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国学教学策略
2018-05-14肖丽
肖丽
近些年来,国学热不断升温,为了适应这一时代潮流,我院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引入了国学教育,主要课程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经典。如今,我院的国学教学已经走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经过实践教学的检验与修正,其教学策略也不断完善。在此,笔者拟对我院的国学教学策略进行详细地探讨,希望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热持续升温。上至高学段,下至低学段,甚至是学前教育学段都掀起了国学热潮。以学前教育学段为例,国内首套幼儿园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经完成,其内容囊括了《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教程。为了顺应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我院在各个专业中开设了国学经典课程。学前教育专业作为我院学生人数的专业,其国学教学也走在了全院的前列,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其中,《三字经》是教学重点,以下就以《三字经》为例来谈我院国学教学的策略。
《三字经》是国学经典中最为辉煌的篇章,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留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对于《三字经》,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的生,熟悉是因为很多人能说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陌生是因为能够随口诵出“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人却寥寥无几,这种现象在我院的学生中更为普遍。针对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 ,在《三字经》的国学教学中探索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1 在教学中融入诵读,通过诵读理解《三字经》的内涵
《三字经》的语言形式独具特色,非常适合诵读。全文皆为三字句,在句式的组合变化上,灵活多变,活泼自然。全篇或四句一韵,或六句、八句一韵,读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中“善”、“远”押上声韵;又如“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其中“迁”、“专”押平声韵。韵脚变化多样,读起来具有传统诗歌的音乐美感。同时,前后连贯、衔接自然。段与段之间不仅有内容上的关联,还用数字进行了连接,过渡自然巧妙,如从“三才者、三纲者”到“此四时、此四方”到“此五行、此五常”到“此六谷、 此六畜”到“七情具、乃八音”到最后“乃九族、此十义”。
《三字经》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通过诵读理解其内涵是可以实现的。如“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君臣义即君臣之间要有一定的道义,要有彼此恰当和合适的关系,父子亲即父子之间要相亲相爱,夫妇顺即夫妇之间要和顺,它倡导的是一种爱,一种关切,一种道义,倡导温馨和谐的君臣、父子、夫妇关系,而不是一味的顺从与服从,这些学生在诵读中都可以体会得到。
2 以实践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兴趣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如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等。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有所侧重,有所取舍,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规避学生的劣势。
在《三字经》的教学中,实践教学贯穿始终。如《三字经》的诵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又如《三字经》的具体讲解,在《三字经》中蕴含着很多的人生哲理,而这些哲理往往是蕴含在故事当中的。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强调的是环境的重要性,“融四岁,能让梨”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精神。这些人生哲理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去讲故事,通过对故事的讲解引发学生的思考。
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忙碌起来,而不是一味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而自我的体验与思考也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3 以赛促学,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比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三字经》的教学中融入了几种形式的比赛。一种是与之前的诵读相结合的朗诵比赛。在《三字经》朗诵比赛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他们穿上汉服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在朗诵中融入舞蹈、唱歌等形式,他们将情景剧表演与朗诵有机结合……第二种是歌唱比赛。《三字经》,抑扬顿挫,适合诵读,当然也适合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歌唱功底,他们给《三字经》配以音乐,娓娓唱来,别有一番风情。第三种是讲故事比赛。《三字经》中有很多故事,如孟母三迁、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通过讲故事比赛的形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這些故事,也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4 结语
《三字经》作为国学经典中的辉煌篇章,其意义不言自明。如何将这一国学经典融会贯通,深深植入学生的思想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