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文化物质载体培养“有血性”军人的思考

2018-05-14胡坦

知识文库 2018年14期
关键词:血性官兵载体

胡坦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解放军报及新媒体也在4月份开设了“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专栏。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我军利用革命文化物质载体培育“有血性”革命军人的传统由来已久,在这方面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可是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国门的打开使得各种文化涌入,面对多元文化,部队官兵在接受革命文化熏陶上似乎越来越流于表面和形式,和平年代的到来似乎让血和战争留下的印记慢慢被抹去,一些经典的革命英雄典型故事也难以激起年轻官兵心中的热血与豪情,一种文化如果不能被广泛接受,那么将会面临著逐渐淘汰或者没落,目前培养“有血性”革命军人中革命文化物质载体开发与利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有血性”革命军人与革命文化物质载体的认识性问题

1.1 节日化、休闲化问题

革命文化物质载体在培育“有血性”革命军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偏向于节日化,也就是似乎要到了纪念日才能学习革命文化,而在平常生活、日常训练中集中式地利用和学习的就比较少。不少革命文化物质载体还存在商品化现象,似乎去革命旧址或者博物馆参观旅游一趟,就是接受革命文化熏陶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革命文化物质载体被还被视作经济创收等资源,不太重视其文化和精神价值,开发时或多或少地都使原本纯粹的革命文化学习蒙上了购物、旅游、休闲等面纱,从而大大地掩盖了它原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革命文化物质载体作为一个中介的存在,最终要传达的是精神,因此如果最终没有完成精神上的传输完毕,就说明在这个传承的过程是失败的,也就是没有起到这个载体应有的作用。

1.2 认同感、融入感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国内各种利益关系的深层次矛盾和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这些矛盾也同样反映在部队工作中。广大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太重视,认为思政教育就是训练间隙的休息,参加程度和興趣不高。部分官兵在提到革命文化时,存在口头上夸赞,心理上不认同的现象,还有部分官兵将革命文化等同于文化革命,还有部分官兵认为革命文化过时了,资本主义提倡的个人英雄主义等才是时髦,因此,存在对待革命文化物质载体时心底往往认为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现阶段我军的军事训练任务繁重,一些单位在革命文化物质载体形式上下了心思、增加了投入,教育效果仍然不那么明显。有些官兵没有战争威胁的忧患意识,对战争的思想准备明显缺乏。实际上,中国军队已经充分认识到“和平兵”、“和平官”的问题,也非常注重革命文物物质载体革命军人“有血性”品格的培育,并且在非军事化行动的实践中加以检验,但是为战强战的战斗精神仍无法切实入脑入心。

2 培养“有血性”革命军人与革命文化物质载体的整合性问题

2.1 革命遗址的开发利用问题

在国务院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多处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前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均有革命遗址和相关纪念建筑物。由于革命遗址及建筑物具有“事件性”的特点,也就是更倾向于在原址上重复历史事件以此来加深参观者或观看者的代入感和融入感,当然还有情景再现、历史重演等也能够更好地使受教育者融入革命当时的境况。目前革命遗址的开发利用还缺乏完整的规划、统筹和规范,当然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资源的整合,第六批、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一些新增的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进行分类和合并。

2.2 革命博物馆的开发利用问题

我国现有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200多座,比较系统地再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但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在同一管理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矛盾,以上海为例,现有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管理不统一,或隶属于文化局或隶属于民政局,因此存在经费来源不稳定、管理不够紧凑等现象,这对革命博物馆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

另外还有临时展览少的问题,展区信息更新不及时,展览内容年年不变;讲解人员专业素质问题,讲解方法比较单一,都是以介绍性为主,缺少与观众的沟通交流;革命文物物质载体研究少,对文物展品往往是简单介绍其来源来历,而较少科研讲座式的互动交流;博物馆之间大多数文物很少进行交流,限制了博物馆文物优势的发挥;另外网上博物馆建设力度也不够,只有一些基本信息,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库。这些方面的不完善都会使得革命文化物质载体培育“有血性”军人的力度大大减弱。

