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党媒官微如何实现与民众的和谐互动
2018-05-14刘福媚曲文亮
刘福媚 曲文亮
摘 要:党媒官微是党和政府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在新媒体时代下,通过与民众的和谐互动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引导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由于涉及到新闻学、传播学、情报学等多门学科,因此尚未发现关于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党媒官微的针对性研究。在传播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理论分析和个案研究方法,论述了党媒官微的主要职责,分析了党媒官微的主要问题,并从舆情应对理念、传播手段的创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党媒官微建设和创新的具体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党媒官微实现与民众的和谐互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党媒官微;网络舆情;深度融合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易于集中爆发等原因,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会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自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和想法,从而形成网络舆情。[1]网络舆情发生后,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舆情危机,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除了做到及时监测和有效引导,还要不断加强正面舆论宣传的手段和能力,让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党和政府所做的积极工作,平稳人们的情绪,防止人们受到网络谣言的煽动和蛊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中所说的那样,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党媒官微的主要职责
党媒官微是指党和政府所掌管的报刊杂志、电台电视、新闻发布会以及政务微博、官方微信平台等负责发布权威信息与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的信息发布平台与载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党媒官微是政府向公众传达信息以及互动交流的主要途径,党媒官微作为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平息网络舆情的话语阵地,担负着重要的职责。
1. 溯本清源,以正视听
在以网络媒体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在享受信息快餐便利的同时,也使信息的传播呈现碎片化。在信息自主化的传播过程中,往往承载着人们主观的情绪、观点和看法。[2]然而,由于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与即时性,导致了人们对于信息反馈的片面化和随机性,人们在大脑中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时候,往往缺少了传统媒体时代所具有的严谨成熟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本能的随机反应和思维定式,信息在普泛传播的同时,也使信息的可信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有意或无意的充当了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一旦谣言产生,就会借助于网络媒介迅速传播,从而引起民众恐慌,触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在这种形势下,代表官方立场的党媒官微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必将表达自己的主流声音,澄清网络谣言以及平稳人们的情绪,使得公众能够及时地了解事态的真实信息,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例如2011年,全国多地发生了抢购食盐的事件并衍生出了许多谣言版本,如“吃含碘盐可以防辐射” 、“我國食盐产量将出现短缺”等,哄抢食盐事件发生后,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立即通过各大报纸、广播电台以及官方微博等宣传平台发出了紧急通知,澄清了讹传的谣言,并协调多个部门保证了食盐的市场供应,从而平息了事件,稳定了社会经济秩序。
1. 汇集民意,凝聚民心
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全面普及,网上公众的意见即网络民意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处理突发事件等政务活动中所参照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元素。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双向传播使普通大众获得了发表舆论的力量和权利,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民间的话语权已经不再由少数精英或者意见领袖所决定,而是逐渐转向普通大众。[3]在此时代背景下,党媒官微成为了民众和政府政治沟通的桥梁,是人民群众反映民意,政府了解民情的接入口。
民意本质上是人民群众为维护自身利益所进行的意见表达和共同愿景的述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所遇到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增多,例如环境保护与项目开发、国有企业改制与职工的妥善安置、房地产开发与房屋拆迁等。一旦其中所涉及到的农民、工人、市民等群体的利益述求无法达成,极易引起突发事件,形成网络舆情。党媒官微作为政府和公众之间互动的平台,一方面给公众提供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渠道,一方面也是政府了解民意,聚拢民心的主要途径,政府可以根据民意民情及时调整和修正相关决策,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1.3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为了把群体性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减小网络舆情发酵的几率,党和政府需要做好群众工作,在体察民情和了解民意的同时,积极引导公众理性的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通过党媒官微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舆论宣传来消解部分公众对于政府的偏见和惯性质疑,增加公众的理性思维,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
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在共享海量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虚假信息、网络谣言以及非法言论的蛊惑与困扰,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党媒官微作为党的舆论宣传阵地、群众沟通的桥梁,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历史使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近十几年来祖国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人民群众聆听到党的声音。通过坚持让党媒姓党,以正面的舆论引导民众,可以促进民众冲破旧有的、偏执的、非理性的思想桎梏,荡涤网上不和谐的污语杂音,使党的良好形象根植于心、扎根于民,营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
党媒官微在网络舆情导控中暴露出的问题
党媒官微在发挥政府与公众互动沟通的作用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通过党媒官微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时由于处理不够及时和妥当,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 认识不到位,理念不端正
