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情绪的主要干预综述

2021-05-31闫娟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0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积极情绪量表

闫娟娟

[摘           要]  如何广泛激发并长期维持人们的积极情绪体验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问题,通过对积极情绪干预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常用的干预方法有日记记录法、认知干预、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等。Fredrickson提出的增强积极情绪的11种方法,除记录三件好事、表达感恩和善爱冥想已被研究证实有效外,找到生命意义、品味美好等8种方法也值得做出相应的实践干预,从而为个体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干预方式提供选择。此外,为保证长期维持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如何将干预的收获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运用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    键   词]  积极情绪;日记记录;认知干预;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0-0070-02

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Fredrickson,2000)认为积极情绪有两大功能,即扩展与建构:(1)扩展功能指的是积极情绪可以开阔个体的视野、思维,增强创造力,拉近人与人间的距离,彼此间更信任。(2)建构功能是指积极情绪帮助个体建构包括生理资源、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心理资源这4类资源,既包括个体内的资源又包括个体间的资源,如社会联系与社会支持,有利于个体积极地参与活动。后续大量的相关研究也验证了以上论述的积极情绪的价值、意义,积极情绪在提升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培养积极情绪不仅可以平衡消极情绪,还能够促进个体的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问题。那么,通过什么方法能够广泛激发并长期维持人们的积极情绪体验?Fredrickson(2010)在《积极情绪的力量》中介绍了增强积极情绪的方法,列举了找到生命意义、数数福气、利用优势等11种方法。这些方法有些已经被运用到干预积极情绪的相关研究中,证实了能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本研究仅对干预手段运用较多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积极情绪的干预探索提供借鉴。

一、日记记录法

采用日记记录的方法来提升积极情绪的研究较多,记录的内容涉及愉快事件、表达感恩、三件好事、积极情绪等,这些方法被证实能极大地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和主观幸福感,而且具有良好的持续作用。

Danner(2003)等对天主教修女、老年痴呆症的日记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日记中表达积极情绪最多的人要比最少的人多10年寿命。Katsuyuki Yamasaki(2008)等選取了58名被试,随机分为控制组、实验组,对他们分别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干预:实验组被试每天记录一件快乐事件,写完后收到一份小礼物;控制组被试每天记录中性事件,写完后不给礼物。干预持续一个月后,发现实验组被试更多地拥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积极情绪水平。Emmons等(2003)也让被试分别完成3个不同的任务:第一组被试,描述记录下对其影响最大的5件事;第二组被试,写出5件对其来说是应激事件的事情;第三组被试,记录下5件让其心生感激的事情。干预结果发现,幸福感水平最高的是第三组被试,且幸福感提升的中介变量是感激这一积极情绪。

王艳梅(2009)以82名大学生为干预对象,考察记录愉快事件和感激训练对积极情绪和主观幸福感所产生的影响,采用PANAS情绪量表和牛津幸福感问卷进行前后测。对实验组实施4周干预后,发现记录愉快事件、感激训练都增强了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减弱了消极情绪,感激训练对改善主观幸福感方面差异不显著。因此,记录愉快事件的干预效果上要好于感激训练。黄志品(2018)调查了331名高年级小学生积极情绪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将积极情绪分值偏低的学生挑选出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积极情绪日记干预,对照组不做干预,并做前后测,结合访谈结果评估积极情绪日记干预的效果,且进行了1个月后的追踪测验。研究结果发现,积极情绪日记干预后,直接增强的是其积极情绪,间接增强的是自我效能感。

Seligman(2010)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明确给出了增强个体积极情绪的方法:记录三件好事和感恩。其在记录三件好事和写感恩信的相关研究中发现,记录三件好事和写感恩信都能使人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提升幸福指数,减弱抑郁,而且只要坚持一直做,幸福感也会增强。这与弗雷德里克森在《积极情绪的力量》中提到的增强积极情绪的方法是一致的。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2020)在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提倡每天记录三件好事,进行感恩拜访来提升个体的身心免疫力。

二、认知干预

通过改变认知的方法来增强积极情绪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如认知重评、认知—行为疗法、乐观归因训练等,这些方法能够使个体改变固有的消极思维,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从而实现增强个体积极情绪的干预效果。

