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严谨治学
2018-05-14曾绮倩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成为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核心,小学德育教育教学模式正面临着巨大挑战。这不仅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新机遇。本文就从立德树人,严谨治学,争当“四有”教师的具体实践研究为基础,探究新时代下优化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落实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要求、小学德育教育、实践落实策略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落实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倡导育人文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教学导向,做好学生的领路人。以立德为表率,树人为根本,争做新时代“四有”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新时代要求下的人民教师责任更加重大,如何优化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成为新时代教师的根本任务。本文就针对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进行以下分析。
一、严谨治学树典范,发挥榜样力量
随着时代发展,教师的职能要求愈加广泛,既要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要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神和百折不挠的终身学习能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典范作用,是渗透落实德育教育的关键,也是教好学生直接的方法之一。那么,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如何树立正确的典范,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呢?
首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德育教育的和新内容。比如;小学班级管理中经常遇到淘气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下课不认真复习。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应该有十足的耐心,找到厌学的根源,并尝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认真观察学生在听、说、读、写、算、唱、跳、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表现,遵循个体差异,结合其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灵活实施教学。同时,树立典范作用,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影响力中心,学生围绕教师的思想展开学习活动。所以,首先,教师应该是个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人,通过不断地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渐渐纠正不良学习和行为习惯。其次,教师应注重个人言行举止,贴合教师的职业需求,着装整洁朴素,言行表里如一,思想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个人素养,真正做到育德于教,为人师表。
二、为人师表立新风,培养德行习惯
严谨治学也是落实好德育教育的关键途径之一。德育教育对学生基本言行举止和行为规范都有一定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结合实践完善行为规范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新时代应该有新规范。所以,在规则规范方面,应立足现有规范结合教育需求和人才发展需求进行不断完善。落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文明禮貌,遵纪守法,尊师敬友,团结友爱等等。
比如;,从规则入手,在日常教学汇总,加强对学生的“两规”教育,即《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一日常规》,结合实际需求落实规范条例。例如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是非观念,学生较为熟悉的是学校、家庭、交通和游戏中的规则,游戏规则是比较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规范。但对于为什么要有规则,凭什么去遵守,大部分学生较模糊。那么,教师可以借助“讲文明,树新风”的校风建设活动,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安全、礼貌、卫生、守纪”等规则,通过认识各方面的规则规范树立正确的规则理念。引导学生去实际接触不同层面的规则,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如果不按规则,进行反规则行为,结果会怎么样?”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实践探究活动,通过体验和总结,让学生切实体会遵守规则的意义。同时,遵循民主、自由的规范,鼓励学生对学校规则和班级规则提供意见和建议,人人参与,共同完善学生规范,树立良好的班风及校风,为培养良好的德行习惯营造积极健康氛围。
三、德育教育无小事,落实育人为本
德育教育渗透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都是通过慢慢积累形成的,是从一点一滴,一件件小事中体现出来的。所以,要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就必须从小事做起,关注细节,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以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一直以来,德育教育都被重点放在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身上,强调了德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新课改地不断推进,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需求,强调通过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完成道德修养。落实育人为本的任务,应从小事做起,突出人情感体验和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重要性。
比如,;德育工作以生活为依托,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细节。为了时刻掌握关于学生的信息资源,教师应主动建立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机制,让家长走进学校来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老师积极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在品德和思想方面应着重从学生心理需求入手,敏锐洞察由一件小事映射出的德育教育问题。班主任可以建立自己班级的电子档案,借助现代化办公社会和信息交流平台,掌握家庭具体情况和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网络平台或者面对面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合起来,为德育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环境。同时,多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自己为母亲、父亲以及其他人做的几件小事,剖析其中的品德问题,进而借此机会完善自己。真正将德育教育落实到每件小事上,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四、借助课堂来渗透,提升道德品质
德育教育是教学的根本,所以,一切学科教学活动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观念,使学生思想品质、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实现协调发展。在日常教育中各科目的课堂既可以是培养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阵地,也可以是落实德育教育的温床。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将学科内容与德育教育有机整合,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其道德品质。
比如;语文教学中《白杨》这一课,可以从中渗透爱国精神,从这篇课文中看出我国西部边疆发展的艰辛历程,从而更加发奋学习燃起建设祖国的热情。再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关对“角”的认识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出示国旗、红领巾等实物,讲解教的知识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应该爱护它,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雕刻、泥塑面塑、版画、脸谱等艺术形式作品,引导学生认知有关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之美。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中外文化差异,讲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入中国传统地域文化的珍贵,以此教育学生拥有爱国精神。借助各学科的课堂落实德育教育时,还应结合现有的时代发展理念,将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延伸,借助课堂落实德育教育,提升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五、教学做知行合一,夯实德育精神
教学做合一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主要思想。通过教学做合一,可以有效协调教与学,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突出了实践活动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形成源于习惯,止于行为。利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从而形成知行合一,夯实德育精神。
比如;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才艺比赛或者体育团体运动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自主选择参与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承载者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维品质。例如“团体才艺比赛”“我是小歌手”“小小演说家”等等,学生通过才艺表演增强了与同学之间的情感,并学会以独立或者协作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既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够进一步完善其思维品质和行为素养。同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还可以布置“我为妈妈做的一件小事”,“感恩父母”活动等等,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尊老爱幼、尊师重道、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重要性。并且明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成就感,感受做一个积极健康的新时代学生的幸福感。
结语
总之,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推动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的催化剂。在新教育時代背景下,作为教育实施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中,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价值观,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推动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赖冬梅. 论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2017,(16):84-85. [2017-10-02].
[2]金丹. 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6,(20):69-70. [2017-10-02].
[3]陈达明. 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129+131. [2017-10-02].
[4]黄华. 重视德育教育 浇灌未来之花[J]. 成功(教育),2012,(12):245.
作者:曾绮倩
详细通讯地址: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潼湖镇永平村永平小学
联系电话:18218822414
邮编:516039
工作单位: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潼湖永平小学