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的效果差异

2018-05-14丁秀霞王晓翠周明志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糖尿病

丁秀霞 王晓翠 周明志

【摘 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的效果差异。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39例)和生化组(39例)两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检验、生化检验,观察患者的糖尿病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检出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8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的检出率高于常规检验,其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 糖尿病;生化检验;常规检验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糖尿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易诱发并发症等特征[1]。糖尿病的发生不仅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其临床表现、难治愈特征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为了评估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差异,本研究将7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患者的整个诊断流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39例)和生化组(39例)两个组别。

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能够配合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胰腺炎等可引发血糖水平波动的患者;2)排除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排除有糖尿病史的患者。

常规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47.3±3.8)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3.6±0.6)年。生化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7.5±3.9)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病程(3.8±0.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检验方法 给予常规组常规检验:1)标本制备:采集患者5mL尿液。2)尿常规检验:选用半自动宝威BW-200型号尿液分析仪检测患者的尿液标本。

1.2.2 生化检验方法 给予生化组生化检验:1)标本制备:于清晨采集患者3mL空腹静脉血,置于-4℃冰箱内保存,以备检查。血标本放置时间以2h以内为宜。2)生化检验:选用罗氏D2400型号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标本。根据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甘油三酯等作出诊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具选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糖尿病检出率为87.18%,低于生化组检出率97.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糖尿病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生与机体胰岛素作用异常或胰岛素分泌缺陷有关。高血糖、体质量减轻、多尿、多饮及多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表现。机体长期处于代谢紊乱状态及高血糖状态,其肾脏、神经系统及眼等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将受到一定影响,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诱发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高渗昏迷、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3.2 糖尿病诊断

糖尿病的确诊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指标:1)糖化血清蛋白:该指标为血清白蛋白、血糖发生非酶促反应得到的一种产物。在临床诊断中,糖化血清蛋白可评估患者取血前1~3周的血糖水平。2)尿酮体:当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酮症时,其尿酮体检查结果呈阳性,提示机体健康状态不佳。3)血糖:血糖指标是糖尿病确诊的唯一指标。在临床诊断中,如连续多次测量疑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其中一次测量结果提示血糖异常,即可确诊为糖尿病。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HbAlc是血红白蛋白与葡萄糖发生非酶促反应结合形成的一种产物。这种非酶促反应具有不可逆特征。在临床诊断中,糖基化血红蛋白多用于评估患者取血前8周的血糖水平。5)尿糖:尿糖诊断糖尿病的作用机理为:当患者的肾糖阈值(160~180mg/mL)低于其血糖浓度时,患者的尿糖检测结果将呈阳性。该指标常与其他诊断指标联用。6)血脂:血脂异常多见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7)免疫指标:谷氨酸脱羟酶(GAD)抗体、胰岛素自身(IAA)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是诊断1型糖尿病的常用指标。

目前临床多采用常规检验、生化检验确诊糖尿病。其中,常规检验主要包含尿常规检验、血糖检验2种类型。尿常规检验主要包含尿酮体、糖(GLU)、酸碱度、蛋白等指标。为了保证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注意:1)要求患者保持空腹状态;2)女性受检者应避开经期,以防阴道分泌物干扰尿常规检验结果;3)留取尿液>10mL;4)取样后,尽快送检,以防尿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尿液中的葡萄糖被细菌分解,干扰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研究报道[2],尿常规检验用于65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共检出57例,出现8例漏诊。经分析,导致漏诊率偏高的原因为:尿常规检验中,8例患者的尿液标本放置时间均超出5h。

血糖检测作为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常用方法,其检测结果容易受到较多因素的干扰。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生化检验逐渐于糖尿病诊断中得到了普及。生化检验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清葡萄糖、血清甘油三酯、果糖胺值等指標,评估患者的机体状态。这种诊断方法的优势在于:其诊断糖尿病的漏诊率、误诊率较低。但这种诊断方法也存在诸多不足,如检验耗时较长,对检验医师专业水平的要求较高等。

3.3 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诊断糖尿病对比

本研究将78例糖尿病患者均匀分成常规组、生化组两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检验(尿常规)、生化检验,结果表明:生化组的糖尿病检出率为97.44%,高于常规组的糖尿病检出率8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成果与林婉媚等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3]。

为了提高糖尿病检出率,避免漏诊、误诊等问题,医院可于糖尿病诊断中,广泛推行生化检验方法,以便临床医师早期确诊,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帮助糖尿病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此外,医院还应加强对检验医师的专业培训,以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参考文献

[1] 王秀梅.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08(11):122-123.

[2] 周玲,许晓婷,杨丙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诊断治疗中采用生化检验的意义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3):159-161.

[3] 林婉媚,彭成丰,曾彩云.糖尿病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效果差异[J].中国医药科学,2016,06(13):139-141.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跟踪导练(一)(5)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生化检验指标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分析及报告
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及预防探讨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Ending teen sm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