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讨

2018-05-14贾巧丽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急性脑梗死

贾巧丽

【摘 要】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应用方法及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脑梗死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45例实施常规护理,记为常规组;另有55例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记为优化组。对比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优化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且前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两组家属满意度分布及总满意率对比均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急诊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抢救前准备和抢救时间,提高成功率,提升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急性脑梗死;抢救成功率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旦发生该病,尽快实施对症治疗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常规的护理方案模式中仍存在诸多问题[1-2]。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是指对急诊患者的整个护理流程进行优化[3],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工作成效,但是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探讨。鉴于此,本院特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模式,本研究特展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医院急诊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其中有45例实施常规护理,记为常规组;另有55例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记为优化组。常规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3~80岁,平均(63.0±6.5)岁;优化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44~79岁,平均(62.5±6.7)岁。组间临床资料经对比并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即由急诊科护士按照常规轮班制进行值班,若有求救电话则紧急跟随救护车接诊,若患者由家屬直接送至医院则需要立即进行准备,并做好急诊医生的配合工作。

优化组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首先组成无缝隙护理小组,分为急救接诊、分诊评估、急救准备、家属照护、转运5个小队,负责不同的工作。急救接诊小队立即跟随救护车出车,简单评估情况后向其它成员汇报,分诊评估小队负责患者入院后的评估,急救准备小队协助并完善准备工作,家属照护小队负责安抚家属情绪,急救接诊小队负责建立绿色生命通道,转运小队负责整个急救过程的护理文书记录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其中家属满意度参照卫生部调查问卷评定,分为非常满意(评分≥90分)、满意(评分≥60分且<90分)、不满意(评分<60分),将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记为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SPSS 17.0软件作为统计学工具,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对比

优化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且前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见表1。

2.2 家属满意度对比

优化组家属非常满意49例、满意5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8.18%(54/55);常规组家属非常满意30例、满意8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率为84.44%(38/45)。两组家属满意度分布及总满意率对比差异显著(Z=10.525,P=0.001;χ2=6.346,P=0.012)。

3 讨论

对急性脑梗死急诊患者来说,必须争取一切时间抓紧抢救才能获得良好的预后。因此如何缩短此类患者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和抢救时间等是急诊科护士普遍关注的问题[4-5]。唯有解决此类问题也才能尽可能提升成功率,改善家属满意度。而常规的护理模式并不能满足此类要求,因此急需改进和创新。

本研究中,优化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提示全程优化急诊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和抢救时间,从而保证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家属满意度。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服务无缝隙护理服务的原则,将急诊科护理人员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护理任务,并且能够保证小组成员间加强配合,相互帮助,共同、高质量完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任务[6-7]。因而该护理模式能够解决当前护理中的问题,弥补常规护理模式的不足。

综上,建议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引入全程优化急诊护理,不仅有助于为患者争取抢救的时间,还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赵国红.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04(07):164-166.

[2] 叶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2(49):175-178.

[3] Jeon S B,Ryoo S M,Lee D H,et al.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Decrease In-Hospital Delay for Stroke Thrombolysis[J].J Stroke,2017,19(02):196-204.

[4] 马丹,侯丽,蔡媛媛.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08):756-758.

[5] Lee M J,Park E,Kim H C,et al.Timely Interventions can Increase Smoking Cessation Rate in Men with Ischemic Stroke[J].J Korean Acad nurs,2016,46(04):610-617.

[6] 华润.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7):1029-1030.

[7] 黄捷,林丽飞.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全程优化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8):14-16.

猜你喜欢

抢救成功率急性脑梗死
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急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探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