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唐初文学概念在白居易饮酒诗中的体现

2018-05-14刘存斌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歌诗文理真性情

刘存斌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与唐初“风谣歌颂,匡主和民”的“文用”观念一脉相承,其“朴实自然,情味盎然”的诗风与唐初“文之所起,情发于中”的“文理”观念息息相关。在白居易的饮酒诗中,从“文用”与“文理”两方面,都可以找到唐初贞观君臣确立的文学概念的踪迹,本文以白居易的饮酒诗为例,分析唐初文学概念在白居易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唐代在“文德”政治的背景和要求下,从建国初期便在最高统治者的直接参与下,展开了全面的文学建设。如陈飞先生在其《唐代文学概念的确立与实现》一文中说:“贞观君臣经过共同努力,在全面扬弃‘前代文学的基础上完成了唐代文学‘概念系统的建构与确立。”。陈飞先生根据唐修八史的文学传序,把唐初所形成的文学概念系统总结为:一,“文义”的古典复归;二,“文用”的全面确认;三,“文理”的积极认识;四,“文史”的系统整理;五,“美景”的清晰勾画。并指出贞观君臣就其理想的文学图景及其达成途径进行设计和勾画,目的是把本朝文学建设成为他们所要求和期待的“完美”的文学。那么在唐初君臣确立了唐代的文学概念以后,他们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种文学概念后来是否在本朝诗人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呢?本文以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的饮酒诗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

白居易是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最杰出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三千多首,而在这三千多首诗中,有近四分之一是和饮酒有关,酒已完全和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联系在一起。而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与唐初“风谣歌颂,匡主和民”的“文用”观念一脉相承,于是,白居易的饮酒诗就与唐初文学概念有割不断的联系,下面本文从“文用”和“文理”两方面,具体分析唐初文学概念在白居易饮酒诗中的体现。

1 “文用”在白居易饮酒诗中的体现

唐初贞观君臣对“文用”的认识非常全面,《隋书·文学传序》有:“然则文之为用其大矣哉!上所以敷德教于下,下所以达情志于上。大则经纬天地,作训垂范,次则风谣歌颂,匡主和民。”所谓“风谣歌颂,匡主和民”即作为一个臣子的职责是要通过文来劝谏君主,亲和民众。从白居易的饮酒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白居易正是继承这一点。

白居易有这样一句诗:“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潭龙-疾贪吏也》),百姓酿出的好酒自己不得食用,却要上供给贪官污吏,和“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诗名都可以看出白居易这是在表达对贪官污吏的嫉恨。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向朝廷传达官吏贪污的事实,以达到其劝谏朝廷的“文用”目的。

白居易写作讽喻诗并非只为劝谏朝廷,其根本目的在于为民。白居易的讽喻诗有很多写到了民,表达了作者对民悲惨生活或悲惨遭遇的发自内心的同情。《秦中吟十首·轻肥》有“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四句诗深刻地揭露出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們整天过着穷奢极欲、豪华糜烂的生活,却丝毫不管人民的生死。诗中用“酒酣食饱” 和“人食人”作对比,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后二句直赋其事,写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使全诗顿起波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自然也起到劝谏朝廷的“匡主和民”的作用。

白居易另有一首《秦中吟十首·议婚》:“主人会良媒,置酒满玉壶。四座且勿饮,听我歌两途。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嫁晚孝于姑。闻君欲娶妇,娶妇意何如。”在订婚酒宴上,在大家举杯共饮之前白居易竟然发出议论,对当时崇尚的婚姻观作了一番评价,对当时受封建门第观念影响而重财轻人、攀高结富的恶俗做出揭露与批判,并对难于出嫁的贫家女寄予同情,白居易使酒与诗的作用得到了尽情的发挥,达到劝谏世人的“文用”目的。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白居易在诗歌理论上的特殊建树。他主张诗歌创作应该密切结合时事,为现实、政治服务,起到“补察时政,导泄人情”的作用;诗歌创作内容上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做到“歌生民病”、“伤民病痛”。这种主张客观上对文学更接近于人民、更能反映人民的生活疾苦和愿望有着积极的作用,无疑也提高了文学的社会讽谕功能。而这种创作理念很明显与唐初“风谣歌颂,匡主和民”的“文用”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2 “文理”在在白居易饮酒诗中的体现