2.3 革命文献的收藏利用问题

革命文献作为传统的革命文化物质载体,除了革命遗址、博物馆能够收藏和展出以外,地方图书馆也应该具备储存和收藏并整合这类资源的职能,本地方的一切资料,所有看得见摸得着或者能通过物质形式反映史实的,都是能够传播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革命文化问题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量革命文献资源散落民间,处于无保护、无管理的状态,急需收集并扫描数据化。而目前地方图书馆尤其是革命老区的图书馆馆藏结构不尽合理,馆藏内容不够丰富,已有的文献内容建设缺乏系统性,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欠缺完整性,管理与规模都不够大,文献数据库存在数据质量不高,难以有效整合资源,后期维护和管理也跟不上。

3 培养“有血性”革命军人与革命文化物质载体的多样性问题

反映革命历史是军旅题材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过去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的年代里,戏剧、歌曲、报刊、杂志、教材等作为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受到部队官兵的喜爱与欢迎,因为这种直观的方式往往能够从多方面传达精神与感受,满足受教育者听、说、读、写等多维度的需求。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纸媒已经不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

但部队生活严肃而紧张,受到部队管理需要,生活环境比较封闭,这就造成了部队官兵与外界社会相对隔绝,接受外部信息的途径手段受到限制,因此在利用革命文化物质载体培育“有血性”革命军人方面也比较局限。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军队基层政工干部一搞教育就是“一上课二讨论三对照”的“三板斧”,容易下意识地把受教育者当成物品,采取以“洗脑”的方式强硬灌输,讲大道理、讲大概念、单纯喊口号,或者是所讲事例内容重复不变,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甚至于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为了“教育”而教育,把教育变成了单纯的“补笔记”,教育效果却很糟糕。革命文化物质载体要真切地发挥服务功能,并不能只靠这种单调的形式走走过场。

电子数据、电子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短时间内进入受教育者的脑内,进而感染他们的心灵,而且,信息时代的来临带来了快节奏的需求,类似影视作品、微信文章、网络课程等等新的革命文化物质载体仍然可以代替老方式行使原本应该发挥的职能,《激情燃烧的岁月》、《建军大业》等影视作品的热播,主流媒体开设的微信公众平台以及越来越多的网上课程很好地验证了这个道理,但如何能够利用好这些资源还有待发掘。

4 培养“有血性”革命军人与革命文化物质载体的实践性问题

人的认知总是从最直观的感受开始,因此革命文化物质载体通过陈列展览、示范演示等方式,展现其承载的精神内容,便于受教育者细致感受、理解和认知。但是展示的效果并不能达到最后的目的,展示只是最初的一步,最后的目标是指导实践,目前关于革命文化物质载体的展示,第一,多数是静态展示,静止的状态不能留给受教育者深刻的印象,可能这边看完那边就忘了;第二,多数是独立的展示,并不是呈系列,在逻辑上或者在历史上没有成连贯性,受教育者没有办法接收到成组的信息,精神的传递是不同步的或者说是断裂的,比如说一把旧式手枪进行展览,而不是从属的系列展览;第三,多数是表面的展示,载体的内涵没有被深入地挖掘出来,比如说一张宣传画,有可能给予它的描述就是宣传画,而没有继续深入地了解里面的内涵和故事。感性认识是粗浅的,反映的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若不加以深化,就很难对革命文化物质载体的内涵形成理性的认识;第四,多数是联系不紧密的展示,革命文化物质载体要对培育“有血性”军人起积极作用,那么一定要联系部队实际,贴近官兵心灵,才能激起他们血液中的战斗精神。但目前部分部队进行有关教育时偏向于笼统的教学,没有很好地对革命文化物质载体作出选择或者筛选,反而像大锅饭一样,一股脑填进去,或者是一群人、一批人同时进行教育,不分年龄、不分层次、不分重点,这也是红色文化物质载体观后印象不深,出现指导性不强、针对性不强、实践性不强的原因之一。

革命文化物质载体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人们的整个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每一个载体的内涵和外延也是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的,丰富革命文化物质载体培养“有血性”革命军人的手段方式,目的就在于坚持革命文化物质载体与时代共进的原则,在厚重的历史沉淀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扬弃进行更新,使其承载新的时代内容,易于被官兵真正接受,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引导功效。因此,想要真正做到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文化,还要切实地利用各种文化载体的功能和效用,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官兵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广泛,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要拓宽社会各界的沟通渠道,联合开发革命文化物质载体资源,共享革命文化物质载体资源库,为官兵的教育和健康成長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猜你喜欢

血性官兵载体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血性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血性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以人民的名义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机会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