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科小学教师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分析

2018-05-14张琼

知识文库 2018年14期
关键词:轮岗全科农村教师

张琼

为了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国家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鼓励高校师范生支教,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教活动等支援农村教育的规定和措施,希望他们将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支教过程中,让农村教师逐渐意识到教学更要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而非结果,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说明了全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现状,阐述了全科小学教师教育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实践层面看, 小学新课程改革强化了对小学教师知识结构文理兼通的要求, 但承担小学教师主要培养任务的地方师范院校并没有扎根于小学教师培养特点和规律, 因缺乏全科教学能力而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因此,我国小学教师培养在追求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依托地方师范院校小学教师培养的特色资源,培养以乡土为根的基础教育战略发展和功能定位,从而着力破解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 “短板”。

1 我国城乡均衡教育的现状

1.1教师流动不均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力资源从一个工作岗位或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岗位或地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导致我国中小学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流动加剧了农村师资的严重短缺,制约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2教育经费的缺乏

城乡农村义务教育因均衡发展缺乏相应的保障。义务教育的经费的提高,有效改善了农村办学的条件。然而对于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还是依靠当地的经济收入,导致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差距很大,相对的农村教育质量也不高。

1.3资源配置不均衡

我国形成的经济结构是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这种经济结构下城市的教育设施发达,而农村的教育设施比较落后。虽然国家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与经济发达的城市投入到教育领域的经费相比差距依然明显。义务教育办学条件都是偏向于城市的,在教育经费上沉重的负担在一定基础上阻碍了农村办学条件的提高,从而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

1.4教师队伍的弱化

在比较贫困的地方,学校环境不好,农村老师的工资比城市老师低的很多,差距很大。因此也就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师过去,师资相对薄弱,教师质量也会慢慢的下降,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2 全科小学教师教育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2.1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乡村弱”是长期历史沉淀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跨越城乡之间空间的障碍,现在信息已经覆盖,现在关键在于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十九大以来,中央提出要建立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关键在于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是离开原来的学校还是不离开。在完善交流轮岗制度时应该鼓励乡村教师走出来,使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成为常态。一方面一体化设计必然是双向全员的设计,健全完善城乡师资统筹配置机制,为进一步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行动方向。另一方面的推广跨城乡联合协作办学模式,改变“乡村弱”对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意义重大。同时县级政府要在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给予保障。

2.2提高教育质量

2.2.1创新培养模式

全科教育秉承了中师教育无明显学科壁垒的 “综合培养” 价值取向。一是实现小学教师角色由知识型的职业人向复合型的专业人转变。二是要求师范生要学习小学阶段开设的全部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 指导学生将诸多知识能力 “综合” 内化成全科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和个性品质, 使毕业生能较好地适应农村偏远地区多科教学的实际需求。

2.2.2创新教育模式

农村教育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在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之后,如何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是當务之急。需要探索在教师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例如:要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运用大量的直观的教学方法外,还要使学生在体验中提高,在参与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在课堂上,教师还要下功夫为学生制作了大量的卡片、图片,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身边的、书本上的所有实物图。另外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头饰与图片。不仅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为农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天地,也弥补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应当看到,教育质量不是片面的应试教育,而应当在学生的价值观、身心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上下功夫。因此实行“朴素而幸福的教育”,不但可以帮助农村学生克服厌学情绪,而且还有效地改善了教育品质。

2.3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立足于解决偏远地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问题,以此确保教育底线公平的实践品性。二是全科教师要置身于农村真实的教育场景当中,不断提升全科教师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对全科教师定期培训,既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学龄、 学历和学科等多维度结构,同时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促进教育底线公平缓解了农村师资匮乏的现状,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不好。因此,合理配置资源对于构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具有深远影响。

2.4关注教师群体

改善农村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吸引和稳定高水平农村教师的基础措施,只有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才能更有效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目前各地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实行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的补充新机制,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轮岗全科农村教师
别让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变了味
让轮岗教师感受温暖获得成长
乡村教师轮岗交流缘何如此难?
国家卫计委: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成立全科医学系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
我国全科医生缺口巨大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