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探究

2018-05-14陈凌婧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心理学理念

陈凌婧

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途径,旨在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背负着社会重任的新时代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积极心理学这一新理念的引导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1 积极心理学理念

积极心理学理念于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Sheldon, & King, 2001)。1998年,“积极心理学之父” Seligman正式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并认为,它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幸福感。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积极心理学倡导用一种更加开放、更加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 激发潜在的正能量,从而促进人类向着更加美好、正向、健康和良性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的融合起始于1958年,Jahoda在反思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的科学概念(Jahoda,1958)。在国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孟万金教授创立的,致力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孟万金(2010)指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而创立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地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新思潮,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3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

根据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设置过于单一,许多高校只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到成年期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的不同阶段将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和困惑,课程的设置应满足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技能的需求。第二,教学方法枯燥,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以老师为主导,多数以讲授法为主,与学生的互动为辅,容易忽视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实践能力。第三,教学目标重点不够突出,缺乏积极的教学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都着眼于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其进行引导或是矫正从而忽视了对其积极情绪的培养。

4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4.1 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为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应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潜能开发,积极品质的培养上,并以此为教学目标,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

4.2 注重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以学生为主导,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宗旨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課程的内容设置应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教学中,通过团体辅导、情景模拟等体验互动式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从而获得更多的积极感受。

4.3 构建积极心理理念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与老师双方的共同成长,需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体系构建当中,并渗透到每个教学活动中,通过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5 结语

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为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从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整体的最大功效,这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作者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心理学理念
“没有用”的心理学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积极情绪的主要干预综述
用心处事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