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新探
2018-05-14亢凤华
亢凤华
“大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以“大思政”为工作思路,将思政教育作为一种链接将诸多教育类型因素联系起来,并将思政教育融入渗透到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构建全课程、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
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需要立足“大思政”工作格局,实现思政教育的最大合力,全方位全过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按照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教学组织、理论教学、实践活动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认知平台和基础性的支撑。
1 推进分院分类教学改革,使思政课教学与学工工作相结合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教育逐步向着大众化教育普及。在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同、个性发展各异,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与学生工作相分离,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成效,难以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为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可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思政课分院教学改革。可从政工队伍中选拔优秀教师加入到思政课教学,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考查学生平时的思想道德表现,促进思政教育课堂内外的有效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把握学生需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而且有利于拓宽高校思政教育的视野,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2 推进理论教学的专题化改革,使系统教学与体系建设相结合
针对理论教学单一化、教材讲解空泛化等常见问题,思政课教学要依据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出发,推进教学内容的专题化,增加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性。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的教学专题。教师通过分组讨论、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理论教学与延伸教学相统一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知和认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任务驱动进行设计,以专题研讨的方式带动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外实践,引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探讨。通过分析研究,确定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再确定课程设计的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就能事半功倍了。
3 推进实践活动的项目化改革,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相结合
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课单纯的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让思想政治课成为高职院校课堂上“犯困率”较高的公共课之一,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不高,逃课现象也较为普遍。实践活动的项目化改革针对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和思想意识,开展具有针对性地教学,行之有效地开发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可以使思政课“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
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的培养目标来考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进行分工,也可让学生自主创新社会实践项目,做到“可选项目保证质量、自设活动突出特色”。
3.1 三种类型,实施实践教学“全覆盖”
为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分为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三种基本类型。
课堂实践包括场景模拟及表演、师生角色互换、影视教学等具体形式。如以“走进身边的伟人”为实践主题,经过资料分析、共同学习和研讨,由组员代表结合组内讨论结果和本章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分析、记录人物及其所处的时代特征,评价其贡献,通过PPT、视频分享伟人的人格魅力。
校内实践包括读书读报、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汇演、学生社团活动等具体形式,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效融合在实践教学中。
社会实践包括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进行社会调查、社区服务、自我实践等具体形式。如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贴近生活,服务社会。
3.2 三个结合,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法
3.2.1 思政课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结合
以往高校思政课,大多孤立强调培养道德素质,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轻视结合专业教学或其他课程、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等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亲民意识。以往的高校专业课,大多片面注重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忽视应结合思政教育增强学生全面发展的意愿。
为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和实效性,需要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与专业课结合的思政实践教学。即围绕着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各个学院专业建设的不同,分类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将结合各个学院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特长,实现教学和考核方式多样化,將思政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和职业素养有效地融为一体。
3.2.2 思政课与素质课实践教学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完善和发展。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有内在联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思政课与心理课、体育课等素质课联合起来开展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身体素质、服务精神等非专业实际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需求与社会的需求通过实践活动有效对接,体现高职院校职业化的校本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的匹配性。
3.2.3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党团活动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教学与党团活动在育人目标上的一致性及各自功能特点,决定了二者结合是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学生党团活动已日益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头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党团活动中,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项目化管理”、“过程化监督”为原则的管理模式,注重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
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党政工团的齐抓共管,统筹了思政教育资源,发挥了协同育人的职责,保障了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 推进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使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考评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了。因此,以“大思政”的视野来审视,实行多元化的考评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的必然趋势。可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将理论性、实践性和操行评定分结合起来,以建立成绩评价标准,完善考评体系。
4.1 形成性考核重参与。第一,思政课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考核,不仅考查理论知识,实践活动,而且要考查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具体行为,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以及学生工作中,把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作为部分衡量标准。第二,考核注重师生的互动。理论课采取网络教学、网上交流答疑,建立网上“讨论版”和课堂互动教学体系,设计出让学生有较大发挥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第三,课程的实施与校外实践参与相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突出的特点是强技能、重实践。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始终围绕学校内涵式建设的要求,紧密与专业实践教学结合,创建行业、企业实训平台,贯彻全程育人的教学指导思想,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4.2 终结性考核重实效。以考试分数作为思政课评价标准的考评实用性不强,大都拘泥于教材理论知识,脱离社会需求,已经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思政课终结性考核不仅加重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分值,而且将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贯穿到整个大学阶段,使思政课教学真正发挥其长期的思想教育价值。
【项目来源】1.2016年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党建工作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路径研究(2016DJB026);2.2016年度进化教育论校级研究重点课题:职业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