部分地方党媒官微的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时候,缺乏大局意识,工作理念不够端正。例如2016年11月11日发生在云南丽江的女游客被打导致毁容的事件中,丽江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转发了一篇指责女游客行为不检点的文章,从而引起了民众的极大热议,引发了次生舆情。虽然事后丽江公安官微发布了道歉声明,并对转发的涉事民警给予了处理,但是却暴露出部分官微的工作人员没有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认识清楚,执行到位。从而导致在具体的工作中容易被个人情感和地方主义情绪所左右,在一定程度了损害了党媒官微在公众中公平公正的形象。
2. 舆论宣传手段单一,语言文字运用贫乏
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时候,有的部门缺乏宣传手段的创新,信息宣传的主要途径还是依赖简单的文字表述,缺乏与新媒体、新技术的广泛融合。语言文字应用过于强势和生硬。例如在2011年的“甬温7.23特大动车事故”中,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事故发布会上,语态过于强势,措辞也极不合适,以至于针对记者的提问说出“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这样极度失当的话语,从而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极大反感。
2.3 缺乏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许多部门的政务平台偏重于信息的发布功能,缺乏与公众的沟通机制,对待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消极回应甚至是漠视回避的态度,这样的行为不仅打消了公眾积极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无法建立起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感,也堵塞了政府与公众进行良性互动的主要渠道,丧失了党媒官微汇集民意、凝聚民心的主要功能。
3 党媒官微的建设和创新
党媒官微作为党和政府舆论导向和新闻宣传的主阵地,承担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职责,是引导公众理性发声的网络舆情方向标。因此,为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提高党媒官微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一定要加强党媒官微新闻舆论宣传手段的建设和创新,从而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要求。
3. 树立舆情应对理念,建立舆情工作机制,营建和谐的互动环境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利益群体矛盾日益显现,网络舆情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党媒官微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摆正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位置,建立积极、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网络舆情,发扬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认真倾听民意的诉求,一旦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生,能够第一时间迅速处理,平息危机。平时,则要积极与网民互动,使其成为便民利民的平台。对待民众的质疑和询问,要做到“有耐心、有信心、不忘初心”,要积极主动地与网民进行沟通,从而形成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4]
面对网络信息的碎片化和去中心化,政府要加快网络舆情应对联动的机制,形成由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总体部署,实际涉及部门主动解决,新闻发布部门协助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网络预警系统的功能,确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覆盖到省、市、县,形成网络舆情“一张网,全覆盖,无死角”的工作态势,面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的时候,保证能够准确预警,及时应对,有效解决。
3. 媒体深度融合,创新传播手段,打造和谐的互动平台
如何加强互联网上正能量信息的宣传,确保党能够便捷地倾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新媒体时代党媒官微重要的任务。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快、覆盖面广、精准度高等优势,而党媒官微可以利用自身的可信度高、公信力强等特点与新媒体进行优势互补,在信息的传播渠道、信息传播的手段和内容、信息化运营平台以及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度的融合,从而扩大党媒官微的引导力和传播力,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时,及时占据舆论的话语阵地。
各级党媒可以利用自身的优质资源,以互联网为渠道、以手机和数字电视等为平台开启媒体融合的新局面。通过开展党媒信息共享、联动直播等多种形式打造党媒融媒体集群,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共同创建优质精品栏目,从而可以让中国的好声音传播更远,让正能量传递更强。[5]通过开辟与民主民生相关的版块专栏,可以汇集民意,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有利于促进党媒和公众的和谐互动。
党媒官微在信息传播形式上除了依靠文字图片等静态传播外,还可以通过三维数字化虚拟建模技术制作形象逼真的创意动画。创意动画通过活泼生动的形态使人们轻松就能领略新闻的主要信息,提高了新闻的可欣赏性。为了彰显主旋律作品的表现形态,可以采取微视频的形式来实现信息的可视化传播。微视频通过优秀的创意和精炼的内容,用平凡的故事彰显伟大的情怀,使主旋律和正能量的传播极具感染力。[6]
3.3 增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促进和谐的党群政群关系
党媒官微在开展舆论宣传工作的时候,应该摆脱传统的、固化的报道风格和模板话的语言,可以尝试用生动活泼的写作风格和创意来报道内容。通过灵动的文字、生动的图片以及简约的排版风格的组合设计能够使传播更加有效、更加迅速。例如,在2017年6月21日,新华社官方微信上推送了一篇题为《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的新闻,发布仅仅十分钟后就突破了10万点击量,36个小时后更是达到了800万的点击量,以至于在网络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体—“刚刚体”。[7]这次信息传播的成功就在于新华社的编辑通过巧妙的语言应用和诙谐诚恳的评论互动,改变了以往作为党媒官微严肃刻板的印象,而是通过接地气的语言来表达,使网民们感受到了亲切和自然。
当然,党媒官微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的阵地,要做到工作程序符合规范、系统建设符合规划、内容风格严肃活泼。切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发布一些与党建政务、民意民生等职能毫不相关的内容,使党媒官微失去公信力。
4 结语
为了能够及时有效的导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党媒官微要不断完善公共领域的话语空间,积极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创新新闻传播的手段,促进与民众的和谐互动,保障民众利益的合理诉求,从而营建良好的党群关系和政群关系。
参考文献:
[1]陈忻玉.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监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2]尚红利.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困境及消解[J].行政论坛,2016,(3):59-62.
[3]韩瑞雪.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因子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7.
[4]李晓云.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公众意见的表达与引导[J].新闻爱好者,2017,(2):56-59.
[5]张大伟.多点联动直播提升新闻影响力[J].新闻前哨,2009,(7);86-87.
[6]范久红.新媒体语境下数据新闻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策略[J].今传媒,2018,(2):25-27.
[7]刘洪.从“刚刚体”看新媒体时代传播规律基[J].中国记者,2017,(8):5.
作者简介:刘福媚(1980-),女,吉林吉林人,高级实验师,北华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网络舆情;曲文亮(1980-),男,吉林吉林人,高级实验师,北华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