认知重评是一种适应性的调节策略,它可以减弱个体的生理反应以及情绪体验,能够很好地调节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李雯等,2011),如能够很好地调节个体情绪反应的表情变化、主观情绪体验等。很多研究也已证实,认知重评对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或减弱消极情绪体验具有很好的效果(杨钢等,2013),个体越多地运用认知重评,其生活满意度就会越高(胥兴春,2014)。这些研究结果与Fredrickson(2000)的观点一致,即个体在主观解释事物的时候,改变其消极的、习惯化的、固有的认知方式,转而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构建事物的积极意义,就能够产生积极情绪体验。

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认知与行为来实现增强积极情绪的目标。李燕(2005)对高中生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实施了干预,干预后其积极情绪显著增强,感受到了更多的快乐。王滨(2006)等随机选取2个高中班的全部学生为被试(正常对照组和认知行为干预组),依据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干预的内容包括认知连续体矫正信念、苏格拉底对话、角色扮演等,运用情感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前后测。结果发现,认知行为干预组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快乐感明显增强,偏执、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多个心理健康因子得分显著降低。可见,认知—行为疗法对增强积极情绪有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Seligman在《真实的幸福》(2010)中提出A、B、C、D、E理论,A是指不好的事情,B是指当事情发生时自动出现的想法,C是指在这种想法下带来的后果,D是指反驳,E是指成功辩驳后所产生的激发。这个理论提供了对抗消极情绪,增强积极情绪的有利方法,能在发生不幸事情后,帮助个体对悲观想法进行有效的反驳,改变反应,最终使个体变得朝气起来。Seligman认为应当从消极情绪中找到积极的因素,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这对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马惠霞、林琳等(2010)对大学生学业情绪进行了归因训练的干预,干预后发现显著提高了大学生的正性情绪得分,降低了负性情绪得分。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2020)在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也将乐活人生的A、B、C、D、E作为增强学员幸福感的作业之一。

三、积极团体心理辅导

积极团体心理辅导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团体干预为介入方法,以促进积极心理健康、增强幸福感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辅导(樊富珉,2020)。近几年运用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积极情绪进行干预的研究逐渐丰富了起来,这类研究是在单一干预策略有效的基础上进行的整合,涉及的干预策略更为丰富。王灵(2013)随机将高中教师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以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实验组被试实施积极情绪干预,对控制组被试不做干预,采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实施前后测。干预训练的主题包括认识及发现积极情绪,认识自己的优势并接纳不足等,家庭作业涉及“每天记录两件愉快事件”“一周记录至少两件感恩事件”“利用美德和优势做一件有助于他人的事情”。结果显示干预后教师的积极情绪显著增强,消极情绪显著减弱,而控制组无显著差异。阳缘园(2015)对39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积极情绪现状的调查,量表为正负性情绪量表、自编开放性问卷,在此基础上以36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积极情绪进行团体干预。干预方案依据积极情绪扩展—建构理论,确定六大活动单元主题,干预前后进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教师压力量表”自评,结束3个月后采用自编“团体成员行为反馈表”对干预的长期效果进行了追踪,发现干预对培养教师积极情绪方面作用显著,且有较好的长期效果。

总体来看,目前积极情绪干预的研究日益丰富,从单一干预策略逐渐深化为多种干预策略,这为个体根据自身的价值观、人生目标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提升积极情绪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积极情绪干预领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外,Fredrickson在《积极情绪的力量》中列举的增强积极情绪的11种方法,除记录三件好事、表达感恩和善爱冥想已被研究证实有效外,找到生命意义、利用优势、与他人在一起等8种方法也值得做出相应的实践干预,从而为个体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干预方式提供选择。最后,只有广泛激发并长期维持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扩展和建构功能才能得到发挥,积极人格才能得到滋养,这就对如何将干预的收获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运用提出了挑战。在众多已有的干预策略中,运用日记形式的干预和运动疗法显得更为简化和生活化,学生群体可自主自发地在生活中实践,可推广性和感染性极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心理学助人自助的原則。

参考文献:

[1]王艳梅.积极情绪的干预:记录愉快事件和感激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9(3):598-600.

[2]黄志品.高年级小学生的积极情绪及其对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8.

[3]王灵.高中教师积极情绪的干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4]阳缘园.提升中小学教师积极情绪的团体干预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5.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积极情绪量表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静心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心态越好,记得越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例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消极情绪的调节策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