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血管源性晕厥的效果分析

2018-05-14任华风刘雪燕徐凯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应用价值

任华风 刘雪燕 徐凯

【摘 要】 目的:分析评价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血管源性晕厥的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选择到本院就诊的心血管源性晕厥患者共94例,随机抽取其中的47例,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心动图诊断,余下47例予以动态心电图诊断,并设为观察组,比较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检出25例,检出率为53.19%(25/47),对照组检出23例,检出率为48.93%(23/47),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均是诊断心血管源性晕厥的有效方法,各有优势,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性应用。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血管源性晕厥;应用价值

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因血管变硬,加之大量堆积脂肪所致,其中,心血管源性晕厥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临床上,以暂时性意识丧失为主要表现,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近些年,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不断革新,心电图技术经多年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在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效率。在此,本文作者以94例患者为对象,通过实践探讨,旨在观察比较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血管源性晕厥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期间,选择到本院就诊的心血管源性晕厥共94例,随机抽取其中的47例,设为对照组,余下47例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心脏协会指南中关于心血管源性晕厥的诊断标准[2];2)年龄40~70岁,性别不限;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4)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不愿参与研究的患者;2)年龄>70岁,或者年龄<40岁的患者;3)伴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对照组,25例男性,22例女性,最小42岁,最大67岁,平均(54.10±4.58)岁,其中,26例胸闷、反复晕厥,11例头晕、心悸,10例突然晕厥。观察组,27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40~69岁,平均(55.30±5.04)岁,其中,25例胸闷、反复晕厥,13例心悸、头晕,9例突然晕厥。比较临床资料,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中,动态心电图诊断采用导联放置方式,全天候连续监测患者,详细记录昏厥频率、间隔时间及状态等,在此期间,叮嘱患者卧床静养,保证睡眠充足,若无特殊需要,严格控制下床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情绪不宜波动过大,以免诱发晕厥,提高数据合理性与准确性。心电图检查中,需留意患者自我感知情况,以眩晕、晕厥发生时间为记录重点,经整理归纳,分析晕厥的原因。

1.3 观察指标

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血管源性晕厥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在EXCEL表格中录入,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百分比(%)用作表示计数资料,予以卡方(χ2)检查,若统计学有意义,则用“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关于诊断结果,详见表1。

由表1可知,观察组检出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经数据分析,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检出25例,4例窦性阻滞,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9例窦性心动过缓,7例窦性心动过快。对照组检出23例,11例室内传导异常,8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窦性心动过快。

3 讨论

晕厥(fainting)是各种因素引起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所导致的意识障碍,其中,突然头昏、视物模糊、四肢无力等均是晕厥的先兆症状,随后意识丧失,摔倒,几秒钟至数分钟内,可恢复如常,起立行走,部分患者30min内全身乏力[3]。心源性、血管相关性、脑源性等是导致晕厥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多表现为心源性。心血管源性晕厥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引发阿斯综合征,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尽早诊断心血管源性晕厥,控制疾病风险系数,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倾斜试验、植入性心电记录仪、心外循环记录仪、电生理试验、心电图等是诊断心血管源性晕厥的常用方式,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一种借助心电图机,经由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電活动变化图形。法国科学家Mattencci于1842年最先发现心脏电活动,1872年,Muirhead记录到了心脏波动电信号,经百余年的发展,心电图技术日益更新,不仅具有记录清晰、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而且具备自动分析诊断功能[4]。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是可长时间连续记录、编集分析人体心脏于活动及安静状态心电图变化的技术,1957年Holter最先应用动态心电图技术监测心脏电活动[5]。

心血管血源性疾病,临床上多用心电图予以诊断,可真实反映心脏活动,便于正常记录,且可鉴别心律失常,准确诊断疾病,分析患者病变情况。近些年,大量文献表明,心血管疾病,经常表现出晕厥症状,若未及时诊治,可能导致猝死,危及患者生命。针对心血管源性晕厥,若是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发作时间短,诊断难度大,常规心电图,难以捕捉,容易误诊或漏诊。动态心电图,可全天动态监测患者病情,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本研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显示,观察组检出率为53.19%,与对照组的48.93%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心电图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可记录人体心脏电活动,辅助判断心律失常,协助诊断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也可用于诊断心脏扩大及肥厚,分析电解质或药物对心脏的影响作用,了解评估人工心脏起搏情况。关于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各有优势。常规心电图可快速诊断病因,操作简单。动态心电图可随时随地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准确性高,避免损伤患者。临床诊断时,医师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结合患者意愿,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

综上所述,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均是诊断心血管源性晕厥的有效方式,各有优势,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丹.动态与常规心电图对心血管源性晕厥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15):46-47.

[2] 努尔古丽库尔班.动态与常规心电图对心血管源性晕厥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2(22):4693-4694.

[3] 王善荣.动态与常规心电图对心血管源性晕厥的诊断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06):119-120.

[4] 袁义燕.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心血管源性晕厥进行诊断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7):75-76.

[5] 高国翠.动态与常规心电图对心血管源性晕厥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2,18(36):57-58.

猜你喜欢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应用价值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准确率评价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