一)创新求变有利于艺术创新

鼓励冒险、崇尚创新、竞争开放的岭南文化是艺术人才进行艺术创新的文化土壤。改革开放以来,开放、宽容、创新的岭南文化不仅孕育了众多本土重量级的文化艺术名人,而且吸引了大批其他地区的文化艺术名人参与到文化强省建设中来。他们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经济效益,为推进岭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岭南文化彰显出新的活力,創新求变的特质得到进一步升华。因此,广东高校培养艺术创新人才,以岭南文化中的创新求变作为价值观照,以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凝聚情感认同,把艺术创新内化为个人的思维习惯、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为艺术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提供文化力量。

(二)务实有利于艺术发展

岭南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地位,形成了重务实、崇实效、求实用的特征。务实特征在艺术创新人才培养中可以理解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在当代岭南地区,务实思想集中体现在平民文化上。平民文化作为岭南文化务实思想的产物,主要特征是“俗”和“实”。“俗”即关注人民的世俗生活,“实”即关注人民的切身利益,“俗”和“实”体现了鲜明的人本主义和市民社会的色彩。广东高校要突破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瓶颈,就应立足于岭南地区的平民文化,从满足岭南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满足岭南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明确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艺术教育的办学方向。

二、艺术创新人才对岭南文化的作用

艺术创新人才队伍的壮大、艺术的商业化运作,与岭南文化的发展并不矛盾,反而会深化岭南文化的内涵、强化岭南文化的特质、提升岭南文化的现代性。

(一)深化岭南文化的内涵

在艺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广东高校以岭南文化为背景,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培育出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艺术创新人才具有的创新进取、关注民生、学以致用等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进一步夯实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体系,使岭南文化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鲜明的经世致用、开拓创新的精神。

广东高校推进岭南文化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创新颇具岭南特色的艺术形式。艺术类大学生搜集和整理岭南地区的民间艺术,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设计、公共雕塑、装饰图案等载体中,增强岭南风物的标识性和熟悉度,展现岭南艺术的魅力,拓展岭南艺术的内涵和外延。

(二)强化岭南文化的特质

在历史发展中,岭南地区与北方权力中心无论是在地理环境上还是在思想文化上都保持相当的距离,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被边缘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岭南文化形成了重商的价值取向、思想范式。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域文化来说,岭南文化具有唯实利、利益至上的功利主义倾向,发展出兴利、重商的精神特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岭南地区的文化艺术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这为高校培养艺术创新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艺术创新人才为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提供智力支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广东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艺术创新人才在文化艺术消费与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之间找准结合点,在文化艺术产品服务上兼顾商品性和文化性,以创意产品、艺术产品的消费为重点,在创造文化消费市场的同时引导人民加深对岭南文化的认同,确保岭南文化在艺术人才推广和参与市场开发中向高层次、高品位发展。

(三)提升岭南文化的现代性

岭南文化发展至今,其内容、思想、形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消极因素。有学者认为,广东人充满了铜臭味而少了文化味。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从总体而言,广东人的文化意识、公民意识、政治意识等的确有待加强。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岭南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广东高校应增加对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物质投入,探索艺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岭南文化环境,以提升艺术创新人才的创造力,这是岭南文化实现现代转型的重要途径。

三、基于岭南文化的广东高校艺术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岭南文化为艺术人才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广东高校应扎根于岭南文化之中,积极探索培养艺术创新人才的途径。

(一)立足岭南文化的创新求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高校既要探索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共同规律,又要避免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岭南人富有冒险创新精神,对异质化有着执着的追求。广东高校在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求新求异、因地制宜、因势而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塑造学生的创造个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此外,广东高校要充分发挥“敢为天下先”的岭南文化特色,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教育行政部门要减少对学校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扩大办学自主权。岭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和优良的传统,广东高校要发掘岭南文化的优秀内涵,促进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坚持现代主义和岭南文化的结合,坚持国家文化全局性特征和岭南文化区域性特征的并重,以艺术文化、艺术教育、艺术创新充实岭南文化的精神品格。

(二)结合岭南文化的重商务实,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广东高校在进行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时,应坚持商业与艺术的统一。

1.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当前,广东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文化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与广东高校以市场为导向的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是分不开的。广东高校积极推动文化艺术与商业的有机结合。艺术人才利用艺术社团、美术场馆等展示岭南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种文与艺搭台唱戏的做法,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素质,又能为培养艺术创新人才提供重要平台。总之,发挥岭南文化和广东高校的双重作用,能培养富有人文主义精神、立足文化产业发展、综合素质高的艺术创新人才。

2.加强与文化产业实体联合培养艺术人才。目前,广东各高校都加快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步伐,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广东高校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一方面对岭南文化进行保护、开发和规划,创新岭南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另一方面联合文化创意公司、企业,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推动艺术人才面向市场、面向人民、面向社会,让艺术人才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接受市场的考验,提升艺术人才的竞争力。

(三)推进岭南文化的现代性,构建艺术人才的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岭南文化的特点深刻影响到广东地区的高校校园文化风格, 同时也熏染着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思维方式。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吸取岭南文化的创新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立足广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市场经济意识和艺术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學校可组织各种艺术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岭南艺术名家的艺术思想和方法。总之,将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思想结合起来、将艺术理论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以岭南文化精神激励学生的艺术实践,凸显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实践证明,将优秀的岭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利于促进岭南文化、人才培育、经济建设三者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权时,李明华,韩强.岭南文化(修订本)[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2]邓启龙.开放的岭南文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3]田丰.实现文化自觉,全面提升岭南文化竞争力[J].广东社会科学,2003(3).

[4]徐南铁.20世纪末岭南文化的现状分析[J].学术研究,1999(12).

[5]柳立子.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城市文化发展——以广州与岭南文化为例[J].学术界,2014(2).

[6]吴爱邦,谭钊.岭南文化与广东高校校园文化[J].南方论刊,2011(9).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
基于项目的“岭南文化研学行”特色课程开发与设计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岭南优秀文化在技工院校德育课教学中的融入及效果分析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
岭南文化多元融合的特点探析
提升生态城市的文化竞争力研究
舞剧《沙湾往事》的解析
新岭南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略论屈大均与岭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