唐初贞观君臣对“文”的发生机理和成功因素都有积极的认识。《梁书·文学传序》谓:“夫赏好于情,刚柔本于性,情之所适,发乎咏歌,而感召无象,风律殊制”强调情性的重要性,得出“文”之所起,来源于“情性”的结论。即写文章要发自内心,有真性情在里面,这样才能打动人心。唐初的这种作文理念在白居易的饮酒诗中尽得体现,如白居易在借酒作诗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对亲人的思念、对朋友的深厚友谊时,都满怀真性情,所作诗歌充满真情实感,读来令人为之打动。

白居易曾作《郊陶潜体诗十六首》,几乎首首言酒,其中诗句有“一酌发好容,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忽然遗我物,谁复分是非。是时连夕雨,酩酊无所知。人心苦颠倒,反为忧者嗤。”酒后放言,表达的是一种激愤之情,抒发的是自己内心的忧愤与孤独,“人生苦颠倒,反为忧者嗤”表达了诗人有苦难诉的落寞和悲哀,因为酒与诗融入真性情,令人为之动容。

白居易另有:“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惆怅城西别,愁眉两不开。”(《别韦苏州》),寥寥数语道尽心中万千愁肠。通过饮酒来忘却世事、忘却痛苦,内心只能得到暂时的平衡,“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百无聊赖的时候,酒和诗,尤其是作诗就成了他打发时间的最好手段,成了倾诉发泄的最佳途径。

古代在亲人分别与重逢时皆有酒相伴,白居易在这种场合下的酒诗最能自然的流露出其真性情。白居易非常注重亲情,与其弟白行简兄弟情义深厚,其曾作诗《对酒示行简》:“今旦一尊酒,欢畅何怡怡。此乐从中来,他人安得知。兄弟唯二人,远别恒苦悲。今春自巴峡,万里平安归。行简劝尔酒,停杯听我辞。不叹乡国远,不嫌官禄微。但愿我与尔,终老不相离。”白居易在这首做给其弟白行简的诗作中,作者将自己与家人的分离相聚等状况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历。很自然的流露出自己的真性情,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结束句“但愿我与尔,终老不相离”只希望兄弟能够永远相守,这既是对亲人的思念,又是一种祝福,不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道出所有客居他乡与亲人离别的士人的心声。

白居易有许多饮酒诗是在与朋友们的赠答与酬和中完成的,白居易往往借酒去表现了对朋友的赤诚之心。这些作品写的语浅情深,言短味长,感人肺腑。

如白居易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晚来阴阴欲雪的天色中,室内新酿的绿蚁酒,酿成了令人醉心的浓郁诗意。“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表达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对朋友真切的友谊。全诗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却浑成熨帖。这正是白诗特有的风格。最重要的是诗人是从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流露出自己的真性情,这才是此诗令读者感到动情之处。

白居易另外的一些饮酒唱和诗写的感人肺腑,令人不忍卒读。悼念挚友刘禹锡的《哭刘尚书梦得二首》,两首诗以极冼练的语言表明了二人友情的深刻基础,也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无限哀思。“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贤豪雖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哭刘尚书梦得二首》),逝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人生最大痛苦就是死别,亲朋好友忽传噩耗,谁能不哀谁能不痛?刘禹锡是与白居易同样喜酒的“杯酒英雄”,如今至友过世,诗人从此与谁同饮?睹酒思人,往事如昨,物是人非,呜呼哀哉! 诗人正是借酒流露出自己的真性情,所以读来感人至深。

由上可知,唐初“文之所起,情发于中”的“文理”概念在白居易的饮酒诗中彰然可寻。刘鳃《文心雕龙·情采》曰:“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抒发情感体现性灵,使文章具有感染力,是对文学抒情性的要求。白居易的饮酒诗作正是来自内心的真性情,酒后吐真言,所以才能打动人心。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饮酒诗中,在“文用”与“文理”两方面,都可以找到唐初贞观君臣确立的文学概念的踪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与唐初“风谣歌颂,匡主和民”文用观念一脉相承,“朴实自然,情味盎然”的诗风与唐初“文之所起,情发于中”的文理观念息息相关。白居易正是在吸取了唐初贞观君臣对文学创作概念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与自身经历,确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唐代继李白和杜甫之后的另一位伟大的诗人。

(作者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歌诗文理真性情
王阳明童蒙教育思想探究
文理生的battle
推门观课传递教师真性情
真性情为什么让人烦
“三国”朋友圈演绎真性情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平淡考查朴素启发
歌诗达亚洲战略新布局 大力发展广州母港航线
全球邮轮继续开往中国 歌诗达要为中国市场量身订购
歌诗达邮轮表彰中国旅行社合作伙伴威尼斯狂欢夜荣耀加冕“旅业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