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8-05-14颜凯
颜凯
高职教师的人文素养指的是高职教师自身所拥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及其在整个精神世界所折射出来的兴趣、爱好、品格、修养等等。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如何将这些具体内容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真正的让学生所接受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1 高职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教师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是学生的领路人,他们很重要的任务是启发和教导学生文化解放,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底蕴,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
1.1 教师层面,重塑高职教师的人文责任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不断开放和发展,社会转型与发展引起教师们的价值空虚和价值危机,人们的价值观也出现扭曲。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影响着教师的心灵和理想,另外上到学校的文科招生人数下到人文学科教师的职称评定等都存在分配不均衡的状态更是影响教师人文责任的缺失。
1.2 社会层面,应对未来社会对教师的挑战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从单一知识传授转向知识、能力、态度三位一体的培养已成为广泛共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的讲授将被丰富生动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所替代;机械练习、作业批改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而我们的老师现在在课堂上,讲课如同矿泉水,无色无味,上不能从经典原著中获得思想,下不能从社会中获得经验。文科教师对于理工科的发展进程不了解,对理工科的研究方法的创新不能及时掌握和理解;理科教师对人文学科不关注,不重视造成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困境。
1.3 学校层面,为高职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
作为高职的教师提高人文素养对于培养优秀的人才是很有必要的,哈佛大学曾经做过研究发现,理工科教师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不仅能传递理科知识还能够把人文的关怀、人文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传递出去,能够启发学生,他们当中就成长出一批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等优秀的人文学者。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理科学生中也有具有很好的审美判断能力,有很好的人文素质和潜质的,如果能很好的激发出来,将会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经历起到优秀的指引作用,真正的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的,比如爱因斯坦、钱学森等。
2 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后天获得的,是需要培养的,是需要训练的,是在教学相长过程中不断提高的。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坚持在内外、主客观修养的互动过程中提高高职教师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1 教师层面,养成学习的习惯
不断强化学习意识,增强学习动力,自觉改进学习方式,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也将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素质。作为高职老师要多品读文化经典,加固文化知识底蕴,夯实自己的人文知识,在教学活动和人文活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另外人文学科的教师一定要从自我困境中走出来,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科学技术,接受一些理工科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理念,在不断发展中学习理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结合到自己的研究中去,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的跟上时代的步伐;理工科教师更要改变观念,多学习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吸取优秀的人文精神,在自己的研究和教学应用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2.2 学校层面,营造一种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教师最稳定、最长久的生存空间,是学生和教师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是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综合体现。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校训以及自己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确定自己的校园文化,只有明确这个价值理念,管理者才能在学校管理中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施以普遍的人文关怀。比如在管理制度方面,改革一些简单的量化的管理制度,从教师需求、教师愿望、教师利益出发制定新的管理政策,让学术自由真正落到实处;在学校活动方面,定期举办一些人文讲座,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的课后生活;在职业训练方面,注重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训,更是要注重传帮带制度和名师帮扶政策,让职业文化精神真正传递下去;在宣传方面更是要把这种校园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落实到每一个人;只有这个环境下的每一个人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营造一种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也是提升高职教师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3 社会层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同处在同样的文化和传统之中,有些人能迅速的成熟完善,而有些人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区别是要主动的学习和注重在行为的养成中要提高自己。行为的养成和德性的修炼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不仅存在于工作之中,更存在于工作之余的每个地方,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者,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每天面对学生,要起到为人师表的带头作用。另外文化的熏陶也有自己的选择,文化熏陶是一个自我修炼、提高是内(自我)外(环境)、主客观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同时文化和历史资源是一個历史必备的条件,因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物,离开文化不能称之为人,人类历史发展是延续的,优秀的文化我们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束语: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不是短期内能见效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而不能操之过急。要把提升教师人文素养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把人文素养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的特点,发挥和创造出各自的特色。
本文系湖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课题“传统文化视野下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研究”HJY16